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初探

2023-10-13 来源:钮旅网


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而占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教学,则倍受关注。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尝试着这样去做:

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是如此。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教师的组织、激发和引导。因此,对于教学的起始环节,其核心无疑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把握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一段精辟的语言描述,一场精彩的情景模拟,一张精美的课文图景……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亢奋的学习情感、积极地学习态度,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郑和远航》第二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上节课交流资料,我们知道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游航行早了114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让我们自豪地读课题——郑和远航。同时,我们还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在返回途中不幸以身殉职,让我们缅怀英雄,以沉痛地口吻来读课题——郑和远航。在饱满的激情引导下,学生不但饱含深情地读好了课题,而且激发了学文兴趣。

2.读中感悟,领会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个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显然,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入情入境的去读、理解、感悟。

在学生读通、读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朗读、自由地质疑、自由地讨论。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提倡,并加以引导、分析。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对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创造性地提问,给予表扬,并组织大家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使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积淀等因素,对文本的感悟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梳理、归纳。对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实际,引导学生读后再悟,悟后再疑,提高“悟”的质量,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一学生提到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这句话怎样理解?其间,有学生联系到了霍金、海伦·凯勒……谈了自己的理解。又一生追问:“怎样才算是好好地使用生命?怎样才是白白的糟蹋生命?”再次读文后,学生们能结合自身实际来谈,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拓展升华,实现整合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过程,把所学知识、所用方法、所得启示等进行整理。但仅仅靠课堂上的所获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还应该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因此,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延伸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学后迁移,品尝到学习的乐趣。《鸟的天堂》一文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1)写一处景物,用上静态和动态描写。(2)写一句保护自然景观的广告语。(3)阅读《少年百科全书》(植物篇)中有关文中大榕树的文章。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只有把学生的所想、所学、所获放在首位,我们的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