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体会“生死攸关”在文中的意思。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外貌,突显人物的性格。
3、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体会“生死攸关”在文中的意思。
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以后,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质疑解疑的学习能力,因此我先用以单元主题导入课文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质疑中初步了解到‘生死攸关’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换词理解,启发想象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关键句子去深入体会课题中‘生死攸关’指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点拨学生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题,渐入佳境
师: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的76页,看一看我们这一单元的单元课题是什么?
生:危急时刻
师:说说你对单元课题的理解。
生1:很紧急
生2:可能关系到生命。
生3:“时刻”两个字让我觉得没有思考的余地。
(师:同学们的思考都很深刻,用心学习的孩子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期待你们接下来的表现。)
师:好的,同学们。“危急时刻”就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紧急时刻,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样的时刻。
生:生死攸关
师:你的敏锐让老师也震感了,这个词语用得很好(板书“生死攸关”,点燃手中的蜡烛)同学们,这道烛光怎么样?
生1:微弱的
生2:温暖的。
师:形容得很贴切,可就是这样一道看似微弱的,能带给人温暖的烛光却一度决定着一家人甚至是更多人的生死(板书“烛光”,生齐读课题)
二、入情入境,品读体会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互相合作手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现在是分享的时刻了,谁来说?
生1: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到1945年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
师:你的资料很详细,既有战争的时间也有战争的破坏性。
生2:在这次战争中约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有5000万人死亡。
师:用数据说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师:就像同学们所了解到的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以德意志为首的法西斯所发动的以侵略为目的的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战争,全球二十多亿人被卷入了战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生死攸关的情况?画出相关句子。
师:聪明的你心中肯定已经有答案了,谁来说?
生: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师:为什么画这句?说说你的想法?
生:“情况是危急的”让我一下就感觉到生死攸关。
师:那如果把“危急”换成“紧急”好吗?
(生皱眉思考后答:感觉不好,可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师:谁来帮帮他?(课堂一片安静)
师:试着给“危”和“紧”组词。
生:危险、紧张。
师:很棒!你觉得此时的情况是危险的还是紧张的?
生:我觉得不只是紧张的,而是危急、惊险的。
师:说出你的理由来。
生:两个“就会“说明情况很危急,而“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则让我感受到这是个惊险的情况。所以不用‘紧急’而用‘危急’。
师:你的表达很完整也很清楚,老师相信你已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情况的危急吧。
(评价:多么惊心动魄的时刻啊!让老师的心都纠成了一团。)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吧!一起把这种感情释放出来吧。
师:对啊,对伯瑙德夫人一家来说这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对另外一群人来说,这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是谁呢?
生:情报中转站的地下工作者们。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她似乎感受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肯设想的。
师: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生:愤怒、厌恶。
师:哪里引起你饿这种情绪?
生:“恶狼般的眼睛”让我感受到敌人很凶恶。
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用心体会,你做得很棒。读出你的厌恶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敌人的什么?
生:外貌。
师:对,这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一下就能想象到敌人凶恶的样子。所以,当我们再写作时,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外貌,突显人物的性格。
师:还有哪个同学也画了这个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也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情况。
师:从哪里感受到/
生:“不堪设想”这个词。
师:一针见血!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生:连想都不敢去想。
是:什么连想都不敢去想?
生:情报泄露后的情况。
师:你设想一下。
生很沉重的样子:情报工作者们一定都会牺牲吧。
师:听得出来,你很悲伤,读一读。
师:谁还要再来设想一下?
生:可能消灭敌人的计划就泡汤了,国家陷入水深火热。
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着急,国家存亡的生死攸关时刻,怎能不急?读出你的感受来。
师:同学们,这种种情报泄露后的情况都是不堪设想的,因为这份情报关系到太多太多的人了。此情此境,那道微弱的烛光变得不一样了,它怎么不一样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就是感觉这道燃烧着的微弱烛光让整个屋子的环境变得异常恐怖。
师:你说得真棒,老师为你喝彩。读出这种恐怖的感觉来吧。
师:同学们,这是属于对屋子里什么的描写?
生:环境
师:对,描写屋子里的烛光,让屋子里的气氛显得更加紧张而恐怖。所以,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小说创作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总结学习,回归课题。
师:同学们,恐怖的是这微弱的烛光吗?
生:不是,是藏在蜡烛里的秘密。
师:因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秘密?
