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探析
作者:石新影 缪 凯 姚则会 张 晶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0期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部分,适应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正确树立成才目标、形成健康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切实加强对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探讨和实践。
大学新生在入学以后,需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树立新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大学新生往往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性,而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者,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问题,尽快帮助他们接受新的大学环境,树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这一举措不仅能影响新生群体的健康心理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而且对促进高校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突出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在新生适应教育问题上,往往将适应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管理的范畴,以思想政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和党团组织教育为主体,而组织实施也主要以思政队伍为主,对学科和专业等方面的适应教育往往不够深入和具体。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宽适应教育的视野和空间,扩大适应教育受众群,构建适应教育的新局面。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指通过专门指导和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各种负面因素,促进大学新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的问题
2008年,笔者所在高校对新生的大学适应状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很多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生活环境变化产生的不适应
新生离开家庭进入大学,首先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在此之前都是住在家里,生活上的事务都由父母打理,而大学生活是集体住校生活,进入大学后他们要适应大学集体生活,并且要自己动手处理生活琐事。这种生活上的反差可能造成他们的不适应,许多新生因而出现了生活难以自理、个人主义等问题。 (二)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接受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完成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为主,学生易于学精学透。而进入大学以后,首先教师上课主要以介绍重点、难点为主,其他相关内容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课下自学。其次,大学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课下交流很少,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老师解答。再次,目前很多大学都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新生对此感到很陌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如何选课一头雾水,更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大学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使不少新生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很长时间内难以适应。在我们的调查中,57.5%的新生坦言自己存在学习困难。 (三)理想目标缺失造成的不适应
中学阶段升学的压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简单明确,且动力十足。而在进入大学后,高考的重负骤然除去,宽松的大学氛围、全新的环境带来的新奇和困惑使不少学生一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对于考研和就业的选择他们还无从把握。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是最大的苦恼。这种理想目标的暂时性缺失和高考后急于放松的心态,容易造成新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惧学的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四)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进入大学以后,学生要学会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环境、拥有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学生和谐相处,要学会与老师沟通交流,要面对较之中学阶段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少新生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并因此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那些来自家庭条件相对贫困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因而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更加明显。
针对新生中存在的大学适应问题,笔者所在高校自2008年开始,对一年级新生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启航工程”。此项工程,是针对大学新生实施的一项入学教育系统工程,目的是通过一年左右时间,通过对新生开展大学适应教育、专业入门教育和自主学习教育等,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掌握大学学习特点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把握人生关键阶段,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二、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原则
(一)确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大学新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新生能否走出中学期间的环境,适应大学期间的现实环境和大学后的未来环境,取决于他们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而在这一点,在以往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外界的助力上,即帮助适应,而未引导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实践相关的适应和超越计划。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新起点,就是既要注意到大学新生对环境的适应,更要注意到他们作为教育对象在适应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新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学会创造和改变环境,进而达到超越的目的。 (二)坚持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建构应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即把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模式的建构与操作是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动态性原则,各模式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运动变化的,包括模式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模式本身与其他模式之间,模式正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调整内部要素和层次,以保证模式功能的更好实现;系统优化原则,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模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大,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组织机构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优化建构,保证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建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在适应教育载体的选择、内容的安排、整体模式建构等方面,把适应教育的目的贯穿始终,并注重目的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坚持目的的方向性,即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活动必须把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新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重要的形成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还处在极不稳定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导,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及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客观的定位自我,科学地规划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动力。具体的就是要在入学教育中,务必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重点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勤奋读书,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新生的心理特点和适应问题,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我校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和座谈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个人档案等工作。同时,通过开通心理健康热线、约谈等方式,不定点、不定期地对新生进行心理调节,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正确评价自我,控制调节情绪,培养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防范、自我保护,从而使新生从心理上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文化环境熏陶
环境熏陶就是要将新生适应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中,通过创设良好环境的方法,实现适应教育的一种模式。著名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乃在于她日积月累积淀起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产生的持续不衰的影响。大学正因其文化精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大学之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所在。校园环境文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大学生启航工程活动中,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校情展览,促进广大新生对学校的历史、变革、发展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激发新生的爱校热情、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学生会、社团成员组织各项迎新日的志愿服务活动,向新生发放宣传单页、新生手册,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设施,介绍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引导,切实解决新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通过“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新生运动会”、“暑期社会实践”等针对大学新生的各类活动,鼓励新生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延伸和丰富针对新生的“第二课堂”教育。 (四)主题活动引导
主题活动引导,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如以组织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开设专场报告会和朋辈教育的形式,通过他们的人生感悟、学习心得和社会经历的介绍,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主题班会,组织新生参加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促使新生接受和内化大学的文化信息,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五)专业兴趣培养。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基本背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有重要作用。为了培养新生的专业兴趣,安徽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启航工程”专业教育课程1个学分,通过遴选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教师主讲,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精选课程内容,启发新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倡导开放专业教育,邀请知名学者、教学名师和优秀校友作专题讲座,加深新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大学生启航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利用 “磬苑讲坛”、“迎新活动”、“校情校史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生”工作等方式,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问卷调查显示,通过一年的适应教育,有95.5%的同学表示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对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过渡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促进大学新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作用。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适应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准确把握学习规律,正确树立成才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都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要意义。安徽大学在开展的“大学生启航工程”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对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模式开展进一步的探析。
参考文献:
[1]尹秀云,周立新.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9(5).
本文“接受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教学质量工程经费(40050079)资助”。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