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教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单位:来集二初中
:杨苗苗
时间:2013年9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照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 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比照。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2、 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表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
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
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
〔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
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第三段就是结局了。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
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
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
将中西风景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1〕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法。
〔3〕《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
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2〕 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
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重点表现的。
3、练习
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
4、小结
环境雕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
2、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视美术文化。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抛出讨论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1)学生讨论〔分组〕,各抒己见地发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看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举例并小结。
(3)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
〔2〕教师出示一件架上雕塑实物和一张环境雕塑图片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3〕师生共同提取二者的不同特点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重申,同时将内容板书或课件打出。
环境雕塑与环境互动,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
〔4〕按照放置地点讲明环境雕塑的分类,城市广场雕塑、园林雕塑、小区雕塑等。
〔5〕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放置地点、位置,而非雕塑作品的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从内容到形式与环境相互和谐以及与环境中的人相照应的作品。
〔6〕以一种作品为例说明环境雕塑作品的整体形态,大的轮廓与远观气势,雕塑的空间尺度、材质、色彩都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7〕让学生分析,思维可以反向:试想某某环境中的这件雕塑作品其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改变会让作品不仅失去了感染力而美中不足,甚至对环境还会产生破坏作用。例如:轮廓或空间尺寸或材质或色彩等任何一项元素的改变。
3.学生练习,做“思考与讨论”内容,同时开始策划如何为校园或社区提出雕塑方案。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思考与讨论”题。
①有的小组以一张图片为题进行讨论。
②有的小组却是将图片汇总起来按照雕塑的放置地点来分类研讨。
〔2〕学习评价与小结。
①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环境雕塑作品。
②有的学生还把环境拓展到了公共艺术,如有的学生举例到杭州游览看到西湖边叫《柱》的作品与湖边柳树、桃树和湖光山色很照应、谐和,并还出示图片给全班看。
③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如文字方案,包括小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要为提出的方案作出评价,如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装饰小品,材质是什么,色彩如何,其整体气势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
四、教学反思:
【篇二:人美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气,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奉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假设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 内容 问题
历史组 关键词: 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秦始皇 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
秦代 的社会。
地理组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 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
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 关键词: 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
兵马俑 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
铜质车马 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比照。
展示组 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
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
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 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假设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
综合组 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
文化遗产。 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 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
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
等)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
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
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珍贵的信息。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
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这些栩栩如生 誉。比照秦汉人物俑的区别: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汉人物俑
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 手 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
法细腻,写实传神。 成汉代
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忆:
第一课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比照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比照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 构成的概念? 2. 构成的分类? 3. 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表达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 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
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 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 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 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 教学准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
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 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 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篇三:201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2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臵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2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bx+c=0〔a≠0〕后,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2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x-2〕〔x+2〕=1化成ax+bx+c=0〔a≠0〕的形式. 解:略
三、稳固练习
教材 练习1、2
补充练习:判断以下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 (2) x=4 (3) 3x-2
2
52 2 2
=0 (4) x-4=(x+2) (5) ax+bx+c=0 x
四、应用拓展
22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8m+17〕x+2mx+1=0,不管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
元二次方程.
2
分析:要证明不管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8m+17?≠0即可.
22
证明:m-8m+17=〔m-4〕+1
2
∵〔m-4〕≥0
22
∴〔m-4〕+10,即〔m-4〕+1≠0
∴不管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2
练习: 1.方程〔2a—4〕x—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
一元一次方程?
/4m/-4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2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臵作业
第2课时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2
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8x+20=0
列表:
问题2
列表: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其它解吗?
22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2与x=10是x-8x+20=0的解,问题2中,x=4是x+7x-44=0的解.〔2〕如
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回过头来看:x-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2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
的两根.
2
例2.假设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
2007(a+b+c)的值
2 2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x+a-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
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以下方程的根吗?
222
〔1〕x-64=0 〔2〕3x-6=0 〔3〕x-3x=0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 解:略
三、稳固练习
教材 思考题 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夹逼”方法; 平方根的意义) 六、布臵作业
1.教材 复习稳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3课时 21.2.1 配方法
教学内容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
2
a〔ex+f〕+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2
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2
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n〔n≥0〕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各题 问题1.填空
222222
〔1〕x-8x+______=〔x-______〕;〔2〕9x+12x+_____=〔3x+_____〕;〔3〕x+px+_____=〔x+____〕.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
p2p
〕 . 2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
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二、探索新知
22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答复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2 2 2
例1:解方程:(1)(2x-1)=5(2)x+6x+9=2 (3)x-2x+4=-1
22
分析:很清楚,x+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1.
2
解:(2)由已知,得:〔x+3〕=2 直接开平方,得:x+3=
即
所以,方程的两根x1
x2
2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
2
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2
则:10〔1+x〕=14.4
2
〔1+x〕=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稳固练习
教材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
2
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2
那么1+〔1+x〕+〔1+x〕=3.31 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
1232
〕=2.56,即〔x+〕=2.56 22333
x+=〒1.6,即x+=1.6,x+=-1.6
222
〔1+x+
方程的根为x1=10%,x2=-3.1
因为增长率为正数,
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p〔p≥0〕,那么x=
解形如〔mx+n〕=p〔p≥0〕,那么mx+n=
六、布臵作业
1.教材 复习稳固1、2.
第4课时 22.2.1 配方法(1)
教学内容
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2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p〔p≥0〕或〔mx+n〕=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难点关键
2
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以下方程
2222
〔1〕3x-1=5〔2〕4〔x-1〕-9=0〔3〕4x+16x+16=9 (4) 4x+16x=-7
22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p或〔mx+n〕=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
2
2
2
p<0则方程无解
. mx+n=
p≥0〕
2
2
如:4x+16x+16=〔2x+4〕,你能把4x+16x=-7化成〔2x+4〕=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答复: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刚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2
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22
x+6x-16=0移项→x+6x=16
22222
两边加〔6/2〕使左边配成x+2bx+b的形式 → x+6x+3=16+9
2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 〔x+3〕=?25 ?降次→x+3=〒5 即 x+3=5或x+3=-5解一次方程→x1=2,x2= -8
可以验证:x1=2,x2= -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使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常为8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用配方法解以下关于x的方程 〔1〕x-8x+1=0 〔2〕x-2x-2
2
1
=02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三、稳固练习
教材p38 讨论改为课堂练习,并说明理由. 教材p39 练习1 2.〔1〕、〔2〕. 四、应用拓展
ap
cq
分析: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列出等式. 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根据题意,得:
2
111〔8-x〕〔6-x〕=〓〓8〓6 222
整理,得:x-14x+24=0
2
〔x-7〕=25即x1=12,x2=2
x1=12,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1=1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2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六、布臵作业
1.教材 复习稳固2.3(1)(2)
第5课时 21.2.1 配方法(2)
教学内容
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