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2020-06-23 来源:钮旅网
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提优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朗润( rùn)起来了,水涨(zhàng)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他们也并不着( zhuó)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shá)还希望别的呢!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jié)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ān)护妇。

D.呼吸变得畅(chàng)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唇。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C.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在创作中始终追求一种宁静________、清新淡雅的境界,其画作有一种大朴之美。②2020年春耕时节,宝鸡市太白县种菜能手杨锦龙毫无________地通过网络向乡亲们传授漂浮育苗技术。

③我们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历经代代________,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④疫情期间,不少学校提前启动调整方案,学生的________成为此次调整方案的风向

标。A.安适 保持 传递 感受 B.安详 保持 传承 经受 C.安详 保留 传递 经受 D.安适 保留 传承 感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5.请参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带给我们清新和美丽的同时,也激起我们诗意的情趣:辣椒红了,闪一园火苗;枫叶落了,飞满天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意出现时,总是让人为之深深陶醉。 6.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盛夏时节,美丽的博斯腾湖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诗。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日,学校开展“古诗词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结束后,你班决定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再设计两种与古诗词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活动一:诗词诵读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 (3)受你班古诗词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7年级(3)班也举办了古诗词经典诵读比赛,下面是他们班的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概括其主要内容,向本班同学传递这一信息。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班于4月12日至14日开展了以“古诗词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本次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 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8.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

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滴溜滴溜地转。

⑦初冬,拔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0.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锹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时候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却宁愿待在家门外边。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和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它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它们的千姿百态。当它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它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丛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金秋,告别那喧嚣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作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

A.第②段的画线句只运用了拟人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大树的辛苦。 B.第⑤段画线的词语“稀稀拉拉”表现了北方初冬的荒凉。 C.“清明的心弦”指的是我心中对北方冬天热热闹闹的感受。

D.本文通过对大树、水、大地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对北国初冬的喜爱之情。 11.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北方初冬中水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⑤段写冷食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

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乌和呜;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

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本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使用对象等角度进行选词:第一组:“安适”指安静而舒适。“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根据句①中的“宁静”“清新淡雅”可确定选“安适”。第二组:“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留”指保存不变;暂时留着不处理;留下,不拿出来。根据句②的语境可确定选“保留”。第三组:从搭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请以“我终于学会了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家务或生产中某项劳动技能的一个述宾短语,抑或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某种品质、素养、精神等,然后再作文。(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1.D A.“涨”是多音字,此处应读zhǎng。B.“着”是多音字,此处应读zháo。C.“髻”应读jì。

2.C A.“草从”应为“草丛”。B.“摇蓝”应为“摇篮”。D.“化了装”应为“化了妆”。

3.D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首先明确各项近义词的意义及细微差别;

的角度考虑。与句③中“艺术”相搭配的应该是“传承”。第四组:根据句④中的“学生的”可确定选“感受”。故选D。

4.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B.“发扬”和“特征”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具有”。C.否定不当,去掉“不”。D.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5.答案:(示例1)梨花开了顶一头白雪 (示例2)柑橘红了点一树灯笼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通读语段,首先明确“激起我们诗意的情趣”是总领句;然后分析画线部分,明确例句采用了比喻修辞,仿写句式应为“××(自然事物)+动词/形容(一个字)+了,动词(一个字)+数量词/名词+名词”;最后组织语言,用上比喻修辞进行仿写即可。

6.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2)枯藤老树昏鸦(3)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4)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默写能力。(1)(2)属于直接型默写,注意“藤”“鸦”等字的正确书写即可。(3)(4)属于理解型默写,要根据提示语中的关键信息确定诗句,还要注意不要将“生”误写成“升”。

7.答案:(1)(示例)诗词沁人心脾 经典浸润人生(2)(示例)诗词诵读技巧分享

会 诗词诵读好处大家谈(3)(示例)同学们,7年级(3)班开展了古诗词经典诵10.D A.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大树的辛苦。B.“荒凉”错误,不读比赛活动。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紧扣活动主题“古诗词经典诵读”进行拟写,同时要考虑宣传标语的简洁性和号召力,注意字数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活动策划能力。注意题干要求,语言表述上要简洁明了,还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口语表达能力。本题可抓住“我班于4月12至14日开展了以‘古诗词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一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开展了”“古诗词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向本班同学传递这一信息时要有称呼,并指明活动方是7年级(3)班。