生:生死攸关的秘密。
师:所以这是怎样的烛光?
生: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到底故事会怎么发展?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运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师((微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手指课题板书)——
生(有点拖):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疑问):什么样的烛光?
生(轻松道):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追问):生死攸关什么意思?
生1: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安危!
师(加重语气):如此重要的烛光!那再读课题!
生(有力):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现在我们赶快进入课文的学习。请孩子们翻到书80页,自由小声地读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微笑):谁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本文主要讲了在第二次法国大战期间……
师(追问):什么期间?
生1(不好意思忙改正):本文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瑙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情报而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
师(鼓励):说得非常简洁,谁再来说说?
生2:本文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为了保护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而与敌人展开周旋的故事。
师(赞扬):说的非常好!那在文中有一处具体描写了烛光,你能迅速从中找出来吗?
生1: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我觉得这里是描写烛光的。
师(激励):还有补充吗?就这句话。
生2:“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疑问):这句话需要吗?
生(齐声):需要!
师(会意):好,老师也找的是这句话。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什么样的烛光?
生:微弱的烛光。
师(加重语气):还是什么样的烛光?
生:可怕的烛光。
师(追问):可怕的还不够!什么样的烛光?
生(加重语调):最可怕的烛光!
师:为什么说烛光是最可怕的?
生1:我从第三自然段找出了这句话。
师:好,读给大家听听。
生1(继续):“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也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从这句话我知道了如果蜡烛熄灭的话,不仅会泄露情报,而且他们的生命也会结束。
师:关系到一家三口的生命!还有吗?
生2: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了烛光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中转站就会暴露,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师:所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是一个怎样绝妙的办法?
生1:伯瑙德夫人把情报藏在蜡烛里。
师:请你从文中找出句子。
生1(继续):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师:伯瑙德夫人想到的办法是?
生齐说道: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
师复述并相机板书:藏
师(微笑):为什么说夫人的这个办法是绝妙的?
生1: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师:所以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往往最危险的地方
生接到: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师(严肃):可是,这藏着绝密情报的蜡烛,这用智慧凝成的蜡烛,却被闯进来的德国军官怎么样了?
生齐道:点燃了
师相机板书:点
师(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此时,在这一家三口的眼里,烛光?请个孩子来读读。
生1(轻缓):“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再次追问):此时,在这一家三口的眼里,烛光?再请个孩子来读读。
生2(由缓到急):“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强调追问):烛光怎么样?你来读。
生3(由缓到急并加重“最可怕”):“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加重语气):和烛光一样微弱的是一家三口的生命呀!随着蜡烛的熄灭,他们都将被德军残忍地杀害,这真是“最可怕”的烛光啊!女生一起来读读:
女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煽情):和烛光一样微弱的是一家三口的生命呀!男生一起来读。
男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紧张):随着蜡烛的熄灭,牺牲的可能是整个情报中转站的工作人员,甚而至于还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国家的安危,所以,此时的烛光,这这一家三口的眼里,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会意道):烛光预示着毁灭、预示着死亡,难怪作者会称它为(手指课题板书)
生齐读(较凝重):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既然烛光如此可怕,伯瑙德夫人干嘛不直接将它吹灭呢?这样做行吗?
生齐答:不行。
师:为什么?
生1:如果伯瑙德夫人直接将它吹灭的话,德军机会怀疑。
师:德军就会怎样?谁再来说说。
生2:如果她直接吹灭蜡烛的话,德军就会怀疑蜡烛里可能藏有情报,他们就会把蜡烛打开,情报就会泄露。
师:反而会暴露什么?
生齐答:情报!
师(放慢语速):那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和敌人进行巧妙周旋来保护蜡烛的呢?
师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师强调读: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学习。
生自读勾画旁注,师巡视。
师(微笑):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和敌人进行周旋的?我们先来看看伯瑙德夫人。
生1:请大家看到第三个自然段“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伯瑙德夫人是这样做的吗?
生齐答:是。
师(会意):老师也找到了这句话。请看大屏幕,是这句话吗?
生齐答:是。
师(疑问):那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呢?
生1: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追问):就这个动作吗?
生2: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师(放慢语速):也就是伯瑙德夫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生齐答:想用油灯换走蜡烛。
师(微笑):那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1:伯瑙德夫人是个机智聪明的人。
师(赞许道):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1(急忙继续):我是从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感受到的。
师(鼓励道):还体会到伯瑙德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2:她很冷静。
师(惊喜追问):冷静?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2继续:我是从“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中的急忙感受到的。
师(疑惑):从急忙能感受到冷静吗?
