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2022-06-15 来源:钮旅网
医学影像学

一、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

二、 核磁共振(MRI)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

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三、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

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四、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组成包括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

五、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通常人为将

其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二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锁骨下区。

六、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多见于结核、

肺癌、脓肿。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3mm,薄壁空洞<3mm。

七、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支扩、肺大泡、含气肺囊肿等都属于空腔。 八、 空气支气管征:当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

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空气支气管征,也称支气管气像。

九、 胸腔积液VS气胸: 胸腔积液:

(一) 游离性胸腔积液:

1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2上缘模糊;○3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特点:○

最初仅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当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

1

以下时,为少量积液,中量积液的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

(二) 局限性胸腔积液:

1、包裹性积液: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 2、叶间积液: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

3、肺底积液: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膈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膈升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

气胸:空气进入胸腔模内

1气胸区为无肺纹理的透亮区;○2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肺的压缩线;3气X线表现:○○4液气胸时,胸区同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可见气液平面。

十、 原发性肺结核:又名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1原发浸润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呈圆形、类圆形或局限性斑片影;X线:“哑铃”状,包括○2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3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

十一、 人体组织密度CT值: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十二、 声影:

一定频率的超声在经过不同声阻抗的组织器官发生明显衰减时,其后方回声消失而出现声影。

十三、 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

替。

X线:实变中心区密度高,边缘区常较淡,当其边缘至叶间胸膜时,可表现为锐利的边缘;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消散吸收过程中病变常失去均匀性。

2

CT:均匀性高密度影;空气支气管征明显,病灶边缘多不清楚(鉴别与肺不张);渗出性病变的早期或吸收阶段,实变区可表现为磨玻璃样影。 十四、 肺癌分型:

(一)原发性支气管癌: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肺段和肺以上支气管

1肺门肿大;○2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或肺气肿; 中晚期X线表现:○

1反S征;○2支气管鼠尾状狭窄 CT表现:○

2、周围型肺癌:肺段以下支气管

早期X线:肺内结节影;可有空泡征;多有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 CT:周围型肺小腺癌有时表现为磨玻璃密度(GGO)

中晚期X线:肺内球形肿块,有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可形成厚壁偏

心空洞;

CT:增强扫描时,肿块常呈一过性较明显强化 3、弥漫型肺癌

(二)继发性肺肿瘤:两肺多发面团样结节,密度均匀,大小不一,以两肺中下野外带

较多。

十五、 食管癌的X线表现:

1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2管腔狭窄;○3腔内充盈缺损;○4不规则的龛影,其中腔内○

5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 龛影为恶性的征象;○

十六、 左心室增大最常见原因:

1冠心病;○2高血压;○3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心肌炎;○5心肌病;○6甲亢与贫血性○

7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心脏病;○

十七、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骑跨;右室肥厚。 X线平片: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增宽、心腰平直或凹陷、心尖圆隆上翘、心影呈靴形,心胸

3

比率不增大或轻度增大,肺血减少。 心血管造影检查提供确切鉴别诊断依据。

十八、 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常见

CT:充血期,磨玻璃样影

实变期,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实变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影

十九、 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术后并发症。 X线:病变多在肺中下野的内中带,散在斑片状影。

二十、 “跳跃”征:溃疡型肠结核较为典型的表现,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一

部分充盈不良 二十一、 二十二、

肾结核:肾实质干酪性坏死,肾盂肾盏破环,已引起钙化,鉴别于结石。 支气管扩张症分型:

1柱状型支扩,CT:○“轨道征”,“印戒征” 2曲张型支扩,支气管管腔呈念珠状 ○

3囊状型支扩,支气管远端有葡萄串状阴影 ○

二十三、

心胸比率:为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0.5 胸片上心影的构成:主动脉结,肺动脉,左室,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

二十四、

房,右室

二十五、

肝血管瘤: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

1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2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CT:“早出晚归”的特征,○3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展;○

MRI:“灯泡征”,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极高密度灶。

4

二十六、

肝癌影像学表现:HCC,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男性多见。

超声: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团块。

CT:“快进快出”征象,平扫时肿块多为低密度;增强时,动脉期肿瘤很快强化,门静脉期肿瘤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有表现为低密度。

