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
耳 ①见,古义:____________ ②往事,古义: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孙权劝.学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但.当涉猎.. (6)及.鲁肃过.寻阳 (7)非复..吴下阿蒙 (8)即更刮..目相待 3. 重点虚词
(1)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2)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自以为.
大有所益 (3)蒙乃.始就学 4. 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第8篇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今义:学位名称 今义:看见,接触 今义:过去的事情 劝:______________【F】 当涂:____________ 辞:_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_ 治: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 非复: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 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素养提升设问
(统编课后习题)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9篇 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
课文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fè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中心概括】这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通过对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1)但手熟尔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
原意为:轻的,指分量小,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动词用作名词 尔安敢轻吾射 .
原意为:射箭,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陈康肃公善射 善:______________ .. 射:_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 ..(3)尝射于家圃 尝:______________【F】 .. 圃:_______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_ .(5)睨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_ .. 去:______________【F】 (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矢:____________【F】 ..(7)但微颔之 但:______________ .. 颔:______________ (8)无他 无他:____________ ..(9)但手熟尔 熟:______________ .(10)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 ..(11)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______ .(12)以我酌油知之 酌:______________ .(13)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______ .
(14)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__ .(15)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___ .4. 文言虚词
但微颔之 .
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之
(2)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______________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而
_______________
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__.
第10篇 陋室铭(2011课标)
唐·刘禹锡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海南。
课文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思维导图】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2)运用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3)开篇、结尾类比说理,恰到好处。(4)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古今异义
(1)无丝竹之乱耳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丝绸和竹子 (2)无案牍之劳形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状,样子 2.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苔痕上阶绿 .
原意为:方位名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 .(2)有龙则灵 灵: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惟:____________ .. 馨: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 .(6)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 ..(7)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___ .. 素:____________ (8)无丝竹之乱耳 乱:____________ .(9)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 ..(10)何陋之有 陋:____________ .4. 重点虚词
(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 .(2)之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统编课后习题改编)《陋室铭》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3.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素养提升设问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第11篇 爱莲说(2011课标)
北宋·周敦颐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遵义。
课文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第1段: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教参段层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很多了。 第2段:作者对三种花(菊、牡丹、莲)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意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真实情感。 【思维导图】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厌恶。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2)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3)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栽种 2.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不蔓不枝 ..
原意为:枝蔓,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原意为:枝节,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 .
原意为:远处,距离长,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用作状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原意为:远处,距离长,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 .清 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F】 .
回清倒影(《三峡》) .
4. 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 .. 妖:____________ (4)香远益清 益:____________ .(5)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____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___ .(7)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 .(8)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之 水陆草木之花
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11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 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旨在突出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统编课后习题)《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
质。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虚词随文小练
【用法归纳】之(11年7考)
速记口诀:“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 意义及用法:①动词,到,往【2018C、2013A】;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017B、2011A】;③结构助词,的【2016B、2008A】;④指示代词,译作“此”“这”“这件事”【2010B】;⑤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⑥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⑦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⑧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⑨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爱莲说》一课中“之”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8处,请完成下表。 义项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③结构助词,的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⑥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归纳】同学们,除了《爱莲说》,你还能从其他课文中找到更多虚词“之”的义项和例句吗?请完成下表。
义项①动词,到,往 例句:往之女家 义项④指示代词,译作“此”“这”“这件事”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⑤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⑦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⑧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⑨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篇 河中石兽(2011课标)
清·纪昀
课文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ɡ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经过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颠倒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入水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第3段:写老河兵根据经验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石兽的理由,大家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找到了石兽。最后得出遇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第2段:写讲学家的分析。他认为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应在原地寻找,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第1段:先写石兽落水,再写十多年后寺僧准备打捞,结果失败。 教参段层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地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石头,固然颠倒;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思维导图】 【中心概括】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而是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寓意: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主观地臆断,应该理性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 .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看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2.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棹数小舟 .
原意为:船桨,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实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_【F】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_ .(3)二石兽并沉焉 并:____________【F】 .(4)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____________ .(5)竟不可得 竟:____________ .(6)曳铁钯 曳:____________ .(7)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_ .(8)是非木杮 是:____________ .(9)湮于沙上 湮:____________ .(10)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___ .(11)凡河中失石 凡:____________【F】 .(12)啮沙为坎穴 啮:____________ .(13)转转不已 已:____________ .(14)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_______ .(15)如其言 如:____________【F】 .