生3(急着补充):我从急忙看出她很慌忙。
师:内心很?
生3继续:内心很着急。
师(提示):但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说):轻轻。
师(急忙追问):那从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生(恍然大悟):她心里很着急,但表面却装着很冷静。
师(放慢语速):尽管伯瑙德夫人内心很着急,但还是要装的很冷静。边小结边板书:伯瑙德夫人镇静地将蜡烛吹熄了。(板书:吹 镇静)
师(鼓励道):来,女生一起来读读,读出伯瑙德夫人内心很着急,但还要做出很冷静的样子。
女生齐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后面的镇静表现的好,但前面的着急我们应该在哪句表现出来?
生齐答:急忙
师(激励道):男生来,读出伯瑙德夫人内心很着急,但还要做出不露声色的样子。
男生齐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挑衅道):老师也来读读这句话“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感受到了吗?
生齐说:感受到了。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放慢语速):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
生接道:点燃了。
师板书:点。
师(加速):形势再次变得严峻起来。此时,在这一家三口的眼里,烛光?齐读:
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紧张道):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么,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雅克,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声道):不行!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应该有男子汉的勇气!应该马上想办法帮助妈妈和妹妹,让这烛光不再感到可怕!
师(追问道):雅克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捧书读句子:“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师(温和):你能简洁说说雅克怎么做的吗?
生:雅克是找了个去柴房搬柴的借口想吹熄蜡烛。
师:那从雅克的这些做法中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1:雅克同样是个机智的人。
生2:他很懂事。
生3:雅克很机敏。
生4:雅克很机智,很勇敢。
师:雅克想了个办法,借口去柴房搬柴,然后把烛台怎么样?
生1:换走。
生2:拿走。
师:书上用的什么词?
生齐答:端。
师板书“端”。
师:所以,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雅克表现出了他的那份勇敢。师相机板书“勇敢”。
师(提高语调):来,雅克们,一起读读刚才这个句子。
男生齐读:“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师(肯定):男生勇气还不够,老师还感受到你们有一丝丝的害怕。来,女生们,我们来挑战一下!
女生齐读:“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师(激励):刚才男生们读到雅克的话语时,声音没有像女生这样扬起来,所以不够勇敢;而女生们读到后面房子顿时暗了下来,声音却没有暗下来。好,这次我们全班一起来试试,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师:眼看雅克计划就要成功,可那个德国中尉快步上前,一手把烛台?
生齐说:夺了回去。师相机板书“夺”。
师(放慢语速):雅克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此时,在这一家三口的眼里,烛光,起!
生齐读:“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提高语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到了万分紧急的关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年仅10岁的杰奎琳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1:请大家看到第七自然段“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们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师:还有句子补充吗?
生2: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师:同意他的补充吗?
生齐说:同意!
师:那杰奎琳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生:以上楼睡觉为借口,把装有情报的蜡烛端走。
师:是这样的吗?
生齐答:是!
师:她用同样的办法借机端走了被德军夺去的蜡烛(师相机板书“端“),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
生齐说:熄灭了!
师相机板书“熄”。
师:从刚才孩子们找到的这些描写杰奎琳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中,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
生1:我感受到杰奎琳是个镇定、机智的人。
生2:冷静。
生3:杰奎琳在危急时刻一点儿也不慌张。
生4:以柔克刚。
师(惊讶):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4: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杰奎琳用自己的天真成功的瞒过了司令官先生,从而顺利的端走了烛台。
师(赞扬道):是啊,多么机智的杰奎琳啊!相机板书“机智”。
师(喜悦):来,我们来感受一下以柔克刚的味道:女生读杰奎琳的话,男生读司令官的话,老师来读叙述的部分。
师生分角色读第七自然段。
师(指板书总结):瞧,孩子们,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一次次的努力,却一次次的失败,这微弱的烛光在这生与死,死与生的交替中摇曳着,(板书生——死)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就是(手指课题)
生(铿锵有力道):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微笑着):故事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伯瑙德夫人一家,凭着他们的镇静、勇敢、机智,成功地保护了这份绝密的情报。那孩子们想想:当敌人走后,这一家三口会在屋子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别急于回答,带着我们今天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我们来续写《生死攸关的烛光》吧!
生静静地开始续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