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1397)

2023-09-11 来源:钮旅网
某财经学院黎诣远《宏观经济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 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利率上升和本币升值挤出了私人投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汇率上升和本币升值降低净出口,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 2. 利用政策调节经济应该遵循规则还是应相机抉择,经济学家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政策有两个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经济政策应该根据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观点并不一直。

3. 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扣除资本折旧的因素。(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它没有扣除资本折旧。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加值。

4. 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于封闭经济,前者通过改变汇率,后者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开放经济下,一旦货币供给的增加开始给国内利率以向下的压力,由于投资者会到其他地方寻求更高的利益,资本将从该经济体流出,这种资本流出了阻止了国内利率下降到世界利率以下,因此开放经济无法像封闭经济那样通过利率来影响收入。但是,由于投资于

海外需要把本币兑换成外币,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国内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引起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刺激净出口,从而增加收入。 5.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可自动得到调整,不需要任何政府调节。(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赤字时,外汇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本国货币就会贬值,这就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改善,国际收支赤字自动消除。相反情况发生时,国际收支同样可自动得到调整。

6.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自力更生将失去其战略意义。(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7. 某国海关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时设定高壁垒,这会导致本国净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设定高壁垒是贸易限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贸易限制都能导致净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这要看该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政策。一般而言,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汇率上升,收入和净出口都不变;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则汇率不变,收入和净出口都增加。 8.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利率来实现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汇率来传递的,因此称为汇率传递机制;而在封闭经济中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利率来影响经济的,因此称为利率传递机制。 9. 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通常要增加就业就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产出扩张。但是当LM曲线垂直时,意味着IS曲线右移只会使得其与LM曲线的交点向上变动,即均衡利率增加,而不会使得均衡收入有所变化。所以财政政策无效。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之间没有区别。(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本质上而言,平衡预算的规则将会使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的自动稳定能力失效,斟酌处置的财政政策更可能使经济向经济周期进程的相反方向运动。

11. 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充分就业并非完全就业,而是指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通常维持在4%~6%的水平)水平上的一种就业状态。此时,非自愿失业已经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范围内。

12. 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和产出的增长率所决定。(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有dP/P=dM/M+dV/V-dy/y,货币数量论的通货膨胀率唯一地取决于货币供给是在以下假设下成立的基础上:一是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二是产出y的变动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从而可以看成是既定的。这样才有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的结论。而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和产出的增长率所决定”,并没有错误,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只能说是一个特例或者说是一种简化分析。

13.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通常r=r*,如果加上风险贴水后,r=r*+θ>r*可见,利率提高了,这会引起投资减少和货币需求减少,使IS*左移、LM*右移,从而使收入增加和通货贬值。从这个角度看,风险增加是可以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风险增加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原因包括:①中央银行想避免本国通货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对此做出反应;②国内货币贬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③当风险贴水提高时,本国居民可能通过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而对此做出反应,因为货币常常是最安全的资产。这三种变动都倾向于使LM*曲线向左移动,减缓利率的下降,抵消加上风险贴水后导致的LM*曲线右移。

14. 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只要是本国或本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本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GDP与GNP的关系式为:GNP=GDP+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所以,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15. 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价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LM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名词题(25分,每题5分)

1. 菜单成本

答案: 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黏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黏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黏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解析:空

2. 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案: (1)滞胀是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呈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解析:空

3. 内生增长理论

答案: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解析:空

4. 卢卡斯批判

答案:卢卡斯批判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卢卡斯运用理性预期理论分析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对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有用性的批判。卢卡斯认为,根据理性预期的基本原理,当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变量的预期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那么,当政策变动时,预期和过去信息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发生变动,此时运用以往数据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价某种政策的效果,反而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基于此,卢卡斯认为,一项具体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公众对该政策的预期。 解析:空

5. 总投资和净投资

答案: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由于资本在不断地消耗折旧,因此在每年的总投资里,有部分额度需要用于弥补当年的资本折旧,这部分投资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余下的部分,则称为净投资。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解析:空

3、简答题(60分,每题5分)

1. 李嘉图等价的经济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答案: (1)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政府债务等价于未来税收,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收等价于现在税收,用借债融资等

价于用税收融资,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决定当期消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到政府为保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变。于是,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不适用的情况是:①个人是非理性的,贪图当期享受,不考虑后代的税收负担;②个人不具有理性预期,不能预期到未来增税;③个人的时间视界短于政府,故未来的增税不在考虑范围内;④个人面临借贷限制,储蓄为0时。 解析:空

2.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 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

(1)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消费需求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需求的变化。投资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4)净出口的变化。净出口的增加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向左移。 解析:空

3. 什么是债务-收入比率?这一比率波动受哪些因素制约?