二十七、

膈下游离气体:也称游离气腹征象,是诊断胃肠穿孔的重要征象,表现为

膈下新月形气体影。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良、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胃轮廓外 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 有不规则环堤、可见压指痕、

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 裂隙征,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龛口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三十一、 三十二、

胃溃疡常见部位:胃小弯

龛影: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

肠结核好发位置:回盲部

1隆起型(Ⅰ型)2浅表型(Ⅱ早期胃癌:指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分○;○

3凹陷型(Ⅲ型) 型);○

三十三、

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进入膀胱处。

5

三十四、

急性硬膜下血肿:CT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脑水肿和占位

效应明显

三十五、

脑转移瘤: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小结节大水肿。 脑膜瘤:脑外,比星形细胞瘤预后好。

三十六、

1瘤周水肿轻或无;○2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CT:○

3“脑膜尾征”MRI:T2WI呈等高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

三十七、

脑星形细胞瘤表现:成人多发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从良到恶分为

Ⅰ~Ⅳ级。

1密度越不均匀;○2边界越不清楚;○3水肿越明显;MRI:○4强化越明显。CT:级别越高,○

三十八、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好发部位:基底节和丘脑区。

脑内血肿好发于额、颞叶,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织内。

三十九、

椎间盘突出确诊手段:好发于L4-5,L5-S1.

CT和MRI上若见到突出于椎体后方的局限性类圆形具有椎间盘密度和信号的结构,硬膜外脂肪、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移位,确诊多可成立。 四十、 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X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

四十一、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

和钙盐都减少,但比例仍正常。

X线主要表现是骨密度减低。长骨可见骨小梁变细、渐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在脊椎,椎体变薄,椎间隙增宽。

广泛性骨质疏松主要由于成骨减少,老年、绝经期后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均

6

可见;

局限性骨质疏松多见于失用,如骨折后、感染、恶性骨肿瘤。

四十二、

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是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多数是局限性骨质增生,见于慢性炎症、外伤和某些原发性骨肿瘤。少数为普遍性骨质增生,骨皮质与骨松质多同时受累,见于某些代谢或内分泌障碍或中毒性疾病。

四十三、

膈顶高度:右膈顶在第5肋前端至第6前肋间水平,通常比左膈高1~2cm。

呈内高外低,前高后低。

四十四、

成。

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

正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左侧比右侧高1~2cm; 侧位胸片上,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

四十五、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四十六、

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

成骨膜新生骨。

X线和CT见骨膜新生骨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一般发生于长骨骨干的明显,炎症者较广泛,肿瘤者较局限。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骨膜增生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7

四十七、

四十八、

下肺动脉直径:左10.7±1.3

脊椎结核:以腰椎多见,病变好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

形;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周围软组织中形成冷性脓肿。CT检查可进一步显示骨破坏区细节、死骨和冷性脓肿。

四十九、

骨肉瘤的好发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

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青少年多见。

X线平片:局限性骨质破坏、骨膜新生骨生成破坏、骨膜三角、肿瘤骨形成(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和软组织肿块是诊断要点。

五十、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骨骺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最为常见。X线CT表现以膨胀性骨破坏为特征,病变常侵犯骨端,直达骨性关节面下。

五十一、

骨转移瘤分型:

溶骨型:发生在长骨者多在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及骨端,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膜反应;发生在脊椎则见椎体骨质破坏,因承重而被压变扁,椎间隙多正常,椎弓根多受侵蚀破坏。

成骨型:病变为高密度影,居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骨皮质多完整,多发生在腰椎和骨盆,常多发,境界不清,椎体不压缩变扁。 混合型

五十二、

门静脉构成: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原发综合征:即原发性肺结核,为初次感染结核杆菌,症状轻,病程短,多

五十三、

自愈。

8

五十四、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

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 五十五、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

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五十六、

腔隙性脑梗塞: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好发于基

底节,缺血灶为10~15mm大小,中老年人常见。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