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下古诗文默写

2023-02-11 来源:钮旅网


七下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性默写。

1.独坐幽算里,弹琴复长啸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谁谁家玉笛暗飞声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 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 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宣室求贤访逐臣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 生》)

7.莫言下岭便无难,赚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眼,自绿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理解性默写

1.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2.杨绛先生虽然辞世,但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现山河依旧、物是人非的哀叹的句子是: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来表达孤单悲苦的心情。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诗表现了春社欢快,民风淳朴可爱。

5.《登飞来峰》一诗中王安石用“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从正面写飞来峰之高,从侧面写飞来峰之高的句子是“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精神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

7.《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无白丁。 (ー)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依次为远望泰山之色、近望泰山之势、细望泰山之景、极望泰山之情。 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阴阳割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赏读诗歌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峨(高大)的特点。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的深刻人生哲理。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造化钟神秀“钟”字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阿,从而突出表现了泰山聚集天地精华的壮美。 (2)阴阳割昏晓

“割"”字写泰山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割”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5.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不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的雄心和气慨。

6.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二)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由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士人情。 2.请找出诗中赞美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寓意着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藴含着希望的哲理。 4.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的感叹。 5.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个即可)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跳,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5.试赏析“悠悠”一词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种苍茫孤独感。

6.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幽州台,又名葡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着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四)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五)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人名)。

2.这首诗中画线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是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周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意思对即可)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一方面是逃出令人室息的樊笼的喜悦。 5.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志。

表明了诗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ル心力。(或: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明了诗人一贯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