答案: 一国政府发行的公债债务与GDP之比称为债务-收入比率。这一比率的变动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制约:

(1)公债的实际利息率。利息率越高,政府的公债债务就越重,因为公债利息本身也形成债务;

(2)实际GDP的增长率。GDP增长越快,公债在GDP中的比重就会越低,否则就会越高;

(3)非公债利息的盈余状况。由于公债利息本身是预算支出的重要部分,如果非公债利息部分的预算盈余能不断增加,公债规模能逐步缩小,则债务-收入比率会逐步下降。 解析:空

4. 试述宏观政策目标之间的制约关系。

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四个主要目标。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既有协调,也有相冲突的地方。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目标不可同时实现。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换关系。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反向关系。所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合点,而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结果使出口的增长慢于进口的增长,这就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借助于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并存。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如果采取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办法,那么由于国内物价的下降和总需求的减少,经常项目可能因为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而出现顺差。

处理上述目标之间的冲突,要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侧重于权衡或选择,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由于对目标间冲突协调的难度看法不同,各国政府也就有着不同的政策选择目标。 解析:空

5. 论述宏观货币政策的含义、主要工具、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宏观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总需求水平的经济政策。其政策内容主要是调节货币供给量和调节利率。 (2)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具体操作如下:

①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经济政策。具体做法是:在萧条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利率下降,进而消费、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扩张,从而消除经济衰退;在高涨期,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促使利率上升,进而消费和投资减少,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收缩,从而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具有较其他手段更大的灵活性。首先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政策方向;其次是规模可控,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最后是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金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②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及贴现条件以影响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一种经济政策。具体做法是:在萧条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数量,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通过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增加货币供给,从而使得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总需求,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相反,在经济高涨和通货膨胀期,中央银行将提高再贴现率,收缩贴现数量,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限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通过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得利率上升,抑制投资和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这一政策工具时应注意:首先,再贴现率政策不仅包括调节

再贴现率,而且包括规定再贴现条件;其次,再贴现率政策不影响基础货币,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来变动货币供给;再次,再贴现率作为一种官方利率,对市场利率有直接的影响;最后,再贴现率政策是被动等待政策,需要商业银行配合,因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实际很小。

③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经济政策。其具体做法是:在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扩大,消除经济衰退;相反,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缩,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总需求的扩大,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这一政策工具时应注意:首先,变动准备金率不会影响基础货币,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其次,法定准备金率的改变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相当大,是一种猛烈而不常用的工具。 ④其他措施,包括:道义上的劝告;规定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支付利息的上限;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控制抵押贷款的条件。 解析:空

6.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比较。 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①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②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③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其区别如表2-1所示。

表2-1 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解析:空

7. 按乘数-加速数模型,政府可以如何采取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

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波动,但政府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仍可有所作为。政府可以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的预测,采取预防性措施,对经

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而政府的措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

(1)调节投资。经济波动是在政府支出及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例如,在行政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工程的投资,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采取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致因行政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2)影响加速系数。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一产量比率是一致的。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行政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 解析:空

8. 如何考核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

答案: 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其中生产要素的增长主要是指劳动要素(L)的增长

ΔL/L和资本要素(K)的增长ΔK/K。

假定在经济增长中,有a份额的增长来自ΔL/L,b份额的增长来自ΔK/K,那么,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的部分为(即生产要素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生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ΔA/A就是经济的实际增长率ΔY/Y减去因生产要素供给增长而增长的部分,即

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时又称之为全要素增长或综合要素的增长。 解析:空

9.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1)政策时滞。例如,认识总需求的变化,首先认识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其次,认识了需要采取的政策后,从制定政策到国会讨论、表决、通过也需要时间,如果前者称为认识时滞,则后者可称为政策时滞;最后,从采取了一定政策到该政策见到效果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可称为效果时滞。

