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用智慧打造未来 宁波市杭O,i’f湾新区管委会 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 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作为宁波“智慧城市”战略的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和 示范区,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 市建设的决定》要求,宁波杭州湾新区制定了《杭州湾 新区“智慧新城”规划》,努力把杭州湾新区建成信息基 础设施发达、信息传输共享便捷、城市管理服务高效、 智慧产业生机勃勃、传统产业优质优化、生活环境智慧 环保、未来城市特质明显的智慧新城。 一员会拥有宁波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作为宁波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试验区和先行区,宁波市已确定新区为“三 网融合”试点区域、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以 及部分应用试点,宁波市和新区将在土地、税收、人才 引进、产业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新区管理机制 灵活,创新性强,为智慧城市各项试验和改革创造了有 利条件。 (五)信息化环境逐步优化。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服 务体系逐步到位,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工作机构建设得 到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信息 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全社会信息化意识明显增 强。 、杭州湾新区打造智慧新城的现实基础 经过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杭州湾新区的产业、交通、 区位、土地、体制等综合比较优势日趋突出,为加快智 慧新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网络设施发展完善。近年来,杭州湾新区网 络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信息通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 本形成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覆盖全区的信息基础网 络,电话、电脑、手机、数字电视、导航仪各类信息终端 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 (二)产业基础条件良好。杭州湾新区初步形成了 智能家电、新材料、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纺织化纤等主 要产业,工业总产值近400亿,引进了诸多知名龙头企 二、杭州湾新区发展智慧新城外部环境趋于成熟 (一)机遇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革新步伐加快,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都为加快推进杭州湾 新区城市建设提供难得的机遇。 1.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智 慧新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NGN、NGB、NGI 三网加速走向互联互通,实现融合。物联网与信息网 互动发展,将重构未来信息基础设施。智能技术快速 发展使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涵 业和优势项目;产业配套环境不断改善。 (三)区位和土地等资源优势突出。新区处于沪杭 甬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与沪、杭、甬四大机场的车距 均在1小时左右,是浙江省甬台温沿海产业带对接上海 盖了技术、产品、业务和产业等多个层面,形成了新的 经济增长点,为智慧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的重要载体。新区土地资源极为丰富,规划开发面积 达235平方公里,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 间。新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仅存的温带海滨咸 水湿地及中国八大湿地资源之一,总占地规模43平方 公里,为规划建设生态休闲产业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与 环境资源优势。 2.国家、省、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政策出台,为智慧新城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了 极佳的发展契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型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 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 技术研究、重大应用示范机会、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 《浙江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将 (四)体制机制较为灵活。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委 32/{经济丛刊}/2011/S 煮发展 物联网产业列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设立创业 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传统产业智慧化改造取得明显成 风险投资基金和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宁波市则制定 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是“六大加快” 战略之一。这都为杭州湾新区的智慧产业发展带来历 史性机遇。 3.多项城市基础设施正处于设计建设中,为各项智 慧城区应用技术创造广泛机会。杭州湾新区成立以米, 大力加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 效、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新 区的未来城市雏形初步形成。 (二)智慧新城建设的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宽带工程,加快无线城市建设。以国家新 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推 进新区无线城市建设,以3G为主、WiFi为辅,合理共享 网络资源,同时实现多制式、多系统共存,形成高速接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区内道路、轻轨设施、城市管网 的建设将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场地;智能电 网将为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城市高端 住宅项目、城市青年公寓和商业综合体等大型设施为 打造体验未来城市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 也战 入、安全稳定、立体式无缝化的覆盖网络,为公众提供 无线公共接入、无线视频、无线位置、无线支付和无线 网络硬盘服务,为物联网和智能设施在新区的应用提 供网络条件。 ——利用三网融合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构建智能 1.新一轮城市、园区激烈竞争和产业升级压力对杭 州湾新区“智慧新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将给杭州湾 融合的网络设施。充分发挥宁波市在新区“三网融合” 试点的先发优势,建立创新型“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三 网融合顺利推进提供保障。促进广电和电信业务的双 向进入,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充分 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 建共享,为“智慧新城”建设提供统一、高效的信息和通 信服务。 ——新区在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挑战。 2.智慧新城建设对杭州湾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提 出更高要求。