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培养幼儿感恩意识,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引导幼儿对亲人、朋友、长辈、社会、自然表达感恩之心;启发孩子们学习思考,我可以为别人做点什么?和幼儿一同体验感恩的幸福。 幼儿园感恩教育现状
幼儿园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不够。感恩教育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社会领域,但是在观察记录中发现,社会活动中对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仅占一半不到的比例,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中几乎没有关于幼儿形成感恩意识的目标。受应试教育和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教师、同伴、社会表示赞同,但是对于具体年龄段和班级的幼儿应该学会感恩教育的内容认识是模糊的。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感恩教育应该在不同阶段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同时每一段的目标都是下一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感恩教育形式单一。强调单纯的感恩认知教育,教育的手段也缺乏变化,只是在个别、语言活动中通过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和利用生活或片段进行说服教育等传统的和随即的教育方式进行,没有采用游戏等幼儿喜欢、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家长采取的感恩教育方法更是呈现出随机性和片面性,对感恩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只注意幼儿言语上的感恩,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采用言语上的说教,忽略了幼儿主动与人交往的热情和合作的愿望。 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以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为契机和主题,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中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其中涉及了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包含游戏活动、集教活动等各种形式,因此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并且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个过程,层层深入,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引导幼儿感恩他人。 1 帮助幼儿认识恩
国庆主题活动中,首先引导幼儿认识祖国,通过制作小红旗,认识中国地图,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欣赏王二小的故事,幼儿一步步了解,知道祖国是所有小朋友共同的家。把“祖国”这个大的概念分解成幼儿能感知的一个个小部分,以达到最终认识祖国这个整体的目的。
中秋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会发现父母亲人总是在为自己着想,了解到父母每天辛苦的工作,在中秋节才能团团圆圆在一起,体会父母的辛劳。 重阳主题活动中,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爷爷奶奶,收集爷爷奶奶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在描述中幼儿发现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样,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帮助。 2 启发幼儿体会恩
幼儿讲述自己的国庆假日生活时,启发幼儿体会祖国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每个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祖国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工作,去维护她,建设她。
幼儿通过分月饼尝月饼,体会自己生活的甜蜜与幸福,体会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对孩子们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在节日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中,包含了五大领域,并且应用不同的形式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感恩,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在分月饼过程中幼儿自己分工,共同合作,是每个幼儿对最后的结果都很满意,让幼儿体会到同伴的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充满对同伴的感激。 3 指导幼儿用行动回报恩
教师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节日感恩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同事、领导、家长和幼儿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谢谢他人。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使幼儿懂得了如何用行动回报他人施与自己的恩。 4 引导幼儿关爱他人
在节日感恩教育活动后,组织幼儿参与的会实践活动,如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例如在游戏活动《我扶老奶奶过马路》中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