(2)不确定性,主要指两方面的不确定性:①各种乘数难以准确地确定,包括各种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以及财政政策乘数等;②总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例如,本来预测经济萧条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

政策,但很可能这种政策出台不久,投资需求从而总需求就忽然强劲起来,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变成了通货膨胀的导火线。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例如,国际资源价格的大幅度突然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发性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原有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会严重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如果财政扩张会使利率明显上升,并且使私人投资明显减少,那么财政政策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解析:空

10.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 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由不同的观点,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有:

(1)美国经济学家丹尼逊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指劳动、资本和土地,其中劳动和资本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用单位投入的产出量来衡量,它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状况和知识进展。具体说来可分为七个方面:就业者人数和他们的年龄性别构成;工作时数;就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资本存量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的节约;知识进展。

(2)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则通过对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提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3)斯蒂格利茨则提出,引起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资本品(投资)的增长,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和技术变革。 (4)制度经济学家则认为,这些说法忽略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空

11. 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它与实际的预算盈余有何区别? 答案: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如果用t、g、tr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和y*分别表示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用BS*表示)和实际预算盈余(用BS表示)分别为BS*=ty*-g-tr和BS=ty-g-tr,二者差额为BS*-BS=t(y*-y)。一般说来,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反之,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解析:空

12. 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点E0上,如图10-3所示,政府支出减少会使AD曲线向左移至AD′,价格水平P0随即下降,试问:

(1)考虑到人们对价格水平变化的预期,总需求曲线是否会进一

步左移至AD″的位置?为什么?

(2)价格水平将如何变化才能调整经济的总需求不足状况? (3)是否需要使用经济政策来纠正价格水平下降所产生的不稳定效果?

图10-3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的经济变动

答案: (1)减少政府支出,经济的价格水平在将来一定时期就会下降,也就意味着在将来人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这样,如果预期价格水平要下降,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都会暂时推迟,总支出中(C+I)部分在现期就会减少。结果,总需求曲线就进一步向左移至AD″。换句话说,政府支出减少,使总产出从Ye下降到Y1;人们对价格水平下降的预期又进一步使总产出从Y1下降到Y2。 (2)价格下降的预期不仅有可能推迟现期的消费,而且还会改变私人部门投资的利率弹性。在普遍的价格下降预期中,私人部门投资的利率弹性会下降,即对应于一定量的利率下降,人们所愿增加的投资额会减少。这样,总需求曲线不仅由于紧缩预期而向右移,而且还越来越陡。这就意味着,为使经济重新恢复均衡(充分就业水平下)所需要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幅度就要更大。这又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紧缩预期,经济便陷入持续的萧条。所以,只能说,从理论上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经济可以自动恢复均衡。但现实中,预期的存在,经济却会持续陷入萧条。

(3)考虑到预期的影响,政府可以使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如名义货币供给扩大,减税等)使AD曲线重新移回到AD的位置。经济的紧缩状况可以得到缓解,而且时间也可以缩短。

解析:空

4、计算题(30分,每题5分)

1. 假设某社会经济的储蓄函数为s=-1600+0.25y,投资从i=400增加到i=6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答案: 根据储蓄等于投资决定均衡收入,当i=400,s=-1600+0.25y时,均衡收入为-1600+0.25y=400,所以当y=8000,i=600时,均衡收入为:-1600+0.25y=600,y=8800。 可见,当投资增加2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为Δy=800。 以上结果也可根据乘数原理得到。从储蓄函数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时,投资乘数ki=1/(1-0.75)=4,所以Δy=200×4=800。 解析:空

2. 某经济体c=800-0.8(y-t),i=200-1000r,g=t=550,货币需求L=y-10000r,实际货币供给量m=900。 (1)写出IS、LM方程。

(2)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总收入、利率、消费、投资各为多少?

(3)若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为2000亿元,想通过增加政府购买达到充分就业,需增加支出多少?这时利率是多少?

