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分析
作者:殷志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0期
摘 要:四川方言词语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有许多四字短语,历代相习沿用。这类四字短语主要来自民间,长期活跃于口头文学中,结构较为固定,类似成语形式和结构,但其内部成分尚可稍作变换调整。这类四字类成语短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生动性、口语性等特点,其构造丰富、表意灵活。本文称其为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 关键词:四川方言 类成语短语 组合方式 意义构成 语用功能
四川方言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对于四川方言词语的研究,学界一向比较关注。本文仅针对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略做探析。
一、类成语的组合方式
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较多,其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ABAC式
该类短语结构类似于成语的并列(联合)结构,A分别与B、C组合在一起,对应表达同一个意思,即AB与AC表达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其中,A多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B、C两者间有相类、相近或相对的关系,B、C可以是名词性的词或语素,亦可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又歪又恶 想精想怪 怪眉怪眼 活灵(摇)活甩 巴心巴肝 问东问西 (二)ABCB式
该类短语类似于并列结构成语,只在构词方式上和词语内部构造上相异。其中,A、C常由名词性的词或语素担当,部分词语可由谓词性词语担当,B多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东挑西挑 东漩西漩 鸡叫鹅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猴跳马(午)跳 重起摞起 东扯西扯 (三)ABCD式
该类短语类似于并列结构成语,由四个互不相同的词或语素构成。其中,A和C词性相同、B和D词性相同,语词意义相类、相近或相对。有以下几类:
1.A和C均为名词性的词或语素,B和D均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鼻青脸肿 流汤挂水 汗爬水洗 东躲西藏
2.A和C均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B和D均为名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兴妖使怪 挤眉弄眼 逗猫惹狗 敞胸露怀 (四)固定格式(搭配)式
此类短语众多,本文仅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类成语短语作析。 1.“A不BB”式
A多为形容词语素,B重叠作A的补语,补充说明A的性状。例如: 瓜不兮兮 神不戳戳 朽不呆呆 扫不瓦瓦 2.“倒/要/半A不B/A”式
“倒、要、半”这三个语素,可以分别与“不”字构成固定搭配框架。A和B则为意义相反、相同或不同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或语素,作为谓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倒长不短 倒晴不晴 半大不小 要走不走 3.“AB八B”式
这类短语多作形容词或副词用,表程度。例如: 上好八好(形容非常好) 非好八好(形容非常好) 稀烂八烂(形容非常烂) (五)其他类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南其北 兮莫赖活 弯儿疙纠 周吴郑王
二、类成语的意义构成
四川方言中的四字类成语短语意义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并列意义
前两个构成成分组合意义与后两个构成成分组合意义一致,且与整个短语意义一致。类似于成语中的并列(联合)结构。例如: 难逢难遇 扯谎捏白 黑灯瞎火 憨吃傻胀
(二)字面意义泛化或相加,成为整个短语的意义
这类短语中,单个语素仅表达单独的意义,不能囊括整个短语的意义;其整体意义需要将所有语素意义相加并泛化,构成整体的准确意义。例如: 怪眉怪眼 逗猫惹狗 东漩西漩 甩手甩脚
(三)字面意义由引申、隐喻形成整个短语意义
这类短语中,单纯的字面意义已经不能表示整个短语的准确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词语的不断演变,一些四字短语如今已不再使用其本义,而为引申意义、隐喻意义所代替。例如: 正南其北 周吴郑王 黄腔顶板
(四)固定格式意义+嵌入成分意义,组合成为整体意义
这类短语中,由于短语在构成方式上存在某种框架的固定结构,故而框架固定结构的意义已经明确且固定不变,仅嵌入成分意义可变。如下:
1.“A不BB”式。A多为形容词语素,B重叠作A的补语,补充说明A的性状。其意义可解为“ABB”。例如:瓜不兮兮,意即“瓜兮兮”;神不戳戳,意即“神戳戳”,形容行为、思维怪异。
2.“倒/要/半A不B/A”式。A和B则为意义相反、相同或不同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或语素,表示事物的状态、动作的中间状态。其意义可解为“说它不……它又……”或“说它……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却不……”。例如:倒多不少,意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倒晴不晴,意即“说它是晴天,它又不像是晴天”。
3.“AB八B”式。由于短语整体意义即表示程度,因此,短语义为“非常、很”,程度高/深。例如:上好八好,意即“非常好”;非痛八痛,意即“很痛、非常痛”。
三、类成语短语的语用功能
四川方言中,这类四字类成语短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生动性、口语性等特点,其结构多变,表意丰富、灵活。由于大量存在于口头文学中,其灵活性不言自明,即使是固定格式,其中的某些成分仍可以自由变换。在不同语境中,说话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替换嵌入式成分,难免自创新词,只要受话者与说话者能传情达意即可。这种变换促进了四川方言词语的多样性。 通俗易懂也是四川方言类成语短语的一大特色。在四川方言区,这类短语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语体上讲,它们通俗浅显,带有明显的口语样式,构成成分多为人们熟知的身体各部分、各器官名称等,亦有表示喜怒哀乐的情状语素,在短语意义仅从字面就可大致猜出,少有深层意义或成语寓意,这与成语的书面色彩大相径庭。
生动形象是类成语短语的另一显著特点。它们源于生活,却并不像成语般拔高,始终贴近百姓生活,构词成分也是极平常的语素,组合之后便生动鲜活起来,描述事物亦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参考文献:
[1]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2. [3]梁德曼.四川方言与普通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2.
(殷志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