智慧新城建设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 转型和路径的创新,迫切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推 进机制、咨询决策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和评估监督机制。 3.支撑智慧新城建设的技术、人才、管理等生态环 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杭州 湾新区智慧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方 向明确,才能使规划落到实处,逐步形成新区智慧产业 与应用群。 三、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规划杭州湾新区智慧未来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 设。把物联网建设纳入杭州湾新区基础设施规划,加 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参与 物联网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摄像头、传感器、RFID等传 感设备在城市重要部件及关键节点的安装布局;加强 应用平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突发事 件的预警能力,为智能电网、智能管网、智慧交通、智能 安防和智能环保等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宁波杭州湾新区“智慧新城”规划明确了“以智慧 应用为导向,以提升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水平为核心”、 “坚持先行先试和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大力提 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智慧 2.加快智慧型政府建设 ——构建智慧应用支撑体系,提升智慧政府管理效 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等一系列指导思 想,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合力共建;坚持应用牵引、产 业驱动;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坚持重点突破、示范 带动;坚持开放合作、注重实效等六大发展原则。新区 智慧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杭 州湾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先进、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智 慧产业基地和传统产业智慧化改造示范基地,构筑管 理服务敏捷高效、未来气息鲜明浓郁、适宜高端产业发 能。一是加强对原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 有效整合,建立新一代政府数据中心,形成统一的软硬 件基础平台、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和提供服务的支持中 心。二是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数据进行收 集、文件存储和归档,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 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拓展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智慧政府惠民 功能。一是整合部门街镇网站、业务应用系统和民生 展和高端人才居住的智慧新城。届时新区将建成先进 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三网融合示范基地,使智慧产 应用系统,二是重新构建政府决策系统和重点部门的 专业应用系统,三是优化政府协同业务体系,四是加快 33/{经济丛刊》/2011/5 建立个性化、精细化等各种终端服务功能,按照“整合、 重构、协同、便捷”的原则,提升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 设,引进培育一批国际贸易数据处理中心,电力和医疗 卫生数据中心等新型网络数据外包服务企业,发展面 向金融行业的培训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服务外 包业务。 卫生、科技、教育等方面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公共 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科 4.积极推进现有支柱产业的智能化改造 ——学化水平。一方面,加强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 方面的硬件设施和平台建设;另一方面,统筹公安、卫 生、水利、气象、地震、交通、通信等相关职能部门信息 资源,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以加强政府在 提升家电产业智能化水平。立足现有家电产 业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 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传统 家电产业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 平和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环保 与资源再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加快发展更多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家电产品,占据市场主动权。 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协调作用,加大行业整合力 度,提升家电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人口和土地资源、房地产市场、城市交通和综合管理、 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和管 理的科学化水平。 3.加速培育和发展新兴智慧产业 ——培育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新兴 产业,以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为 契机,积极发展以智能化、柔性化和系统集成为核心的 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交通 设备制造业、高端数控装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 备、健康医疗装备、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等;重点发展海 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可 再生能源等产业。 ——加快漂印染和纺织化纤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 改造。深化ERE'、MES、SCM等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 的应用,加强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降低 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物联 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加强对企业生产区、污物处理区、 排放口和周边区域的监测,实施全程监控,加强事前、 事中、事后危化品的管理,建立污染应急事件处理机制, 加强生产过程的应急管理。 5.精心打造以体验未来为主题的城市环境 ——发展基础较好且发展前景广的智慧家居产业, 立足新区强大的家电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方太、沁园等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智慧家居研发设计中心及 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家电、厨房、卫浴、安 全监控、照明等产品方面的应用,提升产品的智慧化水 平。