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2、 3、 )
4、 5、 6、 7、 8、 9、 10、11、12、13、污染大气中的·OH主要来自于亚硝酸的光解。(√)
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是形成伦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 )
一般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 kJ/mol,因此波长大于700 nm的光量子就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气溶胶可作为活性凝结核参与成云过程。 ( √)
光化学反应的总量子产率可能大于1,甚至远大于1。 (√ )
氟的生物活性度不高,对许多生物都没有明显的毒性。 (× )
大气化学是直接或间接地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引起的。 (√ )
海陆风及城郊风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
对流层中SO2 的转化去除不是靠光解反应。 ( ×)
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与酸雨之间不存在实际关系。 (× )
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 (风向、风速)和气温的影响。 (× )
光化学烟雾发生时往往白天、夜间均会连续出现。 ( ×)
中国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 ( √)
(√
14、 海陆风及城郊风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
15、 一般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 kJ/mol,因此波长大于600 nm的光量子就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 )
16、 一般大气层越稳定,则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
17、 对流层的臭氧浓度南半球比北半球高。 (× )
18、 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与酸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 √)
19、 大部分碳氢化合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 )
20、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相比较而言,开放程度大的链烯烃活性高于较为封闭的环烯烃,含有氧原子的碳氢化物活性高于链烷烃。 ( √)
21、 大气中的非甲烷烃极大部分都来自天然源。 ( √)
22、 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则会很快被光解消失。 ( ×)
23、 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则会长期滞留。 ( √)
24、 物质发生光分解反应时,分子的化学键能越小,需要光子的波长越短。 (× )
25、 硫酸型烟雾发生时往往白天、夜间均会连续出现。 ( √)
26、 光化学反应的总量子产率总是小于初级量子产率。 (× )
27、 大气中的非甲烷烃极大部分都来自人为源。 (× )
28、 物质发生光分解反应时,分子的化学键能越大,需要光子的波长越短。 (√ )
29、 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 √)
30、 中国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硝酸盐。 (× )
31、 山谷风有利于山谷地区的污染物扩散。 (× )
32、 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 (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
33、 氟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对许多生物具有明显的毒性。 ( √)
34、 在纯的NO2光解体系内,总量子产率大于初级量子产率。 (√ )
35、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一项重要气象因子。 (√ )
36、 单个初级过程的初级量子产率不会超过1,只能小于1。 (√ )
37、 逆温将会使大气的状态更为稳定,更加明显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
38、 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子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 (√ )
39、 光化学反应的总量子产率不会超过1,只能小于1。 (× )
40、 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但其氧化作用却较弱。 (× )
41、 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也具有强氧化作用。 ( √)
42、 在NO2光解体系中存在O2,则总量子产率小于初级量子产率。 (√ )
43、 对流层臭氧的浓度随纬度、经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 ( √)
44、 硫酸型烟雾一般发生在白天,夜间消失。 ( ×)
45、 对流层和平流层中SO2 的转化去除主要靠光解反应。 (√ )
46、 氟化物主要以气体和含氟飘尘的形式污染大气。 (√ )
47、 CO2是大气中唯一能够由天然源排放而造成高浓度的气体。 ( ×)
48、 不论液相、气相均能发生自由基反应,且产物常为另一个自由基。 (√ )
49、 甲烷是大气中唯一能够由天然源排放而造成高浓度的气体。 ( √)
50、 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白天,夜间消失。 ( √)
51、 硫酸型烟雾一般发生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和日光弱的天气条件下。 (√ 第三章
1. 决定水体中生物的范围及种类的关键物质是二氧化碳。 ( × )
2. 当水体无溶解氧、有机物含量丰富时,有机物质的电位则为决定电位。( √ ) )
3. 水体中的腐殖酸能加速有机物如PCB、DDT和PAH的迁移和分布。 ( × )
4. 在水环境中,配合离子和有机低分子的专属吸附作用都特别强烈。 ( × )
5. 决定水体中生物的范围及种类的关键物质是氧。 (√ )
6. 持久性污染物水溶性差,而脂溶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 ( √ )
7. 水体中金属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则一般配合物越稳定。 ( √ )
8. 天然水中若有S2-存在,则许多重金属都能和其结合沉淀。 ( √ )
9. 水环境中存在S2-,几乎所有重金属均可从水体中除去。 ( √ )
10. 水体与大气接触再复氧的能力是水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 )
11. 厌氧性湖泊,湖下层的元素都以还原形态存在。 ( √ )
12. 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酸的配合物形式存在。 ( √ )
13. 水体中金属离子的单齿配位体比多齿配位体稳定。 ( × )
14. 天然水环境,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 ( √ )
15. 当溶质浓度范围固定时,水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颗粒物浓度增大而增加。 ( ×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6. 27. 28. 29.
