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德育框架

2022-10-15 来源:钮旅网


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德育框架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养。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而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依此所形成了“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能力,用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建设”的“三阶段”教学理念”之所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是因为如下几点。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三、增强综合能力,用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建设。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学校要教导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我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

一、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同于学生,这是由教师自身的专业特质和规律决定的。

第一、教师的核心素养首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上。我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真心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勤于学习

第二、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的、重要阵地、途径在教学,而教学实践也是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真实战场”,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首先要创新思维,改革教法,通过研究学科培养学科素养的方法、路径等,在这样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也是培养、锤炼教师进取创新、精业研究等核心素养的过程。

1、定位观:

对课堂的定位: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对教师的定位:老师是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激励者、帮助者、参与者、欣赏

者、引领者。

2、备课观

(1)熟悉课程标准。

(2)研究学情、教法(学法)。

(3)研究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

3、听课观

(1)进入“学生”角色

(2)进入“教者”角色

(3)进入“指导者”角色

这是对教师课程高度、学科认知程度的体现,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上课观

(1)全方面准备:教学环境的装配、教学设计撰写、课件、导学案设计、考虑可能会

出现的问题—学生培训、学情分析。

(2)教师自我演练:一遍一遍的对自己的课修改、完善!不断进行课堂思路的梳理。

(3)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对疑难、重点问题的处理的方式、方法,但不要思维固化,要创新!

4.不断打磨:先听后讲,再修改,再讲!不断打磨中成长!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在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层及以上领导、教研组长听评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同时结合定期的领导、教研组长听评课评价工作会议,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专业化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开足开全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我校课程开设情况:

1、严格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时

严格按省市有关课改文件规定的标准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特别对地方课程、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劳动技术等课程。

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学校规定每位体育与健康老师必须认真上好各班每周的体育与健康课。每天上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以确保两操质量。每学年,学校都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秋季运动会和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主的比赛活动。

重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杜绝把音、美、信息技术课挪作他课使用或者不上。注重对艺术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的深入探究本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美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健康课穿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健康和卫生健康内容。体育和卫生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地方课程分阶段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旨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2、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素质数育

我校根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和资源,分阶段开设了《古诗词阅读》《象棋》《书法》等校本课程,从多方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课程的开设,要求任课教师保证时间、内容和人员的落实,教师有教案或活动设计并定期上交接受检查。

三、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建设,构建立体德育框架

第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德育要素,做到有的放矢

在提出核心素养之前,虽然德育也是学校重要工作,但是往往缺乏系统性,条线很多,统筹不够,要培养的各类素质都是分散的。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明确了核心素养中哪些要素与德育有直接关系,围绕这些要素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德育工作,

思路会更加清晰。在具体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德育活动的目标不必定的有多高远,就在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好习惯、好品质的养成;通过课程、课堂、活动等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后加深记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认知,进而形成品质。

第二、加强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将核心素养中的德育植入到学科课程标准。

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目标,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由于核心素养的德育内涵丰富、涉及范围广,要想将其彻底落实,必须要将其植入到学科课程中去,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明确的依据和可操作标准。

第三、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抓制度建设,使学生养成教育有章可循。

2.抓强化教育,使学生养成教育规范有序。

(1)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以制度学习为主,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

(2)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准,与养成教育相配合,通过悬挂标语、用学生作品装饰教室、表彰优秀学生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3)抓细节,促养成。

针对养成教育内容,组织各项检查、抽查、整治。每天多次检查或抽查的常规有:进出校秩序,教室、卫生分担区打扫等;定时检查或不定时抽查的常规有:课间操、眼保健操、升旗纪律、教室桌凳、书本摆放、学生个人卫生等;整治的常规有:迟到,乱扔垃圾,说脏话,违反纪律,佩戴首饰等。

3.抓各项活动,使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特色。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下教育活动:

(1)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2)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运动会、科技节、校园歌手比赛、朗诵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4)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清扫,寒暑假布置学生进行假期实践活动并上交纪实材料。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假期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5)主题教育活动。

1、大力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这一载体,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有所

得、有所悟。对班会各个环节进行提炼,挖掘更深的思想内涵,对主题班会的成果进行跟踪,巩固,促使主题班会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2、利用和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每周评选出一名校园之星,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并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第四、抓好三个结合,精心打造特色德育。抓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我校十分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教育学生,凝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长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力量。

1.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而形成的一道美丽彩虹,使得我们在沟通中寻找到更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得到家长与学校的双重关注,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2.家校牵手,合作共赢。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组建了家长学校讲师团。由我校教师及校外家教专家担任讲师团成员,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做到了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二是定期召开班级及全校性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大大地增加了教育效益。三是进行家访。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要求班主任进行频繁的家访工作,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达到100%。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五是使用家校联系卡,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

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要求。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二)优化社会环境,整合校外资源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1.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给师生上法制课,提高法律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守法,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

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依托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社区等地进行实践和服务,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立体德育框架。

以上是我校“培养师生核心素养,引领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有些工作还在逐步摸索和探究中,培养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德育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需要我们借助整个社会的合力,群策群力,勇于探索,通过核心素养德育目标的引领,立德树人,使学校教育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