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毕毅
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小班化教学,美国是1976年试验,1999年开始制定法案全国铺开;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他们的困惑和我们一样:小班化从那一个教学阶段开始?到那结束?到底怎么算小?大面积的小班化铺开和教师资源短缺,与小班化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培训构建,教学设施配套等问题的冲突日益明显;当前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条件极大丰富,而适龄学童人数减少,整个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是1997年上海,1998年北京开始试验, “小班化”教学理论从何而来?一些专家提出建议:一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二是“拿来主义”;三是博采改良。引进外国现有经验和研究成果,博采众长,在上海的小班“试验田”里加以改良实验,就能改变当前小班教学观念、理论、策略和方法滞后于教学设施的现状,引导教师尽早走出“瞎子摸象”的怪圈!
所谓“小班化教学”,我认为应该是指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是指在缩小班级规模压缩班级学生名额后,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主体”式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与当前传统的大班式(班级人数四五十人甚至六七十人)教学相对而言的。
小班化教学之所以成为教育的亮点,是因为它以素质教育为背景,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行熏陶学生,注重加强“师——生” 、“生——生” 、“师——师”的多向交流和合作。
1 / 3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与传统大班式教学相比较而言,小班化教学具有自己的优势:
1、可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由于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可根据不同课型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课桌摆放形式,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解放了五官、大脑和手足,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学习气氛更加活跃、更加浓厚。
2、便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小班教学的空间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实践的可能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更富于合作和竞争精神,更有责任心,拥有比那些仅仅作为听众角色的大班学生更为丰富的体验。
3、教学更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更了解,更倾向于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对学生的学力和人格的培育以及情感的陶冶。
4、能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因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和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去求知、去探索。教师甚至还可把办公桌搬进教室,整天与学生在一起,作业当场面批,当场个别指导。增加了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并能及时答疑,使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
5、可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这个微观领域运用了比过去更多的有效手段,如,既备课又备人,实施分组教学,实施无等级考试等等,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有了全新的转变。这样就有利于确立符合时代精神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教师观、
2 / 3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因此,小班化教学有诸多的优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致力于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当然,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软件\"。小班化教学的核心在于教育思想和教师素质,没有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过硬的教师素质,仅仅从形式上缩小班级规模,而不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育方法,那便是流于形式,舍本逐末了。
困惑有三:
1、现行的新教材具有严格的系统性、统筹性。对于“小班化教学”的分层备课带来一些困难。要遵循“小班化教学原则”,必须对原教材进行适当调整。而这会占据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能不能一直坚持这样的高效备课呢?如果不能,能不能实现小班化的预期效果呢?
困惑2、学习单的设计,如何处理好小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组际之间的竞争不会产生排
困惑3、学科内容特点与教学要求的冲突,教学时间与课外大量信息采集,大量活动时间的冲突;
困惑4、教学要求和学生知识积累之间的冲突,在成课堂大多数时候是教师提问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
困惑5、评价机制和教学的严重冲突。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