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下的《语言学纲要》导读
作者:周孟战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5期
摘 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目录为出发点,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依此类推导言的三小节的内容及关系,引导学生从每段中找出关键句与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画出第一节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深度、广度、简洁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思维导图 目录 导言 对象 学科性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8-01
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认知模式——思维导图,能通过一定的显性图来展示隐性的抽象思维,同时通过一定的发散,使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性;读者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终实现意义建构。[1]《语言学纲要》作为普通语言学教材,对于一个地方性的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因其抽象性而感觉到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其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以下是我们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展示我们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轻松记忆各知识点。 1 看目录,把握整体,胸有丘壑
我们要求学生只看目录,且只看每章章目录而不节目录,然后再概括总结。
由图1可以看出《语言学纲要》的主要内容是:先总说,谈其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作用和作为一个系统的特点;然后具体谈及语言的四要素,以及相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字;最后,谈及语言的变化,一是从共时层面来看,二是从历时层面来看。 2 看每节的标题,本章内容了然于心
首先,我们一看导言部分的三节的标题,就知道,导言部分谈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学。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语言学是什么,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怎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用思维导图画图如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找出第一小节的关键句与关键词
第一段:……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对象)
第二段: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普遍、司空见惯)
第三段:人在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像饮食起居一样不可或缺,人们太习以为常了……其实,平凡的现象中隐含着深邃的哲理……(不可或缺、隐含着深邃的哲理) 第四段: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最早研究之一)
第五段:……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语文学研究、系统研究的开始) 第六段:……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中国、语文学)
第七段:……古代印度的学者……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印度)
第八段:……古希腊……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后来罗马人……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古希腊-罗马)
第九段:……但语文学研究……其直接目的……而不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对同时代活生生的口语更是完全不感兴趣……还不是独立的学科。(不是独立的学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十段: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不再局限在古代书面语……口头的语言也得到了客观的观察描写。到19世纪……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独立)
第十一段:……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
第十二段: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这就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共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第十三段:语言既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联……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这些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对语言本体结构性质的认识。(与人类及社会密切关联、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第十四段: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是一项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4 依据关键句,抓住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思维过程,从而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用助于引导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简洁度和准确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刘智斌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
[2] 托尼·巴赞.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周孟战(1970-),男,湖南永州,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