答案: (1)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550)+200-1000r+550 化简得IS方程为: y=2050-500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可得: 900=2000-10000r 整理得LM方程为: y=900+10000r

(2)当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联立IS、LM两方程求解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分别为r=7.7%,y=1667。 则消费为:c=100+0.8×(y-t)=993.6; 投资为:i=200-1000r=123.3。

(3)在均衡产出为充分就业产量y=2000时,

货币市场的均衡为900=2000-10000r,解得到利率为:r=11%。

变动政府购买在充分就业水平处均衡意味着产品市场: 2000=100+0.8×(2000-550)+200-1000r+g

整理可得g=540+1000r,把利率r=11%代入解得:g=650。 则有Δg=650-550=100,即政府购买需增加100亿元支出。 解析:空

3. 设总需求方程是120-20P,卢卡斯曲线控制着经济的运行。有100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有供给方程yi=4(Pi-Pe)+1。每个企业都用去年的价格P-1和它自己的价格形成它对总价格水平的预算,Pe=P-1+0.5(Pi-P-1)。

(1)通过解出Pi,求卢卡斯的总供给函数。

(2)现在假定P-1=1.00,求总需求曲线和卢卡斯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总产量水平和总价格水平。

(3)假设需求突然上升,AD方程变成为131-20P,求总产量和总价格。

答案: (1)将Pe=P-1+0.5(Pi-P-1)代入每个企业的总供给方程:

yi=4{Pi-[P-1+0.5(Pi-P-1)]}+1=4(0.5Pi-0.5P-1)-1=2Pi-2P-1+1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为y=100(2Pi-2P-1+1)=200Pi-200P-1+100。(当个别企业的价格Pi变为100个企业的价格时,Pi就成为P0)

(2)若P-1=1.00,则y=200P-200+100=200P-100。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相交时,有120-20P=200P-100。 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为: P=1.00

y=200×1-100=100

(3)若AD突然变为131-20P,则有: 131-20P=200P-100 得总产量和总价格为: P=1.05

y=131-20×1.05=110 解析:空

4. 假定(a)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i=100-5r,(b)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i=100-10r,(c)消费函数c=50+0.75y,投资函数i=100-10r,(价格水平都不变)。 (1)求(a)、(b)和(c)中的IS曲线。

(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 (1)由c=α+βy,i=e-dr和国民收入均衡条件y=c+i可知,IS曲线方程为:

r=(α+e)/d-(1-β)y/d

于是由(a)的已知条件c=50+0.8y和i=100-5r可得(a)中的IS曲线方程为:

r=(100+50)/5-(1-0.8)y/5即r=30-y/25① 同理可得(b)中的IS曲线方程为:r=15-y/50② 可得(c)中的IS曲线为:r=15-y/40③

(2)由(a)和(b)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b)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a)和(b)的IS曲线方程①和方程②比较可知(b)的IS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a)的IS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d越大时,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3)由(b)和(c)的消费函数比较可知(b)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而由(b)和(c)的IS曲线方程②、方程③比较可知(b)的IS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c)的IS曲线斜率,亦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即β越大时,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解析:空

5. 三部门组成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80+0.8yd,投资函数为i=20-5r,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r,政府购买支出g=20,税

收T=0.25y,名义货币供应量M=90,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r是利率,yd是可支配国民收入,y是国民收入。

(1)若价格水平P=2,则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与价格水平。

(4)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答案: (1)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80+0.8×(y-0.25y)+20-5r+20。 化简得IS曲线方程为:y=300-12.5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90/2=0.4y-10r,化简得LM曲线方程为:y=112.5+25r。

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可得均衡利率为r=5,均衡收入为y=237.5。

(2)当价格为P时,LM曲线方程为y=225/P+25r,与IS曲线方程y=300-12.5r联立,可得总需求函数为y=75/P+200。 联立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

解得:P=1,y=275。

(3)将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285代入总供给方程得:285=235+40P。 解得:P=1.25。

设政府购买支出为g′,此时总需求方程为90/P=1.2y-200-2g′。

将P=1.25代入总需求方程得:90/1.25=1.2×285-200-2g′。 求解得g′=35,Δg=15,即政府需要增加15单位的购买支出来实现充分就业。

(4)同样,充分就业时P=1.25,代入总需求方程得:

M′/P=1.2y-200-2g,即M′/1.25=1.2×285-200-2×20。求解得:M′=127.5。

ΔM=127.5-90=37.5,即应通过增加37.5单位的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充分就业。 解析:空

6. 设卢卡斯供给曲线为 y=c(P-P∧)+y*

其中,c=20000,y*=4000。当价格水平P为1.01,预期价格P∧为1.00时,产量y为4200,即高于潜在水平y*=4000。假设总需求曲线为

y=1101+1.288G+3.221M/P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的状态,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为600,政府支出为750,则价格水平为多少?

