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二)证候诊断
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4.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5.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绛或暗红,或舌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6.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舌边有齿痕,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或清心宣窍汤加减。羚羊角、龟板、生地、丹皮、白芍、夏枯草、生石决明先煎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推荐方药:参附汤加减或合生脉散加减。人参、附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清热。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山栀、益母草、夜交藤、茯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熄风通腑
推荐方药:星萎承气汤加减。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丹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或育阴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赭石先煎、生龙骨
先煎
、生牡蛎先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6.气虚血瘀证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治法:补益元气,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等。或可选择具有益气活血的中成药。
常见变证:
顽固性呃逆: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西洋参、粳米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沉香粉
冲服
以通腑泄热,和胃降逆。(诊断治疗分开)
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无苔,脉弦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止血,还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针灸治疗
(1)应用时机:病情平稳后可进行。 (2)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1日1次,10次1疗程。 2.推拿治疗
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3.中药熏洗
主要针对常见并发症如肩-手综合征或偏瘫痉挛状态,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隔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设备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四)西药治疗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血压血糖和体温管理、病因治疗、并发症治疗及药物治疗如止血治疗、神经保护剂等。
(五)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内容。
(六)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宜富含营养及粗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忌肥甘厚腻之品。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等饮品。
2.情志调护:重视情志调护,避免情志刺激。
3.二便调护: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4.精神调护:注意观察患者“神”的变化,包括瞳神、神态、神智、情绪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改良Rankin量表
0~1分为临床完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 >1分为临床结局不良。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治疗后NIHSS评分减分≥5~7分为有效。或治疗后NIHSS总积分≤1分为临床恢复良好。
3.Barthel指数
100~95分为临床完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 <95分为临床结局不良。 (二)评价方法
1.神志状态:通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E3V4M5表明神志清醒。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NIHSS评价。 3.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 4.病残程度: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
5.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