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

2022-12-13 来源:钮旅网
2014届高一年寒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⒌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 ⒍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⒎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

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

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

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⒏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第 1 页 共 17 页

⑶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孕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 厉:通“砺”,磨炼 B.滂执公仪诣蕃 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 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 塞:消弭,平息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第 2 页 共 17 页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

②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

③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到 B.恪言非便,遂寝 寝: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以: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 构:陷害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

第 3 页 共 17 页

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⑵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3分)

⑶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⒍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4 页 共 17 页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3分)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4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第 5 页 共 17 页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如姬为公子泣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鼍,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译文: ⑵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译文: ⑶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第 6 页 共 17 页

[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相见,怨言交让 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夺:强取 C.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寝:停止 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3分)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分)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第 7 页 共 17 页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简:挑选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年:收成 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 D.自宰司之被戮辱 戮:处死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越国以鄙远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 ②其制稍异于前 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尝跂而望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加官进爵。在是否迁都一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解释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分)

(2)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3分)

(3) 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

第 8 页 共 17 页

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3分)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人品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第 9 页 共 17 页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分)( )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 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 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9.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9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②吾特苦之耳,今复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3分)

第 10 页 共 17 页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裰,读j i,信鬼神。 ②瘗,读y i,掩埋。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嫌以师自居 嫌:厌恶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 纾: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 绝:断绝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 会:恰巧 ⒍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⑨④⑤ D.①⑨④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第 11 页 共 17 页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

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

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

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①壖ruá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 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善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 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对。 D.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路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 错所更令三十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 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第 12 页 共 17 页

D. 臣窃为不取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

B.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

C.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

D.汉景帝在杀了晁错之后,仍对削藩造成七国之乱耿耿于怀;但听了邓公一席话后,明白了诛晁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为自己一时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3分)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枢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列传第五十九虞荔传》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占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相钦重 雅:向来 B.帝命勒之于馆 勒:收藏

C.淡然无营 营:谋求 D.当时荣之 荣:认为„„是荣耀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①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第 13 页 共 17 页

③荔乃制碑,奏上 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B.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4.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十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第 14 页 共 17 页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育,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3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3分)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宫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 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於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与推戴功 以致天下之士 ..B.吾其缁乎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第 15 页 共 17 页

C.求忠臣必于孝子 亦将有感于斯文 ..D.而辟河南巡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 ( ) ①以智怀血疏讼冤 ②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 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①

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

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

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16 页 共 17 页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译文: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译文: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译文: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