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障大学生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3-04-30 来源:钮旅网
听障大学生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周春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4年第06期

[摘要]听障大学生的行为现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也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社会融入度。文章结合听障大学生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高等院校,自制调查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均存在着学习动机、交往对象、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心理需要方面的矛盾,必须引起重视。文章也有针对性

地提出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安排聋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引导听障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 行为现状 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周春梅(1971- ),女,黑龙江绥化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艺术设计专业(聋人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359)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8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也得以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而这部分人群又以听障大学生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10余所本、专科院校招收听障大学生就读,在校听障大学生约3000人左右。如何培养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以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社会,做一个自立自强的社会公民,是高校和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本文围绕听障大学生学习、社会、心理行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听障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调查情况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该院为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面向中国内地每年招收听障大学生150人左右,所学专业为工艺设计、服装制作、动漫等,现在校听障大学生468人)、金陵科技学院(该校自2002年始每年面向江苏招收60名听障大学生,所学专业为信息技术,现在校听障大学生240人)的在校听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当场发放问卷,当场作答,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24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3.8%)。有效问卷的构成为:学生的性别、年级、年龄分布(见表1)。 二、听障大学生的不同行为状态 (一)学习行为

1.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从表2可以看出,听障大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日后的就业。从这一目的也能看出,他们及他们的家庭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将有利于就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值得肯定的是,约10%左右的听障大学生求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反映出与时俱进的可贵思想。当然,也有约占10%左右的听障大学生对上大学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2.喜欢的课程。很多高校在文化基础课上采用的是和健听大学生一样的教材,而在实际教学时适当降低标准,让听障大学生能够适应和接受,但这客观上影响了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的兴趣。专业技能课直观,操作性强,是听障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而专业理论课的喜欢程度不高,也体现出他们对理论钻研存在畏难的心理。社会实践课的选择度不高,应该引起关注,这可能从侧面反映了聋人即使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依然存在与社会的沟通接触和认可接纳的问题(见表3)。 (二)社会行为

1.与听人群体的交往。从186页表4可见,听障大学生和听人群体的交流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到了毕业阶段,因为就业的压力和需求,呈现被动接触的情况。说明即使在与听人大学生共处的校园中,听障大学生依然较为独立,与听人交往的主动性不强。

表5显示,即使进入大学校园,听障大学生首选的交往对象依然是同类群体,而与他们同处一个校园的听人大学生作为首选交往对象的比例偏低,反映出融合沟通的偏好情况。因为远离家人、长期住校及年龄的增长,他们和家长的交往频次降低,也反映出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值得思考的是,将老师作为首选交往对象的比例严重偏低,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师生关系的疏离,不仅反映在普通大学生身上,在听障大学生身上更为明显。这当中也不排除语言交流的障碍及听障大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

2.网络行为。表6列举了7项对听障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的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了知识、娱乐、社会交往等与他们学习、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方面。从这些数字来看,听障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和学习,同时也可以看出,听障生愿意运用网络这种形式进行交流。调查还发现,绝大部分听障生较全面地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他们利用网络沟通、聊天的时间更多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大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收发邮件一项,听障生要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反映出听障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社会交往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社会实践。调查显示(见表7),听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依赖于学校的统一安排,在假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方面的参与度不高,勤工俭学也来自于学校安排的校内岗位。与教学计划结合的专业实训成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这种由学校相对集中安排的专业实训更多强化了学习的专业性,而淡化了社会实践性,与社会实践的本意有所差距。 (三)心理行为

表8显示,近97%的听障大学生经常或偶尔会产生心理困惑,只有极少数表示从来没有心理困惑。经常会有心理困惑的女生比例超过50%,远远高于男生比例,全部女生都存在心理困

惑的现象值得关注。影响听障大学生心理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和他们的内心,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恋爱问题、经济方面的原因等,表现形式主要是抑郁、烦躁、焦虑、缺乏自信心及自我封闭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

1.加强专业人员培养,细化管理。听障大学生虽然在高校学生数中所占比例很低,但考虑到他们成长的特殊需要,高校从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都应配备能够满足其需要的专业师资和工作人员。老师和工作人员必须经受不同层面的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文化理论、专业实训及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必须要掌握手语,能无障碍地与听障生交流。听障大学生的管理,要变粗放为精细,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走入他们中间,随时听取他们心中的困惑,增强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度。

2.改变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听障大学生能否成才,取决于培养他们的高校。高校必须加大特殊教育的改革力度,改变特殊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的现状,有效提高听障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探索融合教育,改变接受高等教育的听障大学生往往采取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和听人大学生教育采用不同标准的方式,不降低对同等教育层次的听障生的要求,确保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沟通适应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在挪威等特殊教育发达的北欧国家,残疾人教育考试采用和听人同样的试卷,只是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辅之以手语帮助加深理解。实践证明,他们的听障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走向社会和参加就业的情况,与普通大学生的差距很小。 (二)组织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了解、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校听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进与普通人群的融合、沟通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听障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做到行之有序,加强设计和引导,做好实践教育、监督和保障。要有计划,针对性要强;有要求,锻炼目的明确;有考核,带着任务去做;有总结,确实做到在实践中提高。鼓励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起走向社会,大胆实践。听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勇于展示所学才艺,不仅自身努力,而且带动残障人群体的奋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关注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指导,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从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排除他们的心理困惑,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尽可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大家庭中。可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的方式,对全体听障大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要专门学习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听障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开辟专门的心理辅导室,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适合聋生的特点;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比较,自我醒悟,学会主动找教师、同学、长辈、亲友谈心,正视存在的心理问题,学会调节自己。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发展解决问题,通过快乐化解烦恼,通过阳光消除灰暗,通过进取防治退步,通过成功防止失败。 (四)发挥校园网主渠道作用,引导听障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校园网依然是听障大学生光顾网络最主要的场所,各高校要为他们上网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网络活动。学校要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举办网上作文大赛、电脑绘画比赛、网上辩论赛、动画制作比赛、个人网页设计竞赛等吸引他们踊跃参加。校园网要多推荐“阳光网站”,引导学生多光顾一些教育网站和较正规的科技、文化类网站,不断提升他们分辨网络信息好坏的能力,增强对网络不良诱惑的免疫力。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文明上网的“三不”活动,即不健康的信息不浏览,不随便与网友约会,不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尽量避免听障大学生在社会网吧上网,以避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不安定因素。 [参考文献]

[1]庆祖杰,周春梅.聋生运用网络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6). [2]宋春秋,何侃.建立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 [3]苏霞,刘启辉.高中聋生阶段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

[4]谢晓青.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江苏高教,2010(6).

[5]郁松华.我国听障大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3).

[6]Donald F Moores.Educating the Deaf-Phychology,Principles,and Practices[M].Washington DC:Gallandet University Press,1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