加快推进智慧家居与未来家庭建设、应用和示范 工程,形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家居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街道周边、社区、公园、广场等城市 主要区域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环境 绿化,加快实施建筑墙体、围墙、桥柱等处的垂面式绿 化,逐步形成智能立体绿化,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 控制技术,实现自动智能化喷灌、自动喷雾防尘、自动 灭菌、降噪等;在商业区、公园、广场和道路等建设一批 物联网体验设施,为新区塑造以“智慧”和“未来”为主 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智能电网和智慧农业,围绕 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加快引进国内 外智能电网的领先企业,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应用和示 范工程,不断完善智能电网产业链;通过提升、培育和 引进等途径,集聚一批智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大桥生 态农庄,建立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水产品养 殖基地,在示范基地基础上推广并培育系统集成、传感 器和控制设备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格 局调整。 ——题元素的整体形象。 ——全面开展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区域的智能 化产品、技术与应用覆盖工作。推进学校校园卡、医院 电子病历、电子挂号和病人护理系统、机关单位办公自 动化和企业生产和销售智能化的应用与普及,着力保 障校园安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打造机关单位高效 便捷的良好服务形象,提高新区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 ——培育作为支撑的物联网基础产业与网络数据 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家居试点,打 服务业,依托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安全保障和环境保 造“未来生活”示范区。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护等重点建设工程,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首先在杭 州湾新区发展,形成辐射全市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通过 智慧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灾备中心建 在部分住宅区设立智慧社区样本工程,通过采取建筑 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 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智慧社区与周围普通住 34/(经济丛-]:U)/2o]]/5 智慧发展蔫 宅区相比节约大量的供热能耗和电力消耗;加快智慧 楼宇在商务中心和行政中心的试点建设,营造具有立 体感、未来感的商业文化气息。 四、杭州湾新区“智慧新城”重点工程 理优化系统,实现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交通状况与车 辆监控、提高交通管理和道路利用效率。二是建设智 慧城管,整合城市、公安、交警、市政等电子视频监控信 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新型智能城管系,提高行 政效能。三是建设智慧环保,利用传感器加强对空气 (一)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增强网络设施的支撑作用,实现新 可 质量、城市噪音和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并利用移动通信 系统加强与监督检查部门的联动。四是建设智慧安保, 将物联网技术嵌入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地 区、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测监控及预警,增强网络传输和 随时随地上网及各种信息传输共享便捷;实现互联网、 广电网和电信网的深度融合,达到数字内容多样化、电 信业务低资费等目的;在新区实现一种全新的管理、商 业、办公和生活模式。 建设内容:一是感知网络。加强RFID、电子标签、 条形码、智能芯片等在商场、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应 用,通过基础设施更透彻地感知、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 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公共安全事件监控;建立统一应急 联动系统,加强对公共安全、消防、医疗救治、交通事故 等应急处置。 (四)新兴智慧产业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海洋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使新区成 长为国内最具实力、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 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智 智能化运作,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提供完整的信息 图景。二是宽带网络。采取运营商主导、企业参与和 政府协调的方式,更新传统网络硬件设备,大力提升信 息传输速度,使网络办公、数据下载、在线娱乐与互联 网络基站建设及WiFi热点覆盖,确保覆盖率达到99% 以上,打造高速、安全、可靠的无线城市网络系统,实现 全区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和信息共享。 (二)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能电网,实现电网运行的智能、高效和安全;在农业生 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建设内容:一是开展先进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工程, 建设网络化的协同设计和虚拟制造平台,建设船舶生 产基地、游艇产业示范基地和海洋信息传输和监测装 备基地。二是建设智能电网,包括智能控制平台建设、 远程控制监控系统支持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全面开 展智能小区、智能用电楼宇、智能用电家居建设、智能 城市储能系统建设等。三是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 远程监测系统,为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利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计算 机视觉技术等实现设施环境监控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网各种服务变得流畅、快捷。三是无线城市。加强3G 产领域,促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实 建设目标:智慧政府初步形成,网上跨部门协同办 公全面实施,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一办到底的(在线)服 务事项达到1O0项以上,公民和企业能够随时随地参与 到所有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中;新区公共服务平台智 能高效,公共服务信息24小时之内全覆盖,公共服务响 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平均提高50%。 建设内容:一是网站群整合。依托新一代政府数 据中心,整合全区各街镇、党政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 等子站,建立网站群体系。二是民生应用系统。依托 宁波市智慧应用系统,拓展本区的智慧交通、智慧健康 保障以及智慧安居和文化服务等系统功能。三是业务 应用系统。依托宁波市智慧应用系统,重构原有的电 子政务系统平台,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及政府决策支持 系统、协同业务系统和重点部门专业应用系统等。 统一的射频识别和数据库系统,建立主要农副产品追 溯管理体系;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施农产品 网络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益。 (五)传统产业增智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传统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 生产制造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营销网络化,全面提高 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过程控制、企业管 理、环境监测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提高化纤产业的综合 竞争力。 