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例析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策略

2020-07-03 来源:钮旅网
例析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策略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成为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已故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切伊博士曾指出:“未来社会的发展,不仅依靠某些杰出人物的素质,而且也取决于亿万人民的素质”。因此,可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全民教育的发展,这得归功于在教育公平方面所进行的实践。英法两国重视教育公平,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教育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他们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实践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这两个国家通通是把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优先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的位置,这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了,才进而发展其他地区的教育,这样的做法才不至于使贫富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差太悬殊,真正做到了教育公平。

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严重失衡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即“四重四轻”:一是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二是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三是重发达地区,轻欠发达地区;四是重少数重点学校,轻多数普通学校。这种现状再加上原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势必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状况,形成“马太效应”。这使教育的不公平愈演愈烈。我们想要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应该是遵循“差别原则”对贫困地区教育进行优先发展。

1 “差别原则”及“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的适用性

本文关于“差别原则”和“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的阐述主要借鉴了来自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和地区为背景的研究,当引入其理念来用于分析我国的教育发展策略时,我们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是源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而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等源于什么呢?教育公平问题讨论的本质就是社会转型所带动的经济利益转移而形成的不同利益群体对教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竞争。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区域间、城乡间和校际间教育资源分布上的不均等。从洪岩壁对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间西部11省、市、自治区的128个市(地、州)的805个县(区、市)的2336个乡(镇、街道)的2707个村(居)委会的数据的分析表明,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平等远大于族群之间的不平等。族群间的教育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城乡和阶层不平等。因

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差别原则”和“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开展初始性的探索和研究。

2 教育公平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什么是教育公平?自从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首次阐述教育公平的含义以来,西方学者便未间断过对其内涵的界定,到20世纪60、70年代还发生过对教育公平概念的论争,并形成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胡森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詹克斯的教育公平观念等。

美国社会学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于1966年调查了4000所学校的60万学生后所作的《科尔曼报告》,科尔曼期望通过发现美国白人和黑人学校中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均,并根据调查数据来大规模地纠正这种不均衡。科尔曼报告以《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为题出版,他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向人们提供达到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二是为所有儿童,不论其社会背景如何,提供普通课程;三是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四是在同一特点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

罗尔斯所言的“平等”,是承认个人差别基础上的机会的平等,是同一类人之间的平等,不同的人不同对待,而绝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因此,罗尔斯主张的教育是在一定平等基础上的公正的教育。罗尔斯正义原则在促进社会公平以及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由此,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特别是差别原则,为我们要实现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3 当前中国的教育公平追求

当前,我国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且对教育公平做了全方位的阐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其他国家的教育公平有益实践,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

因此,针对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教育发展起点较低、学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现状,政府作为教育决策的主体,应该以公平性作为教育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之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问题;以“差别原则”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并依靠完善的政策机制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目标。

4 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教育公平的比较研究 4.1 英国“教育优先区”方案和“教育行动区”计划

1967年,贺尔西教授在卜劳顿报告书中提出了“教育优先区”方案,它以“积极差别待遇”的理念为指导,建议英国政府采取主动干预的方式,选择一些物质或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给它们特别补助或优厚待遇,优先改善其校舍和小区环境,以求教育机会的均等。随后,“教育优先区”作为为文化不利地区学生提供补助的计划被英国政府采纳,并以政策的方式组织实施。

“教育行动区”是英国政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所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它成立的背景要追溯到英国工党执政时所秉承的教育理念。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提出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只注重培养英才,而应该指向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于是,1997年7月,执政之初的政府发表了《学校中的卓越》教育白皮书,强调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宣布2002年之前,政府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成绩标准的提高,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把学业成绩表现不良的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消除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成绩低下状况。

从1998年初建到2001年三年间,英国共有大的教育行动区70个,小行动区40个。仅短短三年,行动区内第一关键阶段的孩子在阅读、书写、数学方面达到第三级别的人数分别比建区前提高了7、6、8个百分点;第二关键阶段的孩子在英语、数学、科学方面达到第四级别的人数分别上升了12、16、20个百分点。大多数都位于英国最贫困的城乡地区。

4.2 法国“教育优先区”政策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前国民教育部长雅克·朗就曾说过:“机会平等和知识需要实际上应当并行不悖。每个公民应当更好地获得文化和知识。”

法国政府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标准把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某些达不到这些标准的地区,便被划为教育优先地区,因为只有优先发展教育,这些地区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这些教育优先发展地区往往是人口来源、文化及社会背景较复杂的地区,比如移民聚居的某些街区、大城市的郊区以及其周围的卫星城市。

不仅这样,法国政府还根据划分标准实时更新教育优先地区分布图。其于1999年划出新的教育优先地区分布图。划出695个教育优先地区,它们包括在教育优先网络(共770个)之中,涉及到了6494所学校(5537所小学、823所初中、104所职业高中和30个普通高中)的138万名学生。9.6万名教师在这些地区工作。1685所学校(1438所小学、207所初中、31所职业高中、9所普通高中)被纳入教育优先网络。

5 “差别原则”对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应用“差别原则”优先发展贫困地区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任何国家出现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我国所面临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国地区发展水平悬殊,那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较难吸引优秀师资。因此,国家就更应该最大限度地采取鼓励措施,在政策上给予这些地区比城市的教育发展以更大的优惠。对我国来说,在贫困地区建立教育优先发展区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选择好教育优先区对象。

只有把弱势地区和弱势教育群体作为教育优先区的首选对象,才能够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民族教育,因此,应该首先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教育优先发展区”,所以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划分的指标体系来进行整体的选择,城市的周边地区、乡村等但凡是发展水平处于不利的地区都应该是教育优先发展地区的选择对象。

其次,建立标准严格的指标体系。

政府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贫困状况、民族构成、公众的教育需求、居住的分散程度、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教育设施、师资水平等各种因素来确立教育发展优先区的指标体系参考标准。同时,应当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评估和筛选,将符合

指标标准的地区或学校作为教育优先发展区的选择对象。此外,在确保指标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根据教育优先区发展的实际,对指标做出适时的调整和修正,以增强教育优发展区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教育优先区的操作程序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还要根据指标及时更新发展地区的选择对象,发展水平已达到指标要求的地区可以从教育优先发展区中排除,发展水平趋于贫困标准的地区可以作为教育优先发展区重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贵伍.教育公平导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2] 洪岩璧.族群与教育不平等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J].社会,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