(提示:如果不发生突然变动,则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不相同。)

(2)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62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了67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答案: (1)根据题意,近期内预期政策不变化,经济处于潜在产量水平,因此

4000=1101+1.288×750+3.221×600/P 得:P=1。

(2)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是美联储宣布的,因此P=P∧,产量仍是y*=4000。 这时的价格为:

4000=1101+1.288×750+3.221×620/P 1933=1997/P 得:P=1.033。

(3)美联储宣布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因此,这时P∧=1.033,但实际增加到670。因此,卢卡斯曲线为: y=20000(P-1.033)+4000=20000P-16660 总需求为:

y=1101+1.288×750+3.221×670/P=2067+2158/P 令总需求等于总供给:2067+2158/P=20000P-16660,解得:P=1.04,y=4142。(注:P=1.04是近似值,较精确的值是P=1.0401。按此值计,则y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计算,就较为一致。) 解析:空

5、论述题(15分,每题5分)

1. 论述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对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

答案: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

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又有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其原因在于:技术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劳动力的不流动性。

(2)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摩擦性失业率偏高对于经济增长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①会导致本来就偏小的总消费水平进一步降低,从而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而经济形势的恶化会使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这就进入了就业和经济形势的恶性循环。

②会增加失业者自身的不安全感。因此失业者会进一步调整他的消费预算,使他的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保守,并且失业者本身的不安全感将在在职群体中产生一个传导的扩散效应,同时增加在职群体的不安全感,进而增加社会的整体不安全感。这将使消费倾向进一步下降,并且降低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经济形势进入恶性循环。 结构性失业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情形,没有充分使用物力;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情形,浪费了大量人力。

②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企业开工不足,投资者会减少投资。 ③导致了滞涨并存的局面。即由于存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 解析:空

2.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

答案: (1)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费雪认为,假设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或P=MV/T。从这个方程看,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不过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之间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PT/V。这说明,从

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1/V。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的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决定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在等式Md=kPY中,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代表名义货币需求。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PT/V,后者为M=kPY。若把费雪方程式中的T等同于剑桥方程式中的Y,即把交易商品量等同于收入量,再把V视作既代表交易货币的流通次数,又代表与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流通速度,即1/V=k,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3)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

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也有人把费雪方程式称为现金交易说,而把剑桥方程式称为现金余额说。

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剑桥方程式则是进行微观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货币需求涉及人们对拥有货币的满足程度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它不能带来收益,这构成了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解析:空

3. 试述供给学派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特征。

答案: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供给学派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包括:

(1)恢复萨伊定律,主张“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性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导致商品过剩的问题。

(2)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供给学派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

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3)降低政府开支。供给学派一方面主张减少税收,同时主张缩减政府开支,以便从另一方面刺激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并控制政府的支出。

(4)放松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特别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往往服从于政党之间的争斗,这种短期化行为,却会对供给带来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5)主张限制性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供给学派认为,解决

的根本办法是使美元重新与黄金挂钩,实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以便降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稳定经济。因此,该学派主张实行限制性的货币政策。 解析:空

6、选择题(28分,每题1分)

1. 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而使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 )。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恶性通货膨胀 C. 存在着真实的通货膨胀 D. 存在着隐蔽性通货膨胀 答案:D

解析: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没有在官方价格指数中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它一般在政府监管最高定价时出现,常表现为供给不足、生产过程环境保护及安全性不足等社会问题。

2. 汇率自由浮动,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若一国国内收入增加( )。

A. 将导致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增加而使货币升值 B. 该国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使货币贬值 C. 将缩减对国内外商品的消费,使国际收支有所改善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一国国内收入增加,会增加进口,从而恶化国际收支,使本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政府不加干预,那么货币会贬值。

