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都市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2021-07-14 来源:钮旅网


成都市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摘 要]将成都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根据与中心城区的远近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对建区时间、面积、产业、产值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对三类工业园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前景进行总结。

[关键词]成都;工业园区;发展前景

1 导 言

1.1 工业园区的概念

“工业园区”是一组概念的集合,是19世纪末在工业化国家中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出现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的面积;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场所;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行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和协议、控制适当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邓南亚、吴峰提出工业园区是指在一大片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各企业间紧密相关又可共享该区域公共设施的区域,是一个集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地域综合体。随着区域经济的兴起,工业园区被赋予新的定义,可以看做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不少地区的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已成为区域形象工程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1.2 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园区于1949年产生于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由单一的重工业、基础产业向信息产业、金融业以及科学技术产业转移,生产类型的转变自然引起了人们工作方式和工作空间的转变,工业园区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951年美国也开始了工业园区的建设。从此,工业园区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如日、韩、新、马、菲等国,工业园区的数量增长也很快。

早在1979年,国务院在深圳设立蛇口工业区,标志着我国第一家工业园区的开始建设。整个80年代,我国的工业园区开发都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伴随着90年代初的邓公南巡,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21世纪加入WTO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进入一个稳定上升期。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作为西南部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与全国经济建设的大气候紧密相关。本文拟对成都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的分类及分析,以期对成都市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提供参考。

2 成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综述

2.1 成都市工业园区概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省内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长期扮演着一览众山小的角色。成都地区的工业园区在四川省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川省现建有5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成都有3个,分别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省现建有38个省级工业园区,成都有10个,分别为:成都锦江工业园区、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武侯工业园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都新都工业园区、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四川金堂工业园区(数据截至2009年7月)。

2.2 成都市工业园区分类

按各工业区与中心城区相对的距离、方位,本文将它们分为三类:

第一类:核心区:成都主城区内。

有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分别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锦江工业园区、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武侯工业园区。主城区内属于成都市规划的一类地区,既有交通便捷、信息通畅、人力资源密集、资金密集等方面的优势,也面临着诸如土地成本高、政策准入难、资金门槛高等劣势。

第二类:近郊区:紧靠成都中心城区。

有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分别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都新都工业园区。

第三类:远郊区:未能直接与中心城区接壤。

有4个省级工业园,分别是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四川金堂工业园区。

如果单就国家级工业园来分析,3个国家级工业区有两个在主城区,另外1个紧邻主城区的东面,即紧靠主城区的东、南、西三个方向都设有国家级工业园。

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所在的县区主要位于成都的西部、南部平原以及东部、北部浅丘地区,成都西部远郊的4个山区县还是一片空白。

按上述分类,可得到表1:

3 对三类工业园区的分析

3.1 工业园区的成立时间分析

成都的工业园区建设一开始就立足长远,定位高端。早在1988年就开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1991年即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同时期成都的省级工业园区也仅建成两家。

1992—1993年是工业园区大发展的一年,伴着邓公南巡的春风,有4家省级工业园区获准成立。

另外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高峰为2000年,分别有两家国家级和两家省级园区获批。

2004年后有3家省级园区获批。

从图1、图2可看出,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一个为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为2000年以后。

从本文定义的工业园区类别来分析,处在二类地区的4家工业园建设全部在1993年之前的建设高潮中完成。而一类地区除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外,全部在2000年后开始建设,可看出成都建工业区大致为二、三、一的顺序(即二类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先于三类地区,三类地区先于一类地区)。采取的是将工业区适度外迁的思路,先外围后中心。

3.2 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占地面积分析

从占地面积分析,工业区从最小1.29平方公里到67平方公里不等,平均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中心城区的工业园明显小于郊县,除了排名第一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外(作为成都的第一家工业园,当时的建设带有一定程度的试验性质),以本文定义的类别排序大致也符合二、三、一的顺序,即二类地区>三类地区>一类地区。4个中心城区的工业园占地面积分别排在倒数第五、第三、第二、第一位。笔者认为,这表明太靠近或远离中心城区,工业园的建设成本及约束条件都较高。

3.3 成都市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行业分析

一类地区的工业园对行业门槛要求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大很多行业禁止进入,如原料药的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制革业、矿业等。武侯工业园区因历史原因保留了制鞋业的生产。

同时,一类地区的工业园对入园企业的资金要求也较高,对服装、印刷、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等投资都有150万元/亩的门槛要求。

由表5可见,各工业园区主要在7大行业内发展,以医药行业最多。13个工业园中,以医药、机械、电子、食品为支柱产业的分别有12、10、9、9家,而四川省5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饮料食品,除了水电受地理条件约束较大而没有出现外,各工业园优势产业与四川省支柱产业高度相关。

3.4 成都市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分析

由于成都出口加工区位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经济数据可能重复,因此下面的分析未将其列入。

从表6可以看出,从2008年各工业园创造的财富绝对值(即生产总值)来比较,如果不考虑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因素,大致可以得到二、一、三的排序。即第二类地区>第一类地区>第三类地区。

从图4可以看出,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的产值已占到全部产值的六成以上,考虑到高新区的工业产值将统计到多个一类城区中,它的一枝独秀也反映了中心城区(一类地区)的工业向它集中的过程。因此,如果算上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可得到一、二、三的排序。

3.5 成都市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与所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析

由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多个中心城区,因此未在表7中出现。

从工业园与本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来看,大致可得到二、三、一的排序。即第二类地区的工业园获得较为充分的发展,占本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最高,第三类地区的工业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类地区的工业园虽然也有发展的必要,但中心城区的最大价值并不在发展工业,而是第三产业。因此第一类地区的工业园占本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最低。

参考文献:

[1]顾强,王缉慈.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和新型工业化[R].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2003.

[2]邓南圣,吴峰.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S):3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