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推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核心,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途径,全面推进我校小学素质教育进程,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构建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我校的学生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农村学校而奋斗。
三、实施办法
(一)确定一个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到合格加特长。具体说:合格,各文化学科成绩及格,包括讲普通话、写出规范汉字等;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合格。特长,会画画,能歌会舞,擅长一两项体育项目。
(二)抓住两条渠道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要研究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要增强课程的整体性意识。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要坚持开全、开足、教好的原则,淡化主科与副科的区别,淡化单纯的分数意识,侧重培养能力。要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各年级首先要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建立以活动课为载体,以特长训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重点的辅渠道。
各类活动课都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认真上好活动课,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在确保活动课课时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实际,开展特长训练活动,并不断创造条件,提高质量,使受学生真正达到合格加特长。
(三)注重三个方面。
1.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必须是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真正掌握强身健体的本领、终身学习的本领和服务于社会的本领。
3.注重发挥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发展。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强化三项工作。
一是强化学困生转变工作;二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常规教学管理,主要抓好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三是强化德育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乃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首要任务。我校德育工作改革,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除利用思品课和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外,要求任课教师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公德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全方位地推动德育工作。
(五)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普九”工作的关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及其它条件达不到标准,素质教育就没有落实,真正实现了“普九”,素质教育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普九”工作的宗旨,不断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的必需,
是推进“普九”工作的有效保证。
2.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文化考试的关系。
要克服那种一提考试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倾向。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与作为一种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文化考试也同其它教育过程一样,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把考试成绩做为“唯一标准”,改进并完善考试内容和方法,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承认差别就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必须是因材施教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
4.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关系。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特长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一定特长。只注重发展特长,忽略全面发展是片面的教育;只注重忽略个性特长的培养也是不完全的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搞好学生的特长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