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号文政策解读

2023-12-15 来源:钮旅网


实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彻底改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面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

1

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空间布局

——黔中经济区。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黔北经济协作区。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积极构建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航天等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轻工、旅游等产业。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

——“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关键词】交通

2

【意见确定】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举措】实施推进铁路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促进民航和水运发展、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等“五大”工程。

【亮点】规划研究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黔江经贵阳至河口、都匀经凯里至黔江、兴义至永州等铁路,逐步形成新的对外通道。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贵州境内路段,推动都匀至西昌、毕节至兴义、成都至遵义等公路项目建设,打通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通道。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改扩建铜仁等机场,建设遵义、黄平等机场,研究建设仁怀茅台机场,开展黔北、威宁、罗甸等机场前期工作。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道,建设支线管网,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加快城市光缆宽带接入,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

【解读】 大交通支撑大发展

交通是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全省综合交通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发展基础差,全省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意见》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支持我省优先发展交通,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意见》将我省定位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突破国家既有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等各专项交通发展规划,在交通路网布局、项目规模等方面对我省给予很大倾斜支持。拟支持建设的铁路达4500公里左右,超过现有铁路里程2倍;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超过现有高速公路里程1倍,大量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也将在近几年加快实施改造,路网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贵阳龙洞堡机场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枢纽空港加以重点发展,全省机场布局在国家原规划“一干十支”的基础上新增规划3个支线机场,形成“一干十三支”格局,同时,航空客货运输也将在国家支持下得到加快发展;全省水运资源也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等通达长三角、

3

珠三角地区的黄金水运通道建设加速推进。总之,《意见》以全国甚至国际的视野看待我省交通发展,力求尽快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交通纽带。5至10年后,全省四通八达、人便其行、货畅其流、高效衔接、运力强大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将正式形成,足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水利生态

【意见确定】坚持把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举措】实施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突出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四大”工程。

【亮点】积极推进夹岩、黄家湾、五嘎冲、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项目,到2020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59.4亿立方米。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大草山草坡治理力度,扩大退牧还草重点县范围,支持贵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进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高单位面积治理补助标准,到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把石漠化治理与解决好农民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研究论证生态搬迁工程。推进城镇和

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危险废物处理以及锰汞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解读】 探索贫困地区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

《意见》指出:“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贵州省

4

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简称《规划》)后,再次强调要加强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全面实施《规划》是打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规划》确定“积极推进夹岩、黄家湾、五嘎冲、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项目,到2020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59.4亿立方米。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并明确“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加强水源地和湿地保护。增加造林和抚育任务。对生态位置重要的陡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到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这对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现状看,贵州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仍是制约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据预测,2015年、2020年全省需水量缺口分别为40.9亿和60.6亿立方米,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159.4亿立方米,人均389立方米;有效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施《规划》是探索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贵州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基本农田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的石漠化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利建设滞后、生态恶化、石漠化严重、发展方式粗放,是造成贫困的根源,必须从水利建设、生态改善、石漠化治理等根本问题入手,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从全局看实施《规划》是构筑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遏制住石漠化扩展势头,生态环境脆弱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量,事关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中国两大经济引擎——“长三角”、“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

【意见确定】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5

【举措】实施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发展资源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亮点】加强煤资源勘查,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加快建设六枝、织金、安顺三期、清江等一批大型坑口电厂和路口电厂。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新能源。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培育发展冶金、风电、农业机械等特色装备。依托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航天产业。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建设光伏产品研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入推进“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六盘水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支持组建贵州银行、茅台集团财务公司。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

【解读】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省产业发展速度慢、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幅窄、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加剧了与其他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我省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为充分利用好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意见》中将我省明确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并将“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省煤、磷、铝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能源工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有利于发展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产业,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依托“三线”老工业基地和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等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

6

航空航天、能矿及工程、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装备制造业;依托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品牌带动等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白酒、茶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轻工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众多著名旅游景点以及多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为我省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

【意见确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举措】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亮点】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饮水、道路、供电、沼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等等。

【解读】 并行不悖地推进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7

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贵州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总体上看,贵州城镇体系还在完善和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大中小功能协调配套的城镇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低于全国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三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弱,部分县城和重点镇人口也比较少,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广大农民的吸纳能力不够,对广大农村的带动能力不强。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意见》充分肯定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强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特别提出,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这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一脉相承。基于贵阳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贵阳市的发展定位,有助于贵阳提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带动全省加快实现跨越。《意见》提出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区域间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形成全省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贵州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弱的状况,《意见》提出了交通、给排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尤其是突出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这将有利于加强各市州之间的横向联系,深化区域合作。三是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省城镇化的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为确保贵州工业化进程沿着健康有序轨道科学推进,《意见》提出要规范发展产业园区,提出“三个支持”: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将有利于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

8

了促进城乡统筹的重点工作,强调“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发展城郊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提出在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有助于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从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强调要“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提出全面推广我省富有成效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这将有助于缩小我省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关键词】现代农业