一般金属化合物在水中的迁移能力可以用溶解度来衡量。 ( √ )
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随其pH减少而降低。 ( × )
水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增加。 ( × )
水体中金属离子的多齿配位体比单齿配位体稳定。 ( √ )
在水环境中,有机离子和无机高分子的专属吸附作用都特别强烈。 ( √ )
光量子产率与所吸收光子的波长无关。 ( √ )
水体的pH、Eh对腐殖酸和重金属配合作用的稳定性无影响。 ( × )
持久性污染物水溶性差,脂溶性弱,不易在生物体内累积放大。 ( × )
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MnO2催化而彻底光解。 ( × )
腐殖酸能键合水体中的有机物如PCB、DDT和PAH,从而影响它们的迁移和分布。
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 ( × )
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有机物是“决定电位”物质。 ( √ )
厌氧性湖泊,湖下层的元素都以氧化态存在。 ( × )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服从Henry定律,但溶解于水中的实际气体
(
的量,可以大大高于Henry定律表示的量。 ( √ )
30. 在用氯化作用消毒原始饮用水过程中,腐殖质的存在,可以形成可疑的致癌物质——三卤甲烷(THMS)。 (√)
31. 天然水环境,有机物是“决定电位”物质。 ( × )
32. (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当溶质浓度范围固定时,水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颗粒物浓度增
水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减少。 ( √ )
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随其pH减少而增大。 ( √ 水体的pH、Eh等都影响腐殖酸和重金属配合作用的稳定性。 ( √ )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TiO2催化而彻底光解。 ( √ )水合氧化物胶体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专属吸附作用。 ( √ ) 生物降解作用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 ( √ ) 光量子产率与所吸收光子的波长有关。 ( × ) 一般情况下,天然水中存在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甲烷等。 天然水中各种矿物质的溶解度和沉淀作用遵守溶度积原则。 ( √ )
大而减少。
( √ ) )
42. 光量子产率小于或等于1。 ( √ )
第四章
1.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与金属离子的性质及胶体种类无关。 (× )
2. 农药对光的敏感程度是决定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短的重要因素。 ( √ )
3. 土壤粘土矿物的含量越多,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移动的距离越小。 ( √ 4.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体越松软,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移动的距离越大。(× 5. 金属硫蛋白(MT)是动物和人体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 ( √ )
6. 农药与土壤间的吸附系数越大,则农药在土壤中的质体流动距离越小。 ( √ )
7.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与金属离子的性质及胶体种类有关。 ( √ )
8. 1、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是根际高于土体。 ( √ )
9.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移动的距离越小。 ( √ )
10. 金属结合肽是动物和人体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 ( × )
11. 土壤粘土矿物的含量越多,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移动的距离越大。 ( ×12.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是下层土高于上层土。 (× )
)
)
)
13. 农药与土壤间的吸附系数越小,则农药在土壤中的质体流动距离越小。 ( × )
14. 植物络合素(PC)、金属结合肽与细胞内重金属结合,可提高金属离子的活性,增强其毒害作用。( × )
15. 植物络合素(PC)、金属结合肽与细胞内重金属结合,可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 (√)
16.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是上层土高于下层土。 ( √ )
17.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是土体高于根际。 ( × )
第五章
1. 消化管是人体吸收污染物质最主要的途径。 ( √ )
2. 呼吸管是人体吸收污染物质最主要的途径。 ( × )
3. 环境氧分压越低,微生物反硝化越强。 ( √ )
4. 非脂溶性高解离度的污染物质经膜透性好,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部。5.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弱及在小肠内浓度越高,被人体小肠吸收的速度也越快。 6. 非脂溶性的污染物质经膜透性好,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部。 ( 7.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常设反硝化装置使气态无机氮逸出。 ( √ )
(×) (×) × )
8. 水溶性小、脂溶性大的化合物,胆汁排泄良好。 ( × )
9. 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各机体外转运的器官以肾和肝胆为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 20. 环境中砷的微生物甲基化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都可发生。( √ )