建设内容:一是家电行业智能化改造,优选方太集 团和沁园集团等具有典型行业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 着力推进家电企业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推广网络化, (三)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按照城市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建设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监控平 台,实现实时监控,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实行集中 办公、协同处置,实现城市应急管理安全、高效。 建设内容:一是建设智慧交通,实现交通监控与管 35/(经济丛:FU}/2O]1/5 引领整个家电行业的智慧化转型。二是化纤行业智能 建立新区“智慧新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 息基础设施项目、智慧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化改造,以化纤企业为主,加强信息技术在过程控制、 企业管理、环境监测等环节的应用示范,提高化纤企业 专业人才培育等;鼓励和引导具有管理、技术和资金优 势的企业、社会机构参与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积极为 智慧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充分发挥资 本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 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加 强危化品管理。 (六)智慧城市体验“星”区工程 建设目标:通过对学校、医院、机关单位、企业等区 域进行智能化产品与技术的应用,打造一批智慧校园、 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模范单位,为“智慧新城”理念的深 入营造可感受、可体验的公共环境。 建设内容:一是智慧应用展览展示体验馆,建设一 家大型智慧应用展览馆,重点展示物联网产品及解决 方案,开设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新 品首发窗口。二是智慧社区,重点建设20个智慧社区, (三)完善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 制定有利于智慧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 更多企业参与信息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中,鼓励更 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来;对于影 响重大的项目及重点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采取 一事一议的办法,优先支持其生产用地,并在水、电、气 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积极争取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重大 投资项目、试点等政策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 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外部环境。 (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评估考核体系 加快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 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 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智慧新城”建设评估 加强物联网、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安全防范 系统。三是智慧楼宇,建设智慧楼宇试点,为楼宇内企 业、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四是 智慧家居,优先选择tO0家家庭进行试点,重点推广智 能洗碗机、智能照明、智能影院、智能冰箱等产品,建设 智能照明、环境控制、室内安防等智能监控系统。五是 智慧医院,建设2—3家以“感知健康、智慧医疗”为主题 的新型智慧医院,建设面向公众的市民健康信息网、建 设面向医疗机构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核 心的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面向社区的服务平台、建 设面向公众的智能化医疗急救系统、建设面向政府的 信息服务平台。六是智慧校园,建立智慧校园管理中 心,加强手机终端、智能卡终端与校内管理服务系统的 互联互通,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化和校园智慧化。 五、加强组织建设,切实有效保障 杭州湾新区具备了“智慧新城”建设的基础条件, 但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必须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政 策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营造更加有利的制度政策环境。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考核体系,有效激励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推进智 慧城市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建立智慧政府、 智慧产业、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项目建设评价指标, 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 进度。 (五)落实人才引进和创新激励保护措施 制定和实施高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 上海、宁波的优秀人才到新区工作,多途径吸纳人才; 依托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智慧新城”人才培养基 地,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信息人才培训和职 业教育;建立人才激励保护机制,从生活待遇、科研设 施配置、创业条件提供等方面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六)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 通过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新闻宣传、大型专 题、高层论坛等活动,加强新区“智慧新城”品牌宣传推 广,保持对外宣传常态化;建立对外合作机制,加强国 内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招商引 资工作,重点争取央企项目落户;建立与省市联动和合 作机制,积极争取宁波市甚至浙江省在重大项目、资金 投入、产业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对新区的支持, 建立有序、高效的协同推进机制。成立由宁波市领 导直接参与、杭州湾新区区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 领导小组,并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智慧产业 发展、智慧政府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谋划 并落实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统筹解决智慧城 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整合宁波市内各种 资源,加强分工协作,完善相关配套条件,加大协调服务 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智慧新城”建设的合力。 (二)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 加快推进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在杭州湾新区项目的 落地工作。 36/(经济丛-]:lJ}/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