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美学的对象就是(美)”。 3、(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4、黑格尔提出“美是(美的艺术)”。 5、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6、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7、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8、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9、形式美的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比和调和、多样统一)。
10、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11、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2、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其二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13、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4、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5、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6、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7、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8、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9、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在美的形态方面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
1/8
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20、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21、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2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23、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
24、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5、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国的(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以谷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以英国的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以意大利的(克罗齐)为代表的“形象直觉说”等。
26、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7、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8、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9、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并说:“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30、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普遍性)等特点。
31、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 32、马克思在(手稿)著作里,提出“劳动创造美”的观点。
33、工艺分为(基本工艺、改性工艺、后期处理工艺)。 34、电影艺术诞生在(1895)年(12)月(28)日。 二、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2、审美主体:审美主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审美活动的发出者、承担者,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客体构成对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象性关系。审美主体有着内在的审美需要、审美追求,这是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动因,在审美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审美主体是特定的人。审美主体还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标准,这是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保证与审美活动必需的评价标准。
3、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另一方。审美客体自身具有规定性,是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5、生物本能说:“生物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等人。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审美源于吸引异性与人的本能,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都源于人最重要的生物本能,即性本能。 6、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7、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他们认为,包括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人类审美发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活动。这种学说是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以来西方在审美发生与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8、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审美与艺术发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自从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的民族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审美发生于劳动的理论,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9、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规律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10、现实美: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等。
11、自然美: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
2/8
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
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12、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13、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4、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实用艺术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15、表情艺术:艺术的一大门类。又称表演艺术。指的是借助于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同时经过表演这个环节,以此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
16、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载体。
17、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19、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20、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1、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电影艺术的种类除有声片、无声片、黑白片、彩色片外,按样式分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22、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3、优美: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电压、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4、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浩方、劲健、奇特的特色。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优美的比较中进行的。 25、悲剧性:“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26、喜剧性:喜剧性是与悲剧性相对应的。“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27、格式塔:(参见《美学教程》177页)
28、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心上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3/8
29、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30、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31、直觉性:所谓审美心理的直觉性,就是指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自然美或艺术美)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3/2、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33、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特殊教育方式,其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潜移默化。
34、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Aesthetic”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该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鲍姆嘉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35、美的规律: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实际上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具体内涵的概念,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 36、寓庄于谐:喜剧艺术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艺术家创作喜剧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谐”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喜剧要引发欣赏者的笑声,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教育和精神享受。总之,寓庄于谐就是指用诙谐可笑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深刻本质。
三、简答题:
1、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及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2、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学习美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审美活动感受、领会有关美学原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亲自在生活中从事各种艺术创作实践来体会、理解美学规律。
②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哲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我们研究美学、学习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方法,就能够从根本上确立我们研究美学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正确方法。在学习美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美学原理吸收了美学史上一切美学思想的精华,学习美学史可以使我们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和比较,加深对美学问题和理论的理解。 ④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经验。美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美学这一学科还很年轻,有许多问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讨。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研究身边的美学现象,解决实际的美学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独立思考,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美学理论。 3、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答: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等。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审美发生于非艺术,人类审美发生与艺术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漫长历史进程。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这些多种原因实际上集中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审美发生与艺术起源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4、探讨审美起源和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关于美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我们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了解的。第一种途径是考古学,即通过对出土的史前文物,尤其是史前艺术品进行考察和研究;第二种途径是对残存的原始部落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种途径是对儿童艺术心理学进行研究。第一种方法是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后两种途径由于只能提供推测因而可信度较
4/8
差。
5、自然事物是通过与人的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联系而成为审美对象的? (答案要点)
①作为人的生活环境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②与社会生活发生以形式美味中介的简介联系。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的是美的形式,于是,人们看到那些与美的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形式的事物时,也会产生美感。
③自然事物的某些特征(包括经过劳动改造的和未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美)与人的某些性格品质相似。人常常赋予客观对象以人的某些特性,从而使自然事物具有了美感。 6、 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①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③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④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7、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显现,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具体来说,自然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①构成自然美的先决条件是自然事物本身的质料、色彩、形状等自然特征。没有这些自然属性,也就没有自然美。 ②自然美偏重于形式。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又不同。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式却是具体的、直接引发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 ③自然美具有联想性。自然物之所以给人美感,往往与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有关,而且联想越丰富、越奇妙,这种美感就越浓烈。
④自然美具有变易性。自然美的变易性是指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居的特点。许多自然物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产生了自然美的变易性。
8、社会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感性显现。社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社会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事物中的直接体现。社会美和人类实践有着明显的直接联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的。 ②社会美突出体现为美与善的统一,它与一定的社会功利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性密切相关,社会美内容重于形式。
③社会美具有实在性、稳定性。认识社会美,主要不是通过对某一社会事物的联想去把握它的社会意义,而是去通过社会事物本身去感受其固有的社会意义。而且,社会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明确的、稳定的,不像自然美的事物一样,具有朦胧不定的社会意义。
④社会美同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等相联系,政治立场、论理和道德观念的不同,影响对社会事物的审美判断。 9、怎样欣赏自然美?