3. 哈罗德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长期的分析,是因为他( )。 A. 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 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 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 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答案:D

解析:哈罗德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以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为理论基础,在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整合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主要研究了产出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4. 假设一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0.8,平均所得税税率为0.25,此时,如果中央政府决定增加该国西部高速公路建设财政资金50亿元,给定其他经济环境不变,那么,根据简单乘数模型,这一政策将会使该国GDP发生怎样的变化?( ) A. 下降50亿元 B. 上升125亿元 C. 下降125亿元 D. 上升50亿元

答案:B

解析:由kg=1/[1-β(1-t)]=1/[1-0.8×(1-0.25)]=2.5,所以当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时,均衡收入水平增加50×2.5=125(亿元)。

5. 若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8(y-t),且政府税收t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0同时增加50亿元,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亿元 C. 增加50亿元 D. 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有y=c+i+g=150+0.8×(y-t)+i+g,化简得y=750+5i+5g-4t,据此可知ki=5,kt=-4。当投资i增加50亿元时,均衡收入增加Δy=Δi×ki=50×5=250(亿元);同理,当政府税收T增加50亿元时,均衡收入y减少200亿元。因此,当两项财政政策同时实施时,y最终增加50亿元。 6. 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答案:A

解析:该经济投资乘数为k=1/(1-MPC)=5,如果增加100亿美元投资,根据乘数效应,这100亿美元将会使产出增加500亿美元,与原来的9800亿美元合起来是10300亿美元,超过充分就业的10000亿美元的产出水平,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7.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 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答案:C

解析:短期内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降低名义货币供给会遏制通货膨胀,但会增加失业和产量水平。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产出下降并降低通货膨胀率。 8. 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失业指( )。 A. 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工作 B. 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际产量 C. 失业统计中的失业人数大于0 D. 上述各项都不准确

答案:D

解析:A项,失业指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却得不到工作的情况,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正在寻找工作;B项,效率工资、政府最低工资法以及工会和集体议价导致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际产量,这些都使得工资的水平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上,不符合失业的概念;C项,失业统计中的失业人数事实上包含了很多没有就业愿望也没在寻找工作的人,也会有部分人实际上已找到工作了,因为统计工作不可能随时随地精确调整,尤其是对一个经济体系整体而言,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9. 下列关于理性预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理性预期能完全准确地预期未来

B. 理性预期是根据经济变量过去的数值预期未来 C. 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D. 理性预期的主体是公众 答案:C

解析: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包含三个含义:①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10. 货币主义认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变量是( )。

A. 货币余额 B. 利率 C. 货币供给量 D. 投资量 答案:C

解析: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比其他资产预期回报率的影响要小,所以货币供给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变量。在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除了货币和债券人们还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资产。因为利率下降,其他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会变得相对便宜,这就吸引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购买,于是刺激消费和投资,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11. 如果净出口为正,那么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 B. 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C. 资本净流出为正 D. 存在贸易赤字 答案:D

解析:由于NX=GDP-(C+I+G),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加上国外对国内产出的支付,净出口为正说明国外对国内产出的支付为正,所以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再由于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净出口

为正说明资本净流出为正,这样就可以得出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结论。

12. 根据卢卡斯批评,( )。

A. 政策评价的传统方法不足以给政策变化对预期的影响作出满意的解释

B. 牺牲率的传统估算不可靠

C. 当对替代性经济政策的效果作出估计时,经济学家不能够十分自信

D. 以上均正确 答案:D

解析:卢卡斯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的影响,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13. 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技术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劳动与资本所得各占总收入的1/2,而且A=1。如果劳动力增长率为n=0.06,折旧率d=0.04,储蓄率s=0.2,那么,在稳态下,资本-劳动比率为( )。 A. 0.5 B. 1 C. 2 D. 4 答案:D

解析: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Y=AKαL1-α,其中α,1-α分别为K,L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所以由题知生产函数为Y=K1/2L1/2,两边同除以L得Y/L=(K/L)1/2,其中K/L即为资本-劳动比,则人均生产函数为y=k1/2,当经济达到稳态时有Δk=sy-(n+d)k=0,代入数据解得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4,也即稳态时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为k=K/L=4。

