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浙江省平湖中学破土文学社
潘冰梦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大概只有项羽吧,才能让这样一个高洁的女子羡慕崇拜并追随。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项羽“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一幕幕历史画面在眼前展开:霸王举鼎,气压万夫;雍丘之战,斩首李由(李斯之子);巨鹿之战,有勇有谋,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打破秦军;统帅诸侯,裂土分封;恩威并用,将诸侯联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彭城之战,计划之疯狂大胆,令人骇然„„然而,正待“直挂云帆济沧海”,急流勇进,一鼓作气,痛饮庆功酒时,却大势逆转,落得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因无颜面对江中父老而自刎乌江的结局。
项羽就如一束烟花,璀璨地绽放在历史的天空,惊艳无比,却转瞬即逝。回首间,万事成空,恰似黄粱一梦,过眼烟云!
一段段传奇就此消失在历史深处。 这究竟是为什么?
哲人有言曰:“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本是一市井无赖小
民,天性洒脱不羁,可以抛家弃子,甚至喝下由自己的父亲熬成的肉汤,他什么都不在乎,除了自己的性命外无所畏惧。但他能忍辱负重,对身边智囊团的劝谏言听计从。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而项羽,身体里流淌着贵族的血液,生性高洁,不愿以卑鄙的手段去获取所谓的成功。他太感性柔情了,竟然纵容出卖他的项伯;他太自负了,因而轻易就被刘邦的示弱蒙骗;他太优柔寡断了,不能当机立断,因此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他太刚直天真了,不愿乘人之危,竟然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为自己留下终身祸害;他又太刚愎自用了,智谋多端对他忠心耿耿的范增都因此负气离他而去„„
哲人又有言曰:“选择决定命运。”刘邦能得天下,只因他万般皆弃只为江山,为此宁肯浑身污迹为天下人所不齿。项羽只为尊严,他选择以正当的方式纵横驰骋,却因此失去了天下。
司马迁评价项羽道:“大政皆由羽出,号称西楚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近古以来未尝有”的“有”,正是项羽的冲天豪气和勇气,正是他铮铮男儿的英雄本色。
世人皆道项羽为英雄,就应知英雄不宜做帝王。英雄不可能也不会被帝王的高位缚住自己的手脚,不会大玩帝王的权术,那么英雄便注定只能是王位争斗中的失败者。中国历史上不乏帝王,在巨大的权利、荣耀的引诱下,总会有一代
一代的皇帝。但英雄不同,这两个字,与权力无关,与利益无关,它有的,只是责任、原则、负担,还有顶天立地的人格、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缺少的就是拥有这些品质的英雄。浩浩正气,无愧于心,不为权势而动摇内心的信念,不做作,不虚伪,项羽要做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哪怕他是一个失败者!
那段历史已然远去,谁都无法改写。战神一般的人,项羽的鲜血热烈澎湃,浸透了征衣,奔腾进乌江,染红了夕阳。这乌江水,从此有了精魂,咆哮着,冲掩落日下的最后残戈„„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项羽用他的鲜血涂抹出人生最浓厚的一笔。作为一个过客,我无法扭转命运的车轮,我只能站在乌江边,让自己的心随江水不停地激荡着,翻腾着,传颂他的传奇、他的霸气、他那令人惊叹的一生。
【简评】这是篇散文体的读后感,作者怀着对项羽的崇敬之情,回顾了项羽的光辉历史,并对他由盛而衰的命运很不解,进而对之进行追问,得出了这源自他性格和选择不当的结论。本文文思清晰,不足之处是缺乏相关的典型事例,使得论断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文末作者直接抒情,赞美了项羽人格的伟岸高大,情感浓烈,感染力强,但是,由于全文没有对项羽展开具体论述,因而,读者对项羽“一个大写的人”的特点没有具体的感知。
【他山之玉】
同是反秦起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起义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机智、狡诈的刘邦,为了笼络人心,制造了“斩白蛇”的传奇剧情来表明自己是个真命天子。而项羽则光明磊落,他是靠着一种冲天的豪气和盖世的力量,以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来震慑天下的。项羽豪迈不羁的性格,使他在自刎之前,从容不迫,演绎出了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情节。特别是不肯过乌江的骨气把他的英雄气概推向了极致。
——马雅琴《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