答:何谓美,美源于深邃的心灵和纯正的智慧,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令人痴迷其中,那是一种动人的感觉。 美是人间的灵魂,给世界带来色彩、幻想和永恒。 爱在美间延续,延续它的生命和思想。
美是一种享受,一种淡淡的、纯纯的芳香沁入心扉。 美能塑造心的灵魂,让生命在自然的超越中获得新的概念和印象。
美能带来邪恶,但也来驱走恶魔,甚至感化世界。 人人渴望美,但这种享受要用心去寻找。
寻找的过程也许艰难困苦,也许以失败告终,但生命的持续永留。
美是自然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相拥,无论结果是什么,美的源泉仍在心田。 参见“难点问题补充说明”部分。
10、试析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参见《美学教程》71~72页及本书本章补充说明2) 11、试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参见《美学教程》73~77页) 12、试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参见《美学教程》128~130页或本书本章“重点内容提示”1和2)
13、浅谈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参见《美学教程》140~141页或本书本章“难点问题补充说明”12.2) (答案要点)
①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艺术的真实是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本质的真实。喜剧艺术也要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喜剧与其他艺术是相同的。但喜剧艺术在反映生活真实时,必须采用“倒错”的形式,只有在倒错中表现真实,才能产生喜剧效果。所谓“倒错”,就是“言非若是,言是若非”,形式上所表达的外在意义与形式表现的内在真实内容是相矛盾的。但喜剧艺术中的这种倒错一定要有特定的条件,使假象并不掩盖本质,而是揭露本质,使讽刺的对象处在“欲盖弥彰”的情况下。倒错的艺术形式也是由生活中的喜剧本身的倒错形式决定的。
5/8
②以夸张增强喜剧效果
夸张以致变形常常能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喜剧中的夸张是指把喜剧的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特征予以适度夸张,使得喜剧形式能够更加鲜明、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本质真实,更能突出表达喜剧作品的内在思想,更能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喜剧艺术的夸张使得艺术中的喜剧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喜剧,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理解和创造。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能够增强寓庄于谐的喜剧效果的方法还有巧合、重复等。
14、举例说明移情说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参见本书本章“重点内容提示”2
15、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内容。 答:人本主义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作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作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看作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峰体验”。审美实质上就是对自我本质和价值的观照。人的潜能的发挥离不开审美活动,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强调要研究读者、观众、听众的审美需要和接受心理,真正做到尊重观众、以人为本。 16、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大众文化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遵循市场规律成批生产或复制出文化产品,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将为数众多的大众作为消费对象。 参见《美学教程》193~194页。
17、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
①以零散化、变化、多元化和不确定性“消解”整体性。包括消解艺术作品的深度、消解主体性、消解艺术性与生活的界限和艺术种类之间的区别。
②“复制”是指后现代艺术不再把“独创性”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特性,而生产大批“类像”的“仿真”作品。 参见《美学教程》201~205页。 18、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
①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包括书刊、音像制品、绘画、雕塑等;
②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游戏业、策划业等;
③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饰装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潢、广告设计、景观设计等。
广义地讲,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
见《美学教程》205~209页及本书本章补充说明1。 19、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①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一种直观感悟能力。一是培养审美感知的敏锐性,二是培养审美发现的独到性,三是培养艺术审美的历史感,四是审美感知的统摄力。 ②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切艺术的最根本和最大限度的魅力就在于激发人的美感。审美的直接成果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它贯穿于人的自我发展的全过程。
