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丰碑》教学设计

2020-04-22 来源:钮旅网
1《丰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以联系的方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设计特色]

立足整体,突出重点;强化联系,促进感悟。 [教学流程]

一、题文联系,感知“丰碑”

1.就题解题。读准课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分析“碑”,把“石”换成“月”“片”“口”等偏旁组字,帮助学生掌握“碑”字。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说说自己对“碑”的认识:“丰碑”又是指怎样的石碑?进而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为:高大的石碑。

2.借文解题。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让浏览全文,找出第十三自然段:“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读读议议这段话,明确“丰碑”在课文中指的是军需处长。

3.人文解题。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深入课文进一步理解“丰碑”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人景联系感受“丰碑”

1.直入重点。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把学生直接带入课文的长七自然段,让他们反复朗读,畅谈感想,用心去感受军需处长被冻僵的悲壮的场面。

2.认识形象。“冻僵”什么意思?军需处长为什么会被冻僵?联系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抓住重点词语读读、想想、议议,如写军需处长衣着的:单薄、破旧等;写气候恶劣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纷等。通过对两组词的理解,人与景的对比和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三、图文联系,感悟“丰碑”

1.入境体验。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展示军需处长被冻僵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彩图,潜心品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再借助配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形象的画面、呼啸的寒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感悟品质。军需处长冻僵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

他怎么会被活活地冻僵呢?观察军需处长的神情,抓住他的表现,联系他特殊的身份,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根本原因,体会他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四、首尾联系,升华主题

1.突出品质。抓住将军对队伍态度的变化:开始担心,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后来坚信,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以及在见到军需处长前后神情的变化(听说,一愣;见到,发怒;知道,愣住),指导学生咀嚼文字,披文入情。这样首尾照应,前后贯通,综合思考,领悟变化的原因。还可采取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想想说说。例如,如果你就是将军,当时你会怎样想?设身处地体会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认识到间接描写突出了军需处长的品质。

2.感悟精神。军需处长是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晶莹的丰碑。当知道自己坚持不住了,他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看着前进中的战友,想到家中的亲人,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想、说说、写写他留给战友或亲人的话,让学生入境动情,去感受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贴近人物的心灵,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真正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感染。

[评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有多元的联系,方能承载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这一重任。本课设计的特色,便在于着眼于这种内在的联系,以题与文、人与景、图与文、首与尾等多层面的交叉联系,使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熏陶了情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吕叔湘先生曾评说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多元联系,脉络相通,则“活”气沛然,于此案可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