1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黄金分割律下的资本积累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下有一最高的( )。 A. 人均产出 B. 人均资本 C. 人均储蓄 D. 人均消费 答案:D

解析:黄金律水平是指可以使消费最大化的资本存量水平,此时人均消费最大。若人均消费的稳态水平为c*=f(k*)-δk*,则其黄金律为f′(k*)=δ。

15. 如果工人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工资不变,总供给曲线会( )。 A. 内移 B. 外移 C. 位置不变 D. 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增大总供给,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即外移。

16. 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滞胀是指( )。

A. 实际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同时提高 B. 实际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同时降低

C.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降低 D. 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增加 答案:C

解析:滞涨是指经济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经济现象,其表现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降低。

17. 在图11-3中当k沿水平轴往右增加时,生产函数y=f(k)的图形的斜率表示( )。 A. 人均产出

B. 人均单位资本产出 C. 劳动的边际产出 D. 资本的边际产出 答案:D

解析:生产函数y=f(k)表示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量的函数,故其图形的斜率便是资本的边际产出,且当k沿水平轴往右增加时,图形的斜率逐渐变小,即资本的边际产出下降。 18. 资本净流出等于( )。 A. 国民储蓄减去贸易余额 B. 国内投资加上国民储蓄 C. 国民储蓄减去国内投资 D. 国内投资减去国民储蓄 答案:C

解析:开放经济的国民储蓄S用于两个方面:国内投资I及资本净流出F。

19.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答案:A

解析:厂商对劳动力需求增加说明厂商有扩大生产的需求,而其他情况不变保证了工资和价格水平没有随之增加,从而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BCD三项都会使厂商总产量下降而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

20.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保持原投资水平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假设期初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资本产出比,即vw>v,在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一定情况下,G>Gw,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

21.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 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 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 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 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答案:D

解析:单位原材料的成本增加是一种对总供给的冲击,会导致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 22. 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 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 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 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 答案:D

解析: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也不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而是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23. 反对货币主义观点(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可防止产业和失业的较大波动)的最佳理由是( )。

A. 只有总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才能防止产出的波动

B. 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不需要稳定总需求,因为货币流通速度总是不稳定的

C. 不会发生货币供给的大的波动,因为经济体中的可用货币量是有限的

D. 产出和失业的波动最适合用财政政策加以调节,因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来对经济进行更直接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数量方程可知,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货币供给是平稳增长的,即其增长率在不同的时间是相等的,因为名义产出在每一年的变动都是不稳定的,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不稳定。

24. 假定某国2010年和2013年的名义GNP分别为1200亿元和2000亿元,GDP折算指数分别为1.0和1.5。可推论2010年和2013年相比,( )。

A. 名义GDP上升33% B. 实际GDP不变

C. 实际GDP上升11%左右 D. 实际GDP下降 答案:C

解析:2013年的名义GDP比2010年上升(2000-1200)/1200×100%=66.7%。根据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2010年和2013年实际GDP分别为2000/1.5=1333.3、1200/1.0=1200,2013年实际GDP比2010年上升(1333-1200)/1200×100%=11.1%。

25. 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小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

A. 小于实际增长率 B. 大于实际增长率

C. 等于实际增长率 D. 两者的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由于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且合意的储蓄率小于实际储蓄率,因而合意的资本不足,有保证的增长率低于实际增长率。Gw=sw/vw,G=s/v。由于vw=v,且sw<s,故Gw<G。

26.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支出乘数与下述( )项无关。 A. 平均消费倾向 B. 税率

C. 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度 D. 边际消费倾向 答案:A

解析: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支出乘数为kg=1/[1-β(1-t)+dk/h],可知其与平均消费倾向无关。

27. 条件收敛的概念表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相同的国家将达到稳态均衡,而且拥有( )。

A. 不同的产出水平但同样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B. 不同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C. 相同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即使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D. 相同的产出水平但不同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答案:A

解析:稳态时的产出水平是由储蓄率决定的,因此不同储蓄率有着不同的产出水平。但是达到稳态时的增长率是由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决定的。

28. 滞胀问题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则应该是( )。 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 一条长期斜率为正的曲线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外移 D. 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答案:B

解析: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滞胀时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滞涨问题则为一条长期斜率为正的曲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