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案件的具体法律规定: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减刑;判处有期徒刑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十年以上且不再危害社会的可假释。法律依据为《刑法》第78条和第82条。
法律分析
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规定是:
1、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2、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十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规定是什么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拓展延伸
减刑假释的法律程序与适用条件
减刑假释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服刑人员的刑期进行减少或提前释放的一种法律程序。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服刑人员在刑罚执行期间表现良好、具备改造条件;刑期已经过去一定比例;没有再犯罪行为等。减刑假释的法律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申请、审查、决定、执行等。在申请阶段,服刑人员需要向监狱提出减刑假释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审查阶段,监狱会对申请人的表现、改造情况进行评估。决定阶段,监狱会根据评估结果、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进行决定。最后,执行阶段,如果减刑假释获得批准,服刑人员将根据决定提前解除刑罚或减少刑期。减刑假释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旨在促进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社会重新融入。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和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减刑假释案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服刑人员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等。对于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对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执行十年以上。减刑假释的具体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七十八条和第八十二条。减刑假释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旨在促进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社会重新融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二百零一条 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二)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的;
(三)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的;
(四)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或者被告人、辩护人对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整量刑建议。人民检察院不调整量刑建议或者调整量刑建议后仍然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五条 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
罪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到案的,人民法院应当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交付执行刑罚前,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罪犯有权对判决、裁定提出异议。罪犯对判决、裁定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
依照生效判决、裁定对罪犯的财产进行的处理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