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永江
为全面落实《海林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提升我班教育内涵,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中小学德育指导意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规程》、《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精神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为创建和谐的文明校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 工作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校园经典文化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也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将我班的养成计划做如下说明:
一、 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校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开学初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唱好歌,做好广播体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书本、文具等用品应保持整洁、干
净;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在教室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6)保持教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
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我们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二、 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因此我校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班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班主任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评选文明之星、优秀作业、阅读之星、等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优秀小组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四、本学期重点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思想素质
“爱”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树立教师的爱心、耐心、恒心,继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不断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定期写工作体会,交流思想,不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2、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细致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容不得丝毫敷衍与片刻懈怠。 3、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通过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抓好“小小红领巾”、“我爱国旗”、“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等项开展系列活动,学校结合科学纪念日。如:“植树节、环境日、禁毒日、节水日”等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将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广大的学生学伟人、学英雄、学十佳,树立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的好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工作,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贡献。
2011.9.1
小学五年级养成教育的方案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永江
养成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教育者的各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
小学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养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致使终身难补。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要发展到理性指导下的行为实践,并使其达到内化,然后将行为规范变为自觉行动,形成习惯,成为品格。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养成教育的方法。
1、通过榜样感召
卢俊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小学生具有富于幻想,主动活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外露,易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大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 如训练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求学生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在上课时讲的知识,然后仔细审题,看请题目的条件要求,再开始动笔;书写时,要字迹工整,认真不马虎;做完作业以后,要仔细检查,避免出错。在家庭作业的时间安排上要求学生放学回到家里,先完成作业后再玩或看电视,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因看电视时间过长或玩的上瘾而影响作业的完成。
榜样感召是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榜样包括教育的言教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激励。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榜样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心,强化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动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具有
感召效应。
2、创设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行为习惯养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因为小学生易受情境的暗示。如新学期开学,学生报道前,就要组织班干部把教室打扫干净,把学生用品,卫生工具放置到妥当的地方,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到一种整洁、守纪、勤学、向上的氛围;要训练学生养成早读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就要组织先到教室的学生早读,并引导其他的学生随到随读,后来的同学见教室里的同学都在认真地早读,也就会悄悄地走进教室,很快地拿出课本认真地读起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同学们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觉早读的学习习惯:早读时间就会出现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同学下座位,教室里总是书声琅琅的景象。
3、利用集体育人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培根也说:“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良好的道德风气的环境,但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的。”
因此,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习惯。可利用班队活动或课余时间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热爱集体的文明行为。 如开学初,我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我为班级献份力”活动,孩子们给班级带来了挂钩、新扫把、还有许多垃圾袋,为班级卫生出了一份力;有的同学拿来了一本本课外书,丰富了班级的图书角。我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抓的可能是点,但带动的是一个面,重点面结合,重在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来影响、教育、约束个体,使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刻苦努力的氛围中受到感染、鞭策、激励和鼓舞,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协调家庭与社会教育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发现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家庭的影响就是重要的因素,学校养成教育是否达到最终目的,主要看学生良好习惯的迁移和发展,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因而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工作中我们做到,学校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宣传学校的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有利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热情的鼓励,如对一周内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一面;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等。还可以书面激励,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在作业本上及时写上评语:“你的作业工整,又有进步了。”在素质报告单上写上:“打扫卫生,你总是关好窗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通过监督检查和及时地总结和反馈,使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行为得以匡正。
2012.3.1
小学六年级养成教育的方案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养成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教育者的各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
小学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养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致使终身难补。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要发展到理性指导下的行为实践,并使其达到内化,然后将行为规范变为自觉行动,形成习惯,成为品格。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养成教
育的方法。
1、通过榜样感召
卢俊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小学生具有富于幻想,主动活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外露,易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大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 如训练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求学生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在上课时讲的知识,然后仔细审题,看请题目的条件要求,再开始动笔;书写时,要字迹工整,认真不马虎;做完作业以后,要仔细检查,避免出错。在家庭作业的时间安排上要求学生放学回到家里,先完成作业后再玩或看电视,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因看电视时间过长或玩的上瘾而影响作业的完成。
榜样感召是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榜样包括教育的言教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激励。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榜样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心,强化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动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具有感召效应。
2、创设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行为习惯养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因为小学生易受情境的暗示。如新学期开学,学生报道前,就要组织班干部把教室打扫干净,把学生用品,卫生工具放置到妥当的地方,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到一种整洁、守纪、勤学、向上的氛围;要训练学生养成早读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就要组织先到教室的学生早读,并引导其他的学生随到随读,后来的同学见教室里的同学都在认真地早读,也就会悄悄地走进教室,很快地拿出课本认真地读起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同学们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觉早读的学习习惯:早读时间就会出现没有一个
人说话,没有一个同学下座位,教室里总是书声琅琅的景象。
3、利用集体育人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培根也说:“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良好的道德风气的环境,但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的。”
因此,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习惯。可利用班队活动或课余时间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热爱集体的文明行为。 如开学初,我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我为班级献份力”活动,孩子们给班级带来了挂钩、新扫把、还有许多垃圾袋,为班级卫生出了一份力;有的同学拿来了一本本课外书,丰富了班级的图书角。我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抓的可能是点,但带动的是一个面,重点面结合,重在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来影响、教育、约束个体,使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刻苦努力的氛围中受到感染、鞭策、激励和鼓舞,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协调家庭与社会教育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发现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家庭的影响就是重要的因素,学校养成教育是否达到最终目的,主要看学生良好习惯的迁移和发展,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因而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工作中我们做到,学校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宣传学校的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有利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热情的鼓励,如对一周内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一面;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等。还可以书面激励,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在作业本上及时写上评语:“你的作业工整,又有进步了。”在素质报告单上写上:“打扫卫生,你总是关好窗户,
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通过监督检查和及时地总结和反馈,使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行为得以匡正。
2011.9.1
小学六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方案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为全面落实《海林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提升我班教育内涵,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中小学德育指导意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规程》、《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精神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为创建和谐的文明校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 工作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校园经典文化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也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将我班的养成计划做如下说明:一、 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校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开学初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唱好歌,做好广播体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书本、文具等用品应保持整洁、干
净;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在教室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6)保持教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
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我们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二、 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因此我校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
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班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班主任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评选文明之星、优秀作业、阅读之星、等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优秀小组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四、本学期重点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思想素质
“爱”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树立教师的爱心、耐心、恒心,继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不断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定期写工作体会,交流思想,不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2、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细致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容不得丝毫敷衍与片刻懈怠。 3、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通过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抓好“小小红领巾”、“我爱国旗”、“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等项开展系列活动,学校结合科学纪念日。如:“植树节、环境日、禁毒日、节水日”等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将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广大的学生学伟人、学英雄、学十佳,树立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的好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工作,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贡献。
201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