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寓言两则》教案

2020-12-02 来源:钮旅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受多角度思辩的思维智慧,培养个体探究质疑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讨论研究九个寓言故事的原义及作者赋予的新义,对作者的感受质疑与准确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现实社会深入地认识与体察,突然常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作者对九则寓言故事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对作者观点和疑难语句的理解

  作者对九则寓言故事的独特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一些人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来“朝圣”,然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风趣若是。

  钱钟书是当代文化名人,他写的小说《围城》的主题就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是讽刺、幽默、深刻,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更直接地表现他对生活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二.解读九则寓言故事

  (一)学生自读课文

  (二)学生讲析九则寓言

  1.蝙蝠的故事

  原义:讽刺那些善变的人。

  作者赋予义:处处随机应变,标榜其与众不同的人比蝙蝠更狡猾。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原义:讽刺浅薄的享乐主义者。

  作者赋予义:生活中坐享其成者大有人在。

  3.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

  原义:戒贪得无厌

  作者赋予义:自知人不需要镜子,不自知的人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4.天文学家的故事

  原义:眼睛朝上势必摔跤。

  作者赋予义:一心向上爬的人即使摔跤也要向上看。

  5.乌鸦的故事

  原义:装者最终要现其原型。

  作者赋予义:用剥去他人优点的方式来粉饰自己缺点的人更可怕。

  6.牛和蛙的故事

  原义:狂妄自大的渺小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伟大。

  作者赋予义: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是弥补缺陷的好办法。

  7.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原义:贪婪者失去的常是自己的利益

  作者赋予义: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8.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原义:得不到的便是人们急于毁掉的。

  作者赋予义:得到的又是人们急于强占的,尽管强占的方式千差万别,哪怕是用诉苦来免得旁人分了头。

  9.驴跟狼的故事

  原义: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作者赋予义:行医者也可能是草菅人命的屠夫。

  总结这些故事,作者有的反对,有的引申,请把九个分成两类。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跟狼的故事。

  三.拓展阅读

  从《伊索寓言》中选出三则,由学生模仿作者赋予新的理解。

  1.狼和狮子

  太阳下山的时候,狼正在山脚下徘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夕阳下又大又长,于是心想:“我身材魁伟,从头到尾差不多有一亩地那么长,为什么还要惧怕狮子呢?所有的动物都应该奉我为王,难道不是吗?”就在狼想入非非的时候,一只狮子扑过来,杀死了他。狼死时后悔莫及,叹道:“我真不走运!对自己的估计过高,让我送了命。”2.狼和狗

  一只白胖白胖的狗套着颈圈,狼见到后,便问他:“你被谁拴住了,养得你这么肥胖?”狗说:“是猎人。但愿你不要受我这样的罪,套着沉重的颈圈比挨饿难受得多。”这故事说明,——————。

  (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即使的美食也都索然无味)

  3.狗和屠夫

  狗溜进肉店里,趁屠夫正忙着,偷了一个猪心就跑。屠夫回过头来,看见狗正在逃,便说:“喂,你这畜牲,你记清楚,今后不论你跑到哪里,我都会留心提防着,你偷跑了我一个猪心,却把另一个心给了我。” 这故事说明,灾祸常成为人们

  的学问,也就是说,——————。

  (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文句

  一.品读前三段与最后一段,学生质疑

  教师与学生讨论解疑

  主要内容提示如下

  1.前两段写了自己的感想,可以看作两方面的感想

  一是在人事关系上,人们喜欢容忍和保护只能倾注在“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我们的尊严”的人身上。

  二是在历史关系上,时代愈古,历史愈短,愈像人类的孩童时期,故而人们思慕古代也是为了卖老,标志现代在价值、品格上的进步。

  2.“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如何理解?

  正因为相信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代进步,所以会卖老,现代与古代相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当然是大大进步了,但是现代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一方面,要说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进步,显然缺乏自知之明

  3.“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如何理解

  这三重安慰都是讽刺。

  4.最后一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与卢梭都不赞成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所以要不得。

  作者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5.文章最后一句理解

  巧妙的自谦,苍蝇指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苍蝇一样可笑,实际上对历史的进步丝毫没有推进作用,却把一切归功于自己。

  二.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理解语句,方法:回到语境中去。

  1.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讽刺什么?

  2.“有些东西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斥责什么?

  3.“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讽刺什么?

  1.讽刺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不肯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2.斥责他们毫无自知之明,听不得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讽刺旁人嫉妒,总想分点甜头,要避免旁人嫉妒,分甜头,惟一的办法只得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此其一。其二,如果享受葡萄纯属非分,那就是讽刺诉苦者的狡猾了。攫取了非分享受,心里乐滋滋的,嘴上却大诉其苦经,真够狡猾的。

  总结理解语句的方法:深刻句、修辞句、含蓄句三种语句,对于深刻句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出来,对于修辞句要回到本义然后再联系语境理解,含蓄句要明白暗含的内容及作者的态度。

  三.课外语句理解练习

  1.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是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机勃勃的葛藤花卉。

  问:花架和葛藤各指什么?

  2.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3.在人生的海滩下,晶莹璀璨的贝壳散布在我们的四周。然而,当我们被那惟一的、悬宁的目标所眩惑时,我们将如那孩子一样,无视于海滩上闪亮如繁星的贝壳,也失去了捡贝壳过程中的乐趣。

  (展现在人生旅途的目标实实在在、丰富多彩)

  四.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读一则寓言写读后感

  读《伊索寓言》板书

  缘起:感想——喜欢读寓言

  新解:寓言原义与新义 讽刺 头脑要复杂、清醒

  结论:小孩子不该读寓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