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信用: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5、商业信用:是厂商在销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6、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
7、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8、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以贷款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9、本票:是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10、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家投资管理,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金融组织。 11、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12、又叫里书,是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署的行为,表明背书人具有票据偿付的连带责任。
13、金融中介机构:指专门从事各种资金融通为资金融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企业。 14、是指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是一种由会员集资联合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 二、 填空
1、一般等价物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3、现金 存款4、价值尺度 5、英格兰银行 6、秦半两7、单位货币的价值8、本位币 9、金块本位、金币本位 金汇兑
本位10、铸币平价11、货币材料的确定 银本位12、良币13、劣币14、偿还 付息 15、支付手段16、实物信用 17、高利贷18、极高的利率19、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20、商业汇票 商业期票21、商品赊销 消费信贷 22、国家债券 23、承兑 24、债权人 债务人 25、背书26、承兑 三 、单选
1.D 2.A 3.D 4.A 5.D 6.C 7.A 8.B 9.B 10.A 11.C 12.B 13.A 14.C 15.B 16.A 17.B 18.A 19.B 20.B 21.C 22.A 23.A 24.C 25.D 26.C 27. C 28.C 29.D 30. C 31.A 32.C 33.A 34.B 35.D 36.C 37.B 38.A 39.D 40.D 41.A 42.D 43.A 44.B 45. C 46.D 47.B 48.A 49.A 50.C 51.B 52.B 53.A 54.A 55. D 56. A 57.C 58.A 59.B 60.C 61.D 62.B 四 、多选
1. AB 2. ABCD 3. ACE 4. ACD 5. AD 6. ABCD 7. ABD 8.ABC 9. ABD 10. BCD 11.BD 12. ABD 13. ABCD 14. BC 15.ABCD 16. ABCD 17. ABC 18.ABCD 19. ABCD 20. 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 五 、判断
1、错 2、错 3、错 4、 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 对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 20、对 21、对 22、错 23、对 24、错 25、对 26、对 27、错 28、 错 29、错 30、对31、错 32、对 33、错 34、错 35、对 36、错 37、对 38、错 39、对 40、对 41、对 42、对43、 错 44、 对 45、 错 46、对 47、对 48、 对49、对 50、对 51、对 六、简答题 答案要点
1、(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笑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其特点有: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也即足值货币。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具有价值且现实的货币,目的是贮藏财富,是为了保值。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其特点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
(5)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
2、宏观: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是传递商品经济和市场供求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微观: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合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3、金银复本位制,曾在18~19世纪被英、美、法等国长期采用。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分三个阶段 :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 4、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其构成要素有:(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
5、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6、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7、(1) 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有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由国家强制发行的。(2)银行券为了替代流通中的商业票据,适应商品交易需要而发行的;纸币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二发行的。(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地与黄金或金币向兑换;而纸币不能自由兑换。
8、所谓纸币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其主要特点有: ⑴ 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⑵ 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意过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⑶ 纸币不能兑现;
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现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
通费用。
9、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10、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11、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1)资金配置功能: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
(2)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
(3)信息传播功能: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
(4)宏观调控功能: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 12、首先,商业信用可以克服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卖方商品积压买方又缺乏资金的矛盾;
其次,厂家向商家提供商业信用有利于商家减少资本持有量,提高商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得以充分发展,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由于商业信用是厂商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二是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而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更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能直接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周转,是厂商首先使用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的大量业务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如票据贴现)。
13、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须经过票据承兑手续才具有法律效力。
两者的区别:(1)当事人不同:商业本票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即债务人),二是收款人(即债权人)。而商业汇票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债权人),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收款人或持票人(2)方向不同: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发给债券人的,商业汇票则是债券人发给债务人的。(3)是否承兑:商业汇票须经承兑才有法律效力,商业本票则不需承兑。 14、(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
15、(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16、(1)保险公司(2) 养老保险基金 (3)投资银行 (4)金融公司
17、(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 (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18、(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
(2)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在生产扩张能力有限
的情况下,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促使物价上涨的繁荣。
七、论述题
1、P10-P11:(1)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货币还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过程。
(2)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社会再生产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预付的货币资金,所以,货币资金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货币资金在流通过程只是执行货币职能。
(3)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在商品品种繁多的情况下,直接物物交易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延长了交易时间,增加交易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货币媒介,商品交易就避免了在以物易物条件下,需要同时满足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相互所需商品、且两类商品价格相等完全匹配的“四重巧合”,它只要货币持有者需要货币这种商品就可以成交,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活动的效率,并有利于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货币作为重要的经济核算工具,在微观经济核算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单位货币为计量基础,从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计量企业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有效监督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提供准确的数据。货币在宏观经济核算中的作用表现为货币把千千万万不同质的商品和劳务转化为可以总括和比较的经济指标,用来表明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发展水平和速度,从而能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宏观决策者及时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节。在收入的分配过程中,各类实物都可以用来分配,但它们之间不可比较,而货币是统一的,可比较的,从而使分配变得十分简洁。因此,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2、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答:“信用缺失”是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消费信用”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4、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规模上也受到局限。
商业信用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③商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服务,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给企业的信用。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与商业信用比较,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则是企业。银行成为专门经营信用的企业和信用中介。②银行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现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银行信用均居于主导地位,但却
并不否认商业信用的基础地位。两者之间有其固有联系。 ①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与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没有商品经济就不会有商业信用,而没有商业信用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银行信用。 ②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在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单位之间,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银行信用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到进一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6、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4)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分为:①赊销方式,②分期付款方式,③消费贷款方式。
(5)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国际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①出口信贷;②银行信贷;③市场信贷;④国际租赁;⑤补偿贸易⑥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