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忏悔(chàn ) 疮疤(chuāng) 憎恶(wù) 矜持(jĭn) B. 诘问(jí) 褪尽(tuì) 滞笨(zhì) 镶嵌(xiāng) C. 哀悼(diào) 愧怍(zuò) 晌午(shǎng) 头颅(lú) D. 花骨(gū)朵 震悚(sǒng) 荒僻(pì) 颤抖(ch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竹竿 烦琐 土匪 低眉顺眼 B. 霹雳 惶恐 侮辱 大庭广众 C. 门槛 重茬 肿胀 咄咄逼人 D. 撬开 醒悟 急燥 微不足道 3.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B. 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D.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干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
异, , , , , ,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登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二山
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③⑥⑤④①② B. ④①②③⑥⑤ C. ③④①②⑥⑤ D. ④③①②⑤⑥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古诗文名句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的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逢入京使》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此意。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8.(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9.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1)旁睨而揶揄之( ) (2)卒不肯告人姓氏(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12.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其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其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4.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却“并不落寞”?
15.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二)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6.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⑥段中父亲“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描写的角度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父亲20年前对我叮嘱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名著导读。
(1)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_______图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 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可 /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22.请以“给我一个______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许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