【意见确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亮点】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贵阳、遵义、毕节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铜仁、黔东南、黔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安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黔西南、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贵阳花溪农产品、遵义虾子镇辣椒以及黔东南榕江、黔南独山和黔西南册亨蔬菜等批发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

【解读】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走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贵州地貌类型的复杂性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品种丰富,杂、

9

小、优、精,朝着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走自己特色的路子,有可能在全国农业中一枝独秀。目前,贵州农业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林牧渔比重低、经济作物比重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针对贵州农业实际,《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同时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把全省划分为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和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建设粮、畜、茶生产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草食畜牧业和马铃薯生产基地,将有助于我省农业发挥山地农业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眼于让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调既要通过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又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走一条有贵州特色的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不断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四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贵州特色农业具有阶段性上升空间和较大的富民潜力。为此,《意见》提出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还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关键词】扶贫开发

【意见确定】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

10

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举措】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建设。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等。

【解读】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1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纵向比成效显著。但横向比,与西部各省市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当前,面广量大程度深是贵州贫困问题的突出特点。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覆盖全省65个县级行政区、1150个乡、14451个村,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3.9%、79.5%和82.3%。贵州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56.8%。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国家扶贫标准计算,贵州贫困人口达1521万,无论是贫困人口总数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处于全国后列,而以麻山、瑶山为代表的极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贵州贫困问题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长期并存,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远滞后于全国30个自治州的发展水平。针对贵州贫困状况,《意见》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并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

11

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提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提出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扶贫项目。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出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贵州的投入力度,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同时,支持贵州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中人财物力,重点加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扶贫攻坚会战,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三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新思路的具体体现。《意见》提出把“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分别对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产业发展重点作了规定,尤其是提出要“编制相关专项建设规划”,这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国家将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打造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

【意见确定】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举措】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亮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15年力争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到2015年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解决小学寄宿生住宿问题。加大对贵州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安排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支持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强重点学科和重

12

点实验室建设。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专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力争到2020年千人口床位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解读】

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

《意见》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贵州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对提高全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包括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支持民族地区扩大普通高中培养能力;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扩大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增加部属师范大学在贵州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通过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贵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围绕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通过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通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健全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还要大力支持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省、市(州)两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生育水平等。

三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通过支持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民族文化遗产

13

保护和综合利用。支持贵州建设特色体育训练基地和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

四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意见》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支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劳务市场建设、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劳务合作、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提出任务,明确要求,扩大就业规模,促进民生改善。

五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意见》从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尤其是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关键词】创新合作开放

【意见确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亮点】在贵州率先开展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探索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理顺煤电等产品价格关系,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自由流通,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

【解读】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4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

《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为破解我省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制约因素,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提出了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省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效推进。同时,投资环境加快改善,招商引资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加速,外贸规模逐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体制机制不活,行政效率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意见》针对我省改革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贵州加速发展的源泉。《意见》针对我省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四大改革,对我省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从创新体制机制的角度出发,首次从国家的层面明确支持贵州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明确支持我省开展直供电试点,明确支持我省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是贵州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意见》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黔川渝开展若干重点产业合作,积极参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积极推进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建设,推进滇黔桂在西江流域航运、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合作示范基地等6个方面,对我省开展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开放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意见》对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的支持。要求我省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广阔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明确提出要支持将贵安新区建设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持我省有条件的地方设

15

立海关、综合保税区和加工贸易承接基地,支持我省建设国家级出口基地等。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关键词】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对口支援政策

【意见确定】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

【亮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贵州的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贵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补助。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支持支援方和受援方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招商引资、企业合作和利益共享。

【解读】

支持政策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

《意见》在提出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的重点任务后,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明确了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从政策内容看,《意见》突出了五大特点: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要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中央财政加大对贵州交通、水利、教育等的支持力度。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部分产业企业可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要提高对贵州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市政公用等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为扩大贵州投资规模,提出要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贵州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创业投资等。二是突出差异化产业政策。提出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优先规划布局并优先审批核准“有条件在贵州

16

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三是突出先行先试。为增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见》在多项重点任务中提出贵州要开展和推进诸多试点,在支持政策中又强调,要支持在贵州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改革试点;在贵州开展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计划指标单列管理。在毕节试验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水电税收政策。四是突出发展能力建设。明确要求要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力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是突出民生保障和改善。提出要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促进贵州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要组织东部发达城市“一对一”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市(州)等。国家对我省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第十部分,其他部分也包含了大量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有较强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意见》为我们搭建起了加快发展的政策平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逐条梳理把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把《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新政策有机衔接,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大力抓好落实,把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转变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成果,转变成全省人民的福祉。

17

战略地位: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空间布局:

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构建黔中经济区;加快建设黔北经济协作区;积极推进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大力支持“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

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

18

建设。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加大毛南族、仫佬族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和扶持苗岭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展演中心。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促进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

有序发展产业园区。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