③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想象是审美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想象的东西或创意构思物化为审美对象时,就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技能。
美育能使人得到投身于实际的艺术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机会,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想象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并提高他的审美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价值。 20、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见本书本章“重点内容提示”4 21、自然美有哪些形态(风格)? 答:①险峻美:“陕西华山”情势奇特,超出审美主体心理的既定承受度,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威慑力,但却不以造成实际灾难为前提。 ②雄伟美:“山东泰山”空间开阔,主体胸大,整体和谐,色彩鲜明,富有人文景观特色,具有强烈的浩然之气的陶冶和提升作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幽静美:“四川青城”通常是指大背景中的较小境界,环境纯净,有所掩映,声音细小无喧闹,仿佛世外桃源,一片天籁,绝少尘世的污染,光亮小,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 ④秀丽美:“杭州西湖、桂林山水”主体凸现,色彩明快,山水相应,如诗入画,富有意境,具有较强的情致感召力。 ⑤奇特美:“安徽黄山”自然特征变化无穷,仿佛是经过“鬼斧神工”开辟出来的,七十二峰千姿万态,黄山云海变幻莫测,还有奇松、异石。 ⑥壮阔美:“云南滇池”以水面开阔为主体,视阈壮阔,水面坦荡。“茫茫五百里,不辨云和水。飘然一叶舟,如在天空里。”
四、辨析题:
1、审美的主体是主观的,审美的客体是客观的。 答:错误。
理由: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
6/8
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是劳动实践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
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因此,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另一方面,审美主体也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审美主体的五官感觉一方面是客观的,但同时又在审美社会实践中产生主观审美感受。
2、审美发生的传统学说是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是错误的。 答:正确。
理由:在哲学上,唯心主义观点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决定物质。表现在美学上就是从本质上否认美的客观性,认为美只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因此,尽管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中有许多合理因素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吸收,但从根本上说,柏拉图、黑格尔对美学本质的认识是存在谬误的,它们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及其对精神世界的决定作用,没有认识到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就是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实践。
在哲学上,旧唯物主义观点简单、机械地把客观事物看作和人的实践没有任何关系的纯客观的东西,对事物、现实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由于在哲学上把自然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割裂开来,并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而不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在美学中把美简单地看作一种静止的客观形式,而没有看到美与人的主观认识、与人的实践活动的联系,没有把美放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
3、我国著名的绩溪木雕别具特色。那里的村民个个都是“艺术家”,每家每户的门框、门面、窗户都是用木质材料精心雕刻制作的,而在这里雕刻的图案都是南瓜、茄子、玉米、谷子等瓜果蔬菜和农作物。请结合所学的理论,分析说明当地人为什么把这些自然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答案要点)这一现象说明了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决定了哪些自然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的兴味和喜爱,被人们赋予自然美的特性。那些瓜果蔬菜和农作物虽然也是自然事物,但茁壮的秧苗、成熟的果实是农民付出劳动的结果,而且它们对农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而农民们看到这些自然事物感到亲切、喜欢,并把它们作为美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
同时,自然美并不决定于自然事物本身,而是决定于自然事物的某种自然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当人们把瓜果蔬菜同丰收的喜悦相联系时,就会把它们作为美的事物来欣赏;而同样,人们也可能会把他们作为恶和丑的事物来看待。
4、老虎、青蛙等自然事物,有时被人们作为自然美的对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象来欣赏,有时又被人们作为自然美的对象来欣赏,有时又被人当作恶或丑的事物来看待,这是为什么?
