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英语考研
一、学科英语考研考哪些科目
学科英语考研初试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333教育综合、英语教学论或英语综合(具体因招生单位不同而不同)。
建议查看招生单位官网公布的专业目录,因为专业课是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科目的名称和要求都要以招生单位公布的为准。
第一是政治,全国统考; 第二是二外,一般是各校自己出题,指定的教材也不一样; 第三一般是基础英语,水平一般在八级上吧;最后是专业课,考研的方向是什么决定要考什么,比如考文学方向那就有可能考英美文学,考语言学方向就考语言学等等。
尽管每个大学不一样,但是一些科目一般是必考的,其中教育科学的统考科目如下: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和教育研究方法30分等科目)卷面分值为100、100、300。
二、学科英语考研院校该如何选择?
◆ 以专业定学校,或以学校定专业
有很多人说研究生择校要看专业,专业好的话学校差点也无所谓,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毕竟专业实力,即使不决定也至少是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研究生期间能够学到什么,
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能让你在本专业的研究和学习上精益求精,从而提高你的专业造诣,但也可能因此造成视野的局限。
专业虽然差一点但综合实力强的学校,能够让你接触到更多的圈子和朋友,对综合学养的提升帮助更大,但在专业上面需要你自己下更多功夫。
而且,无论学什么,将来终究都是要走向就业市场,而市场不仅会看专业,也会看你的文凭(准入资格)。毕竟在没有深入了解你之前,文凭是市场了解你快最直接的方式。
到底是以专业实力选择学校,还是以综合实力选择学校,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志趣,结合自己的实力,能够尽量取得平衡的选择当然更理想。
◆ 意向院校意向专业的考试难度
最近,有不少小可爱问某某学校难不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会觉得很难,自然也有人会觉得简单,甚至有人的目标根本不在于此,但却仅凭主观臆断在无意中混淆了他人的认知。
因此,与其问别人这所学校难考吗?不如多问问自己:我现在的实力如何?我通过一年的努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我有没有让自己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决心和毅力?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因此没有人比你更能准确地告诉你自己,这所学校对你来说难还是不难。建议大家多去找找信息,如意向院校的历年的报录比、制定考试参考书、历年、出题风格等。
当然,别人的意见也有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一面,但在决定人生选择这样的大问题上,自己是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 地域区别需要考虑
未来选择的大学或者研招单位,不单单是这所大学和这个研招单位对个人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对个人的教育。
在一个城市上学,不管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都会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在选择城市时,可以考虑\"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考研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自然是众人大多数的选择。这些城市有着光鲜的面貌,但不一定能带给你光鲜的未来。
择校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1.了解报考目标的竞争态势和录取规则
考生需要对目标院校进行多方面了解,包括学术氛围、导师质量、历年分数线、历年的报录比、招生人数等等。同时要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有特殊的录取规则,包括考试科目、命题范围等。
2.选择有价值的院校
在选定考研目标时,除了要确保能考上之外,还要让研究生读得有价值。有价值体现
为能够在进修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一方面表现为知识上的收获,另外一方面是这个学历能为你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些附加值。
3.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是好的选择,学生可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为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避免择校误区
1.盲目追求高校排名
目前社会上到处流传着各类高校的排行榜,排名方式五花八门,排名结果也各不一样。实际上,很多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和参考作用,希望各位仔细考虑,最后能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学到真正的东西。
