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I卷 选择题部分(20分)
一、将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窠巢(kē) 发髻(jì) 静谧(bì) 绿茵茵(yīn) ....B.莅临(wèi) 干涸(hé) 匿笑(nì) 骇人听闻(hài) ....C.确凿(záo) 秕谷(bǐ) 盔甲(kuī) 拈轻怕重(niān) ....D.殉职(xùn) 嗔怪(zhēn) 萦绕(yíng) 莽莽榛榛(zhē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畏罪潜逃 人迹罕至 怪诞不经 B.混为一谈 刨根问底 不求胜解 眉开眼笑 C.花团锦簇 小心翼翼 见异思迁 随声附合 D.无所顾忌 沉默寡言 莫不关心 神采奕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
C.他们俩虽然是双胞胎,但为人性格大相径庭。 ....
D.一想到就要放寒假而且可以见到亲爱的外婆,小芳忍俊不禁地笑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语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6.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外边”“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这句话中的“美丽”和“鼎盛”是褒义词。 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这句话中的“那”是代词。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1 -
B.《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C.英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会赢得最后胜利的道理。
D.《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作者采用时间顺序,运用对比手法,向我们展示了牧羊人的坚持之美,无私之美。
8.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诗歌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写时令。借“杨花”寓漂泊不定;借“子规”鸣叫渲染悲凉感伤的气氛。表达了李白当时的心情。 C.“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之地的遥远,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这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9.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 夫君子/之行。 C. 远远的/街灯/明了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 高兴 ) B.其一犬坐于前 ( 像狗一样 ) ..C.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 ) D.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 ...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100分)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4分) 11.默写填空 ,每空1分(8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山岛竦峙。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学习有三层境界:知、好、乐。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 。
(6)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 ,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 12.综合性学习(4分)
(1)某班同学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2)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写出你从表中数据得出的一个结论并提出你的建议。(2分)
- 2 -
阅读内容 卡通画 时文 武侠小说 文学名著 人数 122 32 30 16 百分比 61% 16% 15% 8% 结论: 建议: 13.名著阅读(2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故事引人入胜,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 这个人物,交代 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
- 3 -
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
16.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17.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2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 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l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 4 -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8.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20.第13段两处画线词语,请选一处简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21.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2.请简要分析第16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待: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24.翻译句子。(4分)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5.请归纳陈太丘的性格特征。(2分)
- 5 -
26.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四、写作(50分) 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地说:“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的恶习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体会?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C.他是大家公认的才子,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D.在当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扬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思想家,学者,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 B曹操是三国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C泰戈尔是印度的诗人,作家。他1913年凭借散文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令堂是称呼别人的母亲,家父,家严,家君是称呼自己的父亲。 7.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酝酿 抖擞 喉咙 烘托 贮蓄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如坐春风 B镶嵌 宽敞 澄清 空零 地毯 咄咄逼人 淅淅沥沥 秋风箫瑟 C吝啬 粗犷 屋檐 凄冷 莅林 夜郎自大 翻来复去 喜出望外 D分歧 一霎 取诀 匿笑 徘徊 各得其所 各行其是 人声鼎沸
- 6 -
参考答案
I卷 选择题部分(20分)
一、将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A 3.D 4.B 5.B 6.C 7.C 8.D 9.B 10.A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4分) 11.默写填空 ,每空1分(8分)(错字、漏字、颠倒顺序的皆不给分)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强欲登高去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 淫慢则不能励精(7)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12.综合性学习(4分)
(1)示例:我的座右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分)
(2)结论:大多数初中生课外喜欢阅读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1分) 建议:加强对青少年阅读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升阅读品味。(1分)
13.名著阅读:唐僧;(1分)西天取经(1分)(错别字不给分)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2分) 14.(3分)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每点1分)
15.(2分)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答出其中两点给满分)
16.(3分)第一处:“母亲喜欢花……花都死了”(1分)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1分)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1分)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睡不了觉。”(1分)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1分)②又说明了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而强忍病痛做出了超常努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韧。(1分)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未成年的女儿”(1分)说明母亲在生命最后时刻想到的和最牵挂的人只有儿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分) 17.(4分)文中的“我”懂了;(1分)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2分) 18.(3分)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19.(3分)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等(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即可。) 20. “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1分)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1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1分)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1分)
- 7 -
21.过渡(承上启下)(1分)。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1分)
22.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1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2分)
23.①期:约定 。②待:等待 ③委:舍弃 。④顾:回头看(每小题1分)
24.①元方那年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能正确翻译出“时年”、“戏”,语句通顺。2分)
②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离开后友人才到。(能正确翻译出“至”、“舍”,语句通顺。2分) 25.为人正直(直率),(1分)守信。(1分)
26.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和对话背景,开篇点题;(1分)对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1分) 四、写作(50分)
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注:文字表述题,只要表意相同,就可给分。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