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

2022-08-10 来源:钮旅网

举证责任是刑事诉讼的基石与核心。刑诉机制要求对举证责任在控辩审三方之间进行合理而且规范的分配与承担,以达到各方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都能够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来实施证据收集、提供证据以及运用证据进行证明的目的。西方法谚称“举证责任是诉讼的脊梁”,笔者认为,纵观我国的刑诉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仍然显得零散且缺乏系统性,尤其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立法尚未细化,这一现象无疑会影响到刑诉机制的有效运转。

通过提出粗浅的想法,意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对刑诉举证责任认真地思考,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的规范的举证责任的制度安排应该体现下面的要求:其一能够使处于弱势的辩护方与控方形成真正的平等对抗;其二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刑事诉讼整体的公正性与文明性。

一、劳动合同纠纷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纠纷举证责任是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确定。

劳动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它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责任。具体包含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两层含义:

其一,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

其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明责任的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从行为和结果双重含义上来界定举证责任的内含,对于提高民事审判效率,实现社会公平以及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同时,考虑到用人单位作为用工主体方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保护提供等情况和材料,劳动者一般无法取得和提供,因此对用人单位提供证据又作出了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一规定再次明确和扩大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减轻了劳动者的举证责任。

二、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区别

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区别如下:

1、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案件适用民诉法,刑事案件适用刑诉法;

2、起诉的主体不同,民事案件的起诉主体一般是自然人,刑事案件的起诉主体是检察院;

3、后果不同。民事案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案件承担刑事责任;

4、诉讼主体不同。刑事诉讼是“官告民”,但也有例外,刑法体系中的自诉案件,原告也是公民或法人;民事案件的诉讼主体的地位则是平等的;

5、时效不同。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具体的该犯罪行为有可能涉及的罪名的量刑档次的最高期限,比如有可能判3-5年,追诉时效就是3年,但追诉时效到期后,检察院认为有必要的,经过申请也可以进行追诉;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6、诉讼的目的不同。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7、举证责任不同。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负有提供被告热有罪的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供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一、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的三个条件如下:

1、经调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该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范围;

3、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二、民事纠纷的特点如下: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区别于行政争议和刑事争议。

总之,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区别在于适用的法律不同、起诉的主体不同以及所承担的后果不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