2.盲目追求黄金考研地区
发达城市的名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因此考研竞争尤为激烈,报录比通常是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因此,我们在择校时应该学会在多种因素之间寻找平衡点,根据自身实力选报合适的专业、导师和学校,不要“唯城市论”,所报高校地理位置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
3.忽略高校师资配置
选择院校时,师资配置的水平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因为扩招的原因,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授课老师人数有限增加并不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老师带20-30个学生的现象,这样学生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多角度考量院校选择
1.院校的文化资源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发展。就像清华被誉为理工的天地,而北大是文综的圣殿一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质,个人的文化素养,同时学校的图书资源、研究资源、导师资源等也同样重要。导师的重要性不在于学术本身,而在于他能为考生的学术之路提供大量的帮助。
2.考研目标
考生一般会存在这样两种心态:一种是须考上好专业好学校的另外一种是只要能考上就行的,前者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考生须首先明确自己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再根据各招生单位提供的有效信息来进行综合比较,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3.切合个人实际情况
考研不容易,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抱负的交叉点上,建议大家对于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各层次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4.调剂机会
考研是可以调剂的。它可以在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在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此外,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调剂机会相对较少。
三、 学科英语考研经验
1、初试
政治:用肖秀荣的书还有《风中劲草》, 最终出来分数没达到自己预期的,应该是选择题多选做的不好,7月末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一起练习。之后就是一直反复刷1000题,都只做了选择题,大概到考前刷了4遍吧,有错误的会计数,到后期没有时间刷1000题了,就把错误最多的再过一遍。
后期出了8套卷,这个阶段才开始背,每天一套。四套卷出来之前就一直背8套卷,同时买了米鹏的8套卷,后来就是肖大大的四套卷,发现背得来不及的,所以有些就背了关键词和绿色的部分(部分大题目和8套卷是重复的)。期间还买了任汝芬的4套卷和米鹏4套卷,就想练练选择题。
因为《风中劲草》有音频,所以到11月底之后,我每天吃饭走路,都会听一些章节,比如马原经济的比较难懂的章节之类的,后来还听了肖大大的一些面授课音频,了解了考情的分布吧--听音频的时候发现肖大大真的超有意思的。考题出来的时候,单选题还算容
易,多选有些难度,大题目我记得基本都可以在4套卷和8套卷找到可以直接背上去写的东西。虽然后期还是没有达到预期分数,但也算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
英语一:用的10年真题,《汪江涛写作就刷了真题,大概3-4遍,11月中之后开始看了一些作文,背了一点,基本上是熟悉框架,没有全文背诵的,这门课复习的时间每天大概就是2个半小时,因为本科是英专,以为自己应该可以轻松应付,但其实后来分数出来也还是没上80,感觉挺遗憾的。今年的新题型很难,网上答案五花八门,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的如何,其实无论本科是什么,或者雅思六级考多少,我觉得这门课和这些考试都还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333教育综合:用的《凯程应试解析》、《凯程真题解析》、《凯程18年考前必背题》、《10-17华师大真题》、学姐笔记。333是我整个备考期间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虽然最终也没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但也不至于拖后腿,今年的题目比较常规吧,相比较于17年要简单。
具体备考是从7月份开始,直接看了凯程强化班的课程视频,然后每天上午大概是7点多到教室,我是先背的,具体份量的话如果一章内容太多就分成两天背,然后会把前一天背的一章的关键点回忆一下。
前期真的心里挺挑战的,前一天背的很熟练的东西,第二天很多记不起来了,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我差不多到背完4遍之后,可以基本回忆起前一章的内容了。前期的背诵真的很慢的,到后期差不多是10月底,就每天必须背一章了,顺序是上午背教原和教心(整个上午,大概从7点多到11点多),晚上背中教史和外教史(6点到9点多,有时候章节内容少大概8点多可以背完)。