(16)但知其一 但:____________【F】 .(17)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__ ..4.重点虚词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 .(1)为 众服为确论 ____________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一老河兵闻之 .其反激之力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之 5. 重点句子翻译
(1)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统编课后习题)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 文章中两次写到了“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素养提升设问
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有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③
①
②
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
(节选自《汉书·传·景十三王传》)
【注释】①河间献王德:指刘德。②孝景:指汉景帝刘启。③繇(yóu):同“由”,从,自的意思。④淮南王安:指刘安。
【乙】《河中石兽》全文。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老子》之属 ( ) .(2)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 ) .(3)二石兽并沉焉 ( ) .(4)但知其一 (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 加金帛赐以招之 以为顺流下矣 ..B. 七十子之徒所论 然则天下之事 ..C. 其学举六艺 其反激之力 ..D. 造次必于儒者 求二石兽于水中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 【乙】文有何寓意?【甲】文中哪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个寓意?(2分)
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七年级(下)
第8篇 孙权劝学
知识梳理
1. (1)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了解 指历史
2. (1)劝诫,劝说 (2)当道,当权 (3)推托 事务 (4)研究 (5)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6)到,等到 经过 (7)不再是 (8)重新 擦拭
3. (1)介词,用 动词,认为,以为 (2)动词,当,担任 动词,认为,以为 (3)副词,于是,就
4. (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等到鲁肃经过寻阳。
(4)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5)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啊! 素养提升设问
(1)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2)启示:学习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应以任何理由推托。坚持学习,总会有所收获。
第9篇 卖油翁
知识梳理
1. (1)尔 耳 罢了 (2)杓 勺 勺子 2. (1)轻视 (2)射箭的本领
3. (1)擅长 射箭 (2)自夸 (3)曾经 园子 (4)放下 (5)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离开 (6)射箭 (7)只 点头 (8)没有别的(奥妙) (9)熟练 (10)气愤的样子 (11)怎么 (12)舀取,这里指倒入 (13)盖 (14)慢慢地 (15)打发
4. (1)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指油 代词,指卖油翁
(2)介词,凭、靠 (3)副词,于是、就 介词,在 (4)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第10篇 陋室铭
知识梳理
一、1. (1)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形体、躯体 2. 长到……上
3. (1)出名,有名 (2)灵验 (3)这 (4)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大 (6)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调弄 不加装饰的 (8)扰乱 (9)指官府文书 (10)简陋
4. (1)连词,就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 (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1.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3.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文章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素养提升设问
作者认为,虽然物质条件贫乏,家徒四壁,但是美好的德行却足以抵却这一切。 这是一种安贫乐道、乐观主义的精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
第11篇 爱莲说
知识梳理 一、1. 竖立
2. (1)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 (2)传得远 (3)从远处 3. 清澈 清幽 清波
4. (1)多 (2)沾染(污秽) (3)洗 过分艳丽 (4)更加 (5)耸立的样子 (6)亲近而不庄重 (7)少 (8)应当
5.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二、1. 衬托 莲的高贵(高洁)品质
2. 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3. 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4. 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重在思考“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和价值。(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
第12篇 河中石兽
知识梳理
一、1. (1)经历,经过 (2)事物的道理、规律 2. 划(船)
3. (1)靠近 (2)倒塌 (3)一起 (4)寻找 (5)终了,最后 (6)拖 (7)研究、探求 (8)这
(9)埋没 (10)颠倒,错乱 (11)凡是 (12)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3)停止 (14)于是 (15)依照 (16)只 (17)主观地判断
4. (1)介词,被 动词,表判断,是 动词,成为 (2)代词,代指讲学家的观点 结构助词,的
5. (1)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3)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二、1.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
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 讲学家的“笑”是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的表现,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老河
兵的“笑”流露出了他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素养提升设问
①寺僧按照习惯思维,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显得考虑不周,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形象;②讲学家按照事物的一般道理,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深处,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形象;③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的联系,认
为石兽会向上游移动,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形象。
金题演练
1. (4分)(1)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跟随(战则请从) (3)一起 (4)只 ..2. (2分)B 【解析】A项中的两个“以”,前者是介词,译为“来”;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以为”。B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前者代指“刘德”;后者代指“水流”。D项中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向”;后者译为“在”。故选B项。
3. (4分)(1)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 (2分)【乙】文的寓意是: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单凭主观臆断,要从实际出发。【甲】文中“实事求是”一词也说明了这个寓意。
【参考译文】【甲】河间献王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封王,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要很好地抄录副本给书主,而留下书的正本,又加赐金帛来广泛招求好书。这样四方有道德学术的人不远千里而来,有的人有祖先以前收藏的书,大多也进献给献王,所以(献王)得到的书很多,与汉王朝相等。当时,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他所招来的书多半是没实用的。献王所得到的书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类的,都是经传说记,孔子的七十弟子所著论的书。献王学习举用六经,还设立了《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习礼乐,亲自感受儒家的学术,一举一动都要按儒家的学说办。山东的许多儒生多跟随他游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