蓄积部位中的污染物质,常同血浆中游离型污染物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 √ ) 人体的血流速度越大,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速率越大。( √ )
高脂溶性低解离度的污染物质经膜透性好,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部。 ( √ ) 甲基汞容易被生物吸收而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放大。 ( √ )
水溶性大、脂溶性小的化合物,胆汁排泄良好。 ( √ )
人体的血流速度越小,肠粘膜两侧污染物浓度梯度越大,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速率越大。)
无机汞化合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部。 ( × )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强及在小肠内浓度越高,被人体小肠吸收的速度也越快。( √ ) 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放大。
甲基汞合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很难进入脑部。 ( × )
(
()
21. 污染物在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 √ )
22.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弱及在小肠内浓度越低,被人体小肠吸收的速度也越快。 ( × )
23. 肾排泄和胆汁排泄都是污染物质的重要排泄途径。 ( √ )
24. 肝、肾细胞内含巯基氨基酸的蛋白,易与锌、镉、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金属硫蛋白复合物,显着降低重金属的浓度。 ( × )
25. 肝、肾细胞内含巯基氨基酸的蛋白,易与锌、镉、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金属硫蛋白复合物,显着增加重金属的浓度。 ( √ )
26. 进入人体的污染物质难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质结合。 ( × )
27.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强及在小肠内浓度越高,人体消化道吸收污染物也越快。 ( √ )
28. 无机汞化合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很难进入脑部。 ( √ )
29. 污染物质都会沿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放大。 ( × )
30. 人体的血流速度越大,肠粘膜两侧污染物浓度梯度越大,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速率越大。 ( √ )
31.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弱及在小肠内浓度越低,人体消化道吸收污染物也越快。 ( × )
32. 33. 34. 35. 36. 37. 38. √ 39. 40. 41. 42. 43. 44.
酶促反应的竞争抑制不能通过加大底物的浓度来解除。 ( × )
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弱及在小肠内浓度越高,人体消化道吸收污染物也越快。 ( × )
酶促反应的竞争抑制可以通过加大底物的浓度来解除。 (√ )
酶促反应的非竞争抑制可以通过加大底物的浓度来解除。 ( × )
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各机体外转运的器官以肾和大肠为主。( × )
酶促反应的非竞争抑制不能通过加大底物的浓度来解除。( √ )
胆汁排泄是原形污染物质排出体外的一个次要途径,但为污染物质代谢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甲基汞脂溶性小,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代谢消除。 ( × )
甲基汞合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部。 ( √ )
污染物质常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质结合。 ( √ )
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主动转运为主。 ( × )
人体的血流速度越小,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速率越大。( × )
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 √ )
第六章
()
1. 单氯到四氯代联苯均可被微生物降解,高取代的多氯联苯不易被生物降解。 ( √ )
2. 土壤及组分对汞有强烈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 √ )
3. POPs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 √ )
4. 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故大气中的二甲基汞较多。( × )
5.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当pH>9时,CdCO3是其主要存在形式。 ( √ )
6. 高取代的多氯联苯较易被生物降解。 ( × )
7. 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 √ )
8. 在潮湿空气中汞的挥发性比在干空气中大得多。 ( √ )
9.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厌氧的水体环境中,在多都转化为难容的CdS。 ( √)
10. 河流中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汞,进入海洋后会使河口沉积物中汞含量显着增大。 ( × )
11. 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中PAH成分比工业锅炉的更多,污染更大。( √ )
12. 大气和降水中砷的含量与污染状况有关。 ( √ )
13. 通常海洋动物体中的砷含量低于陆地或淡水动物体的含量。( × )
14.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氧化性淡水体中,主要以CdCO3形式存在。 ( × )
15.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厌氧的水体中,主要以CdCO3形式存在。 ( ×)
16.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氧化性淡水体中,主要以Cd2+形式存在。
