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2022-10-21 来源:钮旅网

  一 教学内容

  1 学习朗读。2 体味情感。 3赏析课文。 4 拓展知识。5 背读课文

  二 课型与课时

  朗读课,赏析课,课时一节

  三 教学方法

  运用穿插手法,扩展学习内容

  四 教学过程:

  穿插之一:背景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橙,《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一:深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1 听朗读录音,感受诗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请同学们各自学读。

  3 齐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感情基调——忧郁;语速——缓慢一点;节奏——停顿恰当)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穿插之二:诗朗诵——《煤的对话》(此诗作于1937年奏,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活动二:细腻地感受

  1 找出意境,感受语言,体会情感。

  过渡:作者开头把自己比成什么?(鸟)一只怎样的鸟?(喉咙嘶哑的鸟)鸟在这里为什么而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

  师板书: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永远汹涌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悲愤的人民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激怒的人民

  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第二节诗的品读:

  你从中感受到了      (感受到的内容:可以是情感、精神等等)

  2 教师小结:

  写作特点:a 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b强烈的抒情色彩: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穿插之三:诗朗诵——《礁石》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活动四:拓展知识(诗意比较)

  1《煤的对话》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这首诗写了发生在人与煤 之间的对话,诗所咏的实质不是煤,而是人;诗赞扬的是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精神。

  2《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末,是诗人亲身体验了北方广大农村灾难现实后的作品。请结合文句分析: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精神?

  (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3《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句诗不仅成为艾青生活中的座右铭,也成了热爱生活的人的座右铭,请从人生态度方面写写你受到的启发。

  (笑对人生的磨难,穿越人生的种种险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五 背读课文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