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谈话”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有重要价值,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了科学体系。“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章,它成了十四大报告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且,南方谈话”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它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解放和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传统走向开放。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1992年邓小平 发表的“南方谈话”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又是指引当代中国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不朽著作,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邓小平就一直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主要结合中国与其他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再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问题展开的,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
(一)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还提出了衡量社会主义的两大标准,即:一是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二是要努力地提高人民的收入。在中国改革开放开始阶段,人
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很大困惑,把市场经济错误的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邓小平则指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党在经历社会的发展,结合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发展实际以及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
(二)提出改革开放的思想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以肯定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思想。它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要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需要中国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用“三个有利于”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改革开放。
(三)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整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坚定不移的贯穿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南方谈话”更加深刻的在党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问题上进行阐述和强调,对解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遇到的困难起了很大帮助作用。所以,“南方谈话”是一个系统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南方谈话”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一方面使之成为体系,另一方面还赋予了这个理论很多新意。
(一)“南方谈话”结合客观实际提出更新的观点
“南方谈话”的一些新观点,既是对新的客观情况、新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邓小平以前思想长期积累的理论升华,因而这篇谈话产生了许多更新的观点。例如,“三个有利于标准”论断,这是他的一个全新思想,但是仔细研究,他本人曾有过相关表述,1983年他说过:“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作为“南方谈话”中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这是他以前思想的一个新突破新飞跃的表现。“南方谈话”在理论上取得的新突破,达到的新境界是它的一个新特点。
(二)“南方谈话”的新理论阐释更加深刻有力
“南方谈话”还对这些观点、论断做了较为深刻的阐释,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它的理论力度。这是“南方谈话”在理论上呈现出新境界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例如,“南方谈话”中的抓住时机、加快改革和发展经济的问题。他也多次讲过,1988年他曾在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上批示“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南方谈话”中的思想和前面提到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南方谈话”采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论证,并从多个方面来阐释,这些都是“南方谈话”对理论的深入阐释,使得理论更加深入
有力,达到一个新境界。
三、结论
“南方谈话”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有重要价值,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了科学体系。“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章,它成了十四大报告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且,南方谈话”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它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解放和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传统走向开放。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石仲泉.我观邓小平[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4]李锦坤.九十年代邓小平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5]高晓林等.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决策[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6]张国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