甲基汞非常容易和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起作用。 ( √ )
PCBs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少,而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却很高。 ( √ )
通常海洋动物体中的砷含量高于陆地或淡水动物体的含量。( √ )
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容易被光解,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 ( √ )
水体pH较高时,汞易生成甲基汞。 ( × )
水体隔污染的特点之一是价态总是保持在+2价。 ( √ )
水中镉的浓度随水的深度增加而下降。 ( √ )
土壤的Eh降低,pH 值升高,砷的溶解度增大。 ( √ )
PCBs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多。 ( × )
PCBs可引起人体的皮肤溃疡、痤疮、囊肿及肝损伤、白细胞增加等症。 ( √ )
27.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 √ )
28. 多氯联苯中含氯原子数量越少,越容易被生物降解。 ( √ )
29. 水圈中表层和中层的砷浓度较高,深层和低层砷浓度较低。( × )
30.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会引起温室效应和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 √ )
31. 甲基钴胺素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 )
32. 多氯联苯代谢作用发生转化的速率随分子中氯原子的增多而升高。 ( × )
33. 浸水土壤中可溶态砷含量比旱地土壤中高。 ( √ )
3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在浓度高时,可能破坏水体微生物的群落。 ( √ )
35. POPs能够在生物器官的脂肪组织内产生生物积累,沿着食物链逐级放大。 ( √ )
36. 表面活性剂可促进不溶性有机物的乳化、分散,增加废水处理的困难。 ( √ )
37. 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较易排泄,但当汞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则很难排出体外。( √ )
38.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海水中主要以CdClx2-x形态存在。 ( √ )
39. 土壤Eh和pH值对砷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 ( √ )
40. 在pH>4 的水体中,Cr3+ 开始沉淀,接近中性时沉淀完全。( √ )
41. 水中镉的浓度:随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 × )
42. 镉对人体肾脏、肝脏、骨骼、血液系统、新陈代谢有较大损害作用。 ( √ )
43. 甲基钴胺素是汞生物甲基化的必要条件。 ( √ )
44. 释放到大气中的 PAH 存在于固体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 √ )
45. 一甲基汞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 ( √ )
46. 多氯联苯代谢作用发生转化的速率随分子中氯原子的增多而降低。 ( √ )
47. 隔污染时的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在海水中主要以CdS形态存在。 ( × )
48. 多氯联苯中含氯原子数量越多,越容易被生物降解。 ( × )
49. 进入平流层的卤代烃污染物会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同时造成臭氧层损耗。 ( √ )
50. 水体隔污染的特点之一是价态随环境氧化还原性和pH的变化而变化。 ( × )
51. PCBs的生物降解性能主要决定于化合物中碳氢键数量。 ( √ )
52. 土壤的Eh降低,pH 值升高,砷的溶解度减小。 ( × )
53. 在干空气中汞的挥发性比在潮湿空气中大得多。 ( × )
54. 河流中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汞,进入海洋后会发生解吸,使河口沉积物中汞含量显着减少。 (√ )
55. 水圈中表层和中层的砷浓度较低,深层和低层砷浓度较高。( √ )
56. 酸性条件下,水体中的Cr(Ⅵ)可被Fe2+、硫化物等还原为Cr(Ⅲ)。( √ )
57.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环境的Eh和pH有关。 ( √ )
58. 二甲基胂和三甲基胂虽然毒性很强,但在环境中易氧化为毒性较低的二甲基胂酸。 ( √ )
59. 大气和降水中砷的含量与光致转化作用有关。 ( × )
60.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 ( √ )
61. PCBs可引起人体致癌,还可通过母体转移给胎儿致畸。 ( √ )
6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在浓度高时,可能破坏水体微生物的群落。 ( × )
63. 随石油污染物进入水体或土壤中的PAH 可参与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 √ )
64. 进入平流层的卤代烃污染物会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不致造成臭氧层损耗。 ( × )
65. 食品经过炸、炒、烘烤、熏等加工之后也会生成PAH。 ( √ )
66. 浸水土壤中可溶态砷含量比旱地土壤中低。 ( × )
67. 在pH>4 的水体中,Cr6+ 开始沉淀,接近中性时沉淀完全。( × )
68. 无论是好氧条件还是厌氧条件,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都能发生。( √ )
69. 甲基汞不易与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起作用。 ( × )
70. 镉会阻碍人体对Ca的吸收,导致骨质松软。 ( √ )
71. 隔污染时的价态总是保持在+2价,但其络合基团受水化学条件影响较大。72. POPs不能在生物器官的脂肪组织内产生生物积累。 ( × )
73. 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Cr(Ⅵ)可被Fe2+、硫化物等还原为Cr(Ⅲ)。( ×74. 硒(Se)对镉的毒性有一定拮抗作用。 ( √ )
75. PCBs的生物降解性能主要决定于化合物中氯原子数量。 ( × )
76. 镉中毒时会导致输尿管排出蛋白尿。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