我是每天都会涉及四个部分,这样我个人觉得遗忘得不会多,记忆更深刻。这个作息差不多一直到11月底。到了12月,考前再冲刺一把,12月之后每天是6点起的,洗漱吃饭什么的比较快。6:20基本都可以到教室了,就开始背333。
每天有时候背的时间长了,另一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会很短,但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把333吸收好。因为我是在考研教室准备的,我们的教室外面就是可以背诵的,有挺多研友一起背书的,氛围好。我习惯一直站着背书,这样也精神点,到后来一个上午站5个多小时也不感觉累。
官方列的教材我没有用,但是后期为理解教心的一些内容借了本教育心理学。这门课好好复习的话用处挺大的,因为教资是在11月考的,这个阶段我差不多333已经过了5遍的样子了吧,90%的知识点可以基本上答出来了,所以把教资也考了。教育基础那一本就是用333的知识考的,没看教资的书,刚好我觉得也可以借教资检测一下自己的记忆吧。
这一门课,应该来说,是最大挑战的一门,好好准备,坚持背诵,一定会有效果的。有段时间鼻塞什么的还喉咙痛,我都没有压缩自己背诵的时间,因为你懈怠了一天,很可能就会有第二次,考研的整个过程还是保持稳定的步伐比较好。忘了说了,我从7月到12月中上旬,每次背完333的内容都会在白纸上列框架,把背的那一章的具体内容在回顾一遍,写写关键词。
背诵和写结合可能效果会更好吧,后期12月中之后要背政治了,写的这个过程就省略了。凯程的《应试解析》基本是我333的备考全部,到了11月开始背真题了,真题每年都会有几题重复,也可以感受到华师大的出题难度。考前两周的一个周六模考了17年的真题。因为我基本是写字还是比较快的,就是字丑,所以要写完是来得及的,就是感受下考场的紧迫感。还有是因为模考很压缩我背诵的时间,所以我后期和前期都没有再次进
行模考了。
333其实真得感觉没有什么捷径的,就要靠大量的背诵,唯一的捷径可能就是背的方法,这个都要因人而异。我也是看了考研帮一些分享结合自己实际然后形成自己的方法的,方法形成之后就一定要每天坚持背诵,我在背一些点的时候有时候会采用拼音或者偏旁的记忆方法,比如教学方法有讲解、讨论,谈话、读书指导、实验、实习、演示法,这里面前面四个我会发现都是言字旁,后面三个都是点是第一笔,其中前两个以实开头,就这样背诵记忆,对我来说挺适用的。拼音法就是可能记忆的点他们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一样的,或者英文翻译的第一个字母是一样,这种有共性的东西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的记忆方法,这些就看大家在实际备考中的个人方法与发现了。
913综合英语:用的《10-15年真题》、《专八选择题》、《GRE单词》、《专八作文 》、《星火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知识点精讲精练》、《张培基散文精选》。 因为我每天大部分时间是给333了,然后913的复习我是在晚上的333背完之后的,有时候可能只剩下半个多小时的复习时间了。
有段时间心里的确挺慌的,觉得每天留给913的时间不多,但后期调整心态,也觉得这样也可以,中午吃完饭回来,我会背GRE单词(吃完站会比较好、所以我三餐吃完都是站在教室外背书),大概背一个list的样子,然后会背英语一的一些做的笔记,大概知道单词的即可,看我的用书可能比较多,但其实真正在用的不多,因为每天时间不多。
今年913考题没有单选题,上来就是无选项完形,翻译是道德经和在切瑟尔海滩的C1前面一段描写服务生的一段话,作文没怎么看懂,考场里时间挺来不及的,考试结束前7-8分钟才写完作文,913其实很考验个人的英语综合水平的,保持一定量的练习吧,翻译和词汇什么的。
2、复试
我是3月份开始准备的,今年复试日期是23-24。23是报道,24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整个备考期间我个人其实是有点浮躁的、相比较于初试的备考状态,那是差多了。但每天会保证一定的翻译量和无选项完形练习,用书依旧是913的用书和考编的英语学科用书、王蜣的教学法。
然后准备了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和制作了简历。还看了去年的一些帖子,那可能会问的问题过了一遍。自我介绍我一直到21号的样子才开始背,因为是自己写的,所以大概知道自己的内容。今年的笔试题型完全出乎意料,以至于坐在我旁边的妹子都怀疑自己拿错了考卷。没有考913的题型,考了一篇英语论文,然后用中文回答研究方法、意义、数据、改进、目的、意图之类的,再自己设计一个外语教学当中的验证性实验。
因为我是英专,并不是师范,所以本科论文写的不是教育类的是语言学的,虽然复试之前我们学校就已经要求我们把论文定稿上传到系统了,但我的论文对笔试部分的帮助不是很大,但还好我的论文是以语料库为数据来源,里面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我知道一点点,答题的时候就用进去了,本科期间学过心理语言学,老师是让我们设计过实验的,无奈时间太久,但是学得不深入,基本都忘记了,就在自己设计实验那块的时候还知道个大概,所以笔试基本是硬着头皮上的。
下午就是面试,今年外语和专业面试都在一起,我准备了简历带进去,可能老师赶时间,没要我的简历,直接让我自我介绍。结束后一个老师问我的教学经历和体会,我的整个面试就结束了,以至于整个过程太快我一度怀疑自己漏了什么环节。这就是这个复试过程了。
应该是笔试完全是看个人造化,面试的话真的是个很神奇的过程。接下来煎熬地等了4天,终于出结果了,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差点儿哭出来,把分数考号检查核对了好几遍才真的确定就是自己--考研之路至此结束,特别感谢自己过去大半年的坚持和执着,还有老师朋友的支持,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坚持,会有收获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