答:这一现象说明了自然美并不决定于自然事物本身,而是决定于自然事物的某种自然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当人们把老虎的勇猛和人的勇敢威猛品质相联系、把青蛙捉害虫与人的行为品质相联系或把青蛙游泳与小孩游泳相联系时,人们就会把它们作为美的事物来欣赏;而当人们把老虎吃人的凶残与坏人的凶恶相联系、把青蛙身体上冰凉的粘液与人的尸体上的冰冷粘液相联系,就会把它们作为恶和丑的事物来看待。 5、“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理由参见教材《美学教程》41页。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正确。
理由: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的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也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虽然这两件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大为不同,但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作品的艺术美超越了现实美,因而都是艺术珍品。 (答案要点)
正确。此题主要讨论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辩证关系。理由参见本书本章补充说明部分。 8、“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答:正确。
理由:恩格斯这段话揭示了艺术典型的一条普遍规律,即艺术典型都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所谓“每个人都是典型”,是指艺术中的典型形象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揭示社会生活的一定本质,即具有典型的共性。所谓“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指艺术典型应当有自己的特殊性,即鲜明、具体的个性特征。 9、“画了一幅很美的画”与“很美地画了一幅画”。 (答案要点)
此题仍然可以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问题上进行辨析,同时应该注意到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可参见《美学教程》71~72页和本章的补充说明。 10、“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
7/8
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正确。理由参见《美学教程》132页、136页) 11、喜剧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逗乐”,越是丑的东西越有审美价值。 (答案要点)
不对。此题应该从喜剧“寓庄于谐”的特征出发辨析。这种说法忽略了喜剧艺术揭示生活本质的要素。“为逗乐而逗乐”、缺乏实际内容的肤浅笑话不能称为喜剧,喜剧必须在诙谐形式中表现生活本质真实。丑作为与美对立的范畴,能进入审美领域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倒错的形式中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喜剧中的丑是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中伪装成钦差大臣的骗子;电影《百万英镑》中的一个流浪汉;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的工人都是这种“丑”的代表。 1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正确。(解释说明参见本书本章“难点问题补充说明”3.1) 13、“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德国古典美学” 答:错误。
理由:在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美学诗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独立和相对成熟的学科,但还不具备真正的科学性质,因为在康德、席勒、歌德、黑格尔等著名美学家那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唯心主义的成分。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但他们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对文学艺术的一些著名论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为后继者的美学研究不仅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美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变革,具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14、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 答:正确。
理由:①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②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质感觉变成人的感觉”)③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
所以人哦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
的,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劳动和创造中产生的,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一切享受和享乐都是不道德的和不可靠的。“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一重大的美学命题,对于培养人们的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启迪人们的创造意识,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5、“丑”不能成为审美范畴。 答:错误。
理由:①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和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
《美学教程》复习资料 谢三哥整理
展了感官的特长:概括性(理论家)、联系性(通感)、情感性(情感舒展与投射)、创造性(远距离欣赏)。 ③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主体通过劳动把本质力量投射、确证在对象中,客体在劳动中不断唤醒着“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在劳动中直观自身。 ④劳动创造了美的规律:在对美的创造的多次观察与总结中,人们找到了诸如和谐、对称、均衡、黄金分割等美的创造的规律。这些美的规律对人们从事美的创造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意义。
⑤劳动创造美,这一重大的美学命题,对人们现实的审美追求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它睿哲地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享受都必须以劳动的付出、劳动的奉献为前提,否则就连人体美都是不可靠的。
物:《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庄子》中的哀殆驼。 ②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了美的理想,如:《死魂灵》。
③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如:《恶之花》,《金瓶梅》。 16、审美活动是对对象的美的“消费”。 答:正确。
理由:广义的审美活动,即是涵盖全部美学内容的美学活动,美学也就成为审美学,被誉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通就使用了这样的含义。 狭义的审美活动,就是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体验、品藻和鉴赏活动,即接受活动,借用经济学术语,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
实际的审美活动,不仅是对审美对象的消费,更是通过这种消费,获得了相应的审美性高峰体验,实现着对审美主体的美好人性的促进和提升。
17、美育对某些沉溺灯红酒绿的当代人无能为力。 答:错误。 理由:①美育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建具有启悟作用:人除了物质的幸福以外,还有更高级的精神价值,人的七情六欲如能得到理性的滋润和调节,就会使感性欲求变得更美好,人的审美品位就会得到提高。
②美育对当代人人格境界审美品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审美理解力使人们增强和完善人际审美交流。审美教育活动是以发展个性通过审美欣赏审美体验汉濡人性,提升人的审美的人生境界。
③美育对当代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推动作用:美育能培养人们与破坏自然的行为做坚决斗争的生态论理意识,教会人们在审美的世界里生活。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自然美与人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参见《美学教程》41页。以太阳为例)
2、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见《美学教程》53~61页。可以某个名人为例,也可以身边熟悉为例)
3、论劳动创造了美。
答:①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自然按照人际所到的自然、认识的自然、有所改造的自然、人造自然、人体自身的自然等次序,按照其人化的不同水平进入人的观照范围,成为人的精神把握的对象,进而成为美的事物。
②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发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