8.答案: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察把握诗句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描绘出尾联所表现出的画面,再结合“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的背景把握蕴藏在其中的情感。“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9.答案: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男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本题考察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首联描写北雁南归至大庾岭而回,颔联写作者由此想到自己的处境: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而自己却要继续南行。两联由此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悲苦凄凉心情。

是荒凉,是大地此刻休整的清闲,人少。C.“热热闹闹”错误,“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通过对文中初冬景物的话写,可知表现的是宁静。 11.答案:明澈淡远、平静.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细读第④段,从文中摘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12.答案:将以前的排队争购与现在的冷清做对比,突出北方初冬的安闲。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第⑤段“连冷食店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说明以前冷食店的啤酒与雪糕是被人排队争购的,现在的冷清与以前的排队争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北方初冬的安闲,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3.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内容上:表达了我对北方初冬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此段结构上,“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照应标题,结构严谨;内容上,此段运用了抒情的方式,“我真喜欢”表达了“我”对北方初冬的喜爱之情。

14.答案: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水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要读懂第①段的大意,根据其内容特点考虑作用。本文标题是“燃烧的木棉花”,文章主要写的也是“木棉花”。第①段“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写出了木棉花生长的环境,这是从侧面描写木棉花。“湍急时……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柔和的景

致”极好地表明生长在这一环境中的木棉花也具有了环境赋予它的特点。

15. 答案:①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②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③瞬间绽放,勇敢热烈。④晒干后可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⑤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花的怀念之情,“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引出下文所写到的木棉花对坐着的陪伴。 18.[例文]

气度。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文中第②段有“挺立…俊逸挺拔”词语,这是写木棉花树的外形特点;第③段有“满树的鲜红与艳丽”,这是写木棉花的花朵颜色,有“瞬间绽放”“英雄花”,这也是木棉花的特点之一;第④段有“俊俏而大气”“硕大而肥厚”,这是写木棉花的花形特点;第⑤段有“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这是写术棉花的实际用途;第⑥段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这是写木棉花的精神品质。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答案。

16.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首先确定使用的修辞手法“陪伴”“疲惫”等词可看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出的木棉花树对金沙江的意义。

17.答案:①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②内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文段的作用一般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该段是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总结上文,表达对乡村生活和木棉

我终于学会了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熟悉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是一个炎热夏日的星期天,似乎是天气影响了我的心情,我变得急躁又易怒。因为一些小事,我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我重重地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想去理会这一切。

过了一会儿,母亲来敲门了,说道:“别生气了,我们一起去医院看望外公吧。”外公前几日因为身体不舒服住进了医院,我平时上学也不能总去看望他,听到母亲的话,我打开了房门,跟着母亲准备去医院。

刚一走进病房,便看见桌子上的饭菜还未动过,这显然是外婆刚买的。见我们来了,外公外婆脸上开始洋溢出笑容。母亲询问了外公这几天的情况后,便拿起勺子给外公喂饭。

母亲每舀起一勺饭,都会轻轻地摇晃几下,等到不那么烫了才喂外公吃下。母亲的动作是那么轻柔,看着母亲照顾外公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什么。

吃完饭,母亲又开始削苹果。母亲将削好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告诉外公待会儿想吃时可以直接吃。我知道,这些细微的事情里都是母亲对外公的爱啊!

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深深地愧疚,我是多么不该啊!母亲生我育我,含辛茹苦将我养大,我却不知感恩,还为一件小事与母亲吵架。我为什么不能像母亲关心外公那样多关心一下母亲?我为什么不能多为母亲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想到这些,我内心就充满歉意。

世间因感恩而美好,因感恩而充满爱。不懂得感恩的人无法享受真情带给他的快乐,亦无法用真心去关怀他人。我们每个人,不管对待父母还是朋友,或是其他亲人,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回到家后,我默默地为母亲端去一杯茶……

[点评] 小作者匠心独运,以题目概括全文内容,引人深思。文章开篇引出自己和母亲的争执,为后文“懂得了感恩”做了良好的铺垫。结尾用议论的语言深刻点题,深化了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