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音乐文化鉴赏——中外器乐鉴赏

2024-07-14 来源:钮旅网


中外器乐音乐欣赏

音乐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借以抒发自我感情的最直接并且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段分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形式各异的音乐相继浮现,而音乐的载体器乐也因此显得越发重要,或许可以这么认为,器乐,承载着音乐的灵魂,在各式器乐的辅助下,音乐变得越发地动人,越发地深入人们的灵魂。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一个不同的地区拥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而音乐则是一个显著的表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璀璨与光芒,却又有着殊途同归的默契。下面我将以对器乐音乐的理解来阐述对中外音乐文化的见解。

首先,不妨先以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的代表作《梦幻曲》为例,全曲只有一个简短曲调,反反复复,不停地弹唱,本看似平淡无奇的辗转,却有着无穷无尽的魔力,在每一小段的旋律之间,总有那么小小的差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微妙奇异,就像它名字所述说的一样,仿若梦幻一般,飘渺而充斥着美好,那是关于生活,关于爱情,或者关于对未来的向往与期盼。短短几分钟的曲调,却是表现出了永恒的梦幻般场景,细腻的音符,从钢琴键上悠扬的飘洒出来,浸入到耳中,吹拂着耳朵里那根薄薄的神经,让人感觉,就像一闭眼就能回到童年,以无比纯澈的眼睛,去看世间的美好。无所谓长与短,无所谓华丽的辞藻,总用那深深浅浅的旋律,让人无法自拔,游离在梦的海洋中。

《梦幻曲》即是如此,在钢琴的衬托下,没有只言片语,紧靠着有限的琴键便展现出了一副巨大的画面,舒曼将自己的真心与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黑白琴键上,那渺茫的琴声便仿若他灵魂的再现一般,让人透过空间的阻隔,感触到他灵魂的热度,温暖而又贴切。

同样的,在中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阿炳成名曲《二泉映月》也有此般效益。阿炳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洞悉了世间的繁杂,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一腔情感融入其中。整首曲调忧郁愤懑,但却又不失气节的刚烈,旋律中,一环扣一环,在循环的乐音中自然而然的扩张,层层推进,来回往复,就像要将一生的辛酸与坎坷叙尽一般,仿若行云流水般的节奏,让人听不出半点冗杂与散乱,一切的音符都在深沉质朴的二胡声中来了一个大融合,苍劲而悦耳,触动人地心弦,让人不由自主的涌起一丝丝的感伤。

就在那一方狭窄的天地,来回弹拉的阿炳形象似是显现了出来,破旧的衣着,沧桑的面庞。在沉毅的二胡声中,音乐被以实际的存在体展露出来,仿佛不是在听那《二泉映月》,而是在现身观摩阿炳的才艺展示一般。这便是二胡的魔力,让人从时空的罅隙里找到所要到达的彼岸。

这两首曲目,尽管出自不同的国籍,来源于不同的文化,所用器乐也是完全不同,但是却都有那相似的地方,这也是音乐文化无可分割的一点,让人身临其境的享受。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也有如此的效果,此曲目在一开始便以极度坦然的方式引出了一副宏伟庄严的画面,让人感觉,各人都专注的注视着,仿佛在等待某位贵客嘉宾的光临一般,在钢琴的伴奏下,小提琴的演奏显得磅礴而有力,但仍具有着它本身的柔美与和谐。同时,也仿佛一眼连绵不绝的源泉在心中喷薄一般,淡淡的甘甜,蒸腾着清晰的雨露,滋润心里甚至灵魂深处的干裂,让人有一种遭受了神的礼赞一般的享受,沉浸在其中,只想闭上眼睛,任由泉水流淌全身。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也是一开篇便用巧妙的手法展现出了一副云雾缭绕的高山之景,若隐若现,一串串的音符连在一起便成了它的骨架,然后在旋律的流淌中,接着表现出水的荡漾,从上而下,激情地流下,透过那纯澈而无杂音的旋律,更让人感到那水流的清明、

凉澈与甘甜,毫无杂质的流水,击打在阻隔它的岩石上,爆发出断断续续却又连绵不绝的响声。这一切的场景竟只是一首音乐所带来的,在古筝质朴而又跃动的音律里,一切的繁杂,一切的烦恼似是都离自己而去,留下的,只有无与伦比的清明,以及让人流连于自然美景风光中的美妙。

乐器,诚然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得不同,但是音乐本身却有着她自己的本质,不因乐器而改变,自然,也不会因为国籍的不同而相异。无论从那位大家,那个交响乐队中演奏出来的名乐,都有着共同的特色,那便是感情的渲染与寄托,越是美妙的音乐,越是能让人感受到她的意境与氛围,让人深入其中。或许,曲调的高低,旋律的走向,歌词的含义都会不同,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最终事物都是他们自己的感情,让人能够了解,所以音乐也就成了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无分国界无分种族的交流,中外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的不可割舍的瑰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