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4期 2013年4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 ̄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6 No.4 Apr.2013 微博裂变式传播下的公共治理转型 陈少徐 ,曾建平。 (1.广东工业大学校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90;2.汕头大学校报编辑部,广东汕头,515063) [摘要] 微博的点对面传播方式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其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过滤信息的权力机制面临崩溃,也使 得微博管理比其他网络应用更为困难。同时,微博的“公民围观”正在倒逼公共治理转型,微博问政正在考验着政府的执 政情商和公共治理能力。 [关键词] 微博;裂变;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陈少徐(197 5一),女,本科,编辑,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与报纸编辑学。 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逐渐变弱,人们不再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独立获 得资讯,并对事物做出判断。新的媒体技术在悄悄实现公共 领域的结构转型,微博问政正在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执政情商 和治理能力。 一是群体的盲从化围观。在针对群体的研究中,群体呈 现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极易受人暗示,这种集中暗示达到一 定的程度,就会使群体舆论向着某个方向迅速转向,这一点 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中尤为明显。大量失实信息的传播,最 初只是呈现为一种暗示或提示,但通过网络上信息的快速传 、微博的裂变式传播 微博是构建在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它具有核裂变式 递、相互传染,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舆论的 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二是个体的“沉默的螺旋”发展使然。纽曼“沉默的螺旋 的传播能量。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就像核裂变一样,一个 重原子的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个轻原子核,在分裂时两 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 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支持就会积极参与 到三个自由中子释放巨大能量,不断地传递,能量也就不断 地增加。在微博的一级传播中,只要接受某个内容的微博用 户认为这条内容有转发价值和分享意义,他就会一键转发, 进来;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 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 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方越来 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形成面向其粉丝的“次级传播”,如此这般,一条被认为有分 享价值的信息便在层层转发中产生“核裂变”式传播效应。 微博信息包含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但在裂变式传播 中,正面信息产生裂变的可能性远小于负面信息。正所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微博的最大特点就是“坏事传千 里”,只要有负面信息存在,微博就像交叉和裂变的“高铁轨 道”,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的、自主的、自动的、高速的传播状 三是宁可信其有的“集体幻觉”。在特定社会政治环境 下成长的中国网民,对一切带“官方”标签的内容带有近乎本 能的怀疑。对无中生有的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网民选择 “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官方说的“无”。群体的极端情绪和舆 论一旦形成便具有偏执、专横、保守的显著特点,微博提供给他 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观念,他们或是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态,其裂变传播速度之快令其他新媒体望尘莫及。美国市场 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整个亚太地 或是武断地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是绝对的谬论。 四是微博的即时性和放大性特点助长了信息的裂变式 传播。微博的即时性使博主和粉丝缺乏思考的耐心,每看到 一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与产品相关的负面评论。 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 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l%。… 条觉得值得传播的信息,不管这条信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 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但微 的,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内抢先关注或转发,从而 博的裂变式传播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特性,同样具有动 员和组织作用,最终容易导致议题形成舆论。特别是负面信 使某一事件充分发酵、放大。加之因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他 们甚至用极端言语抨击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而不需要担心对 息的裂变式传播,容易助长虚假信息传播、放大不良情绪,日 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普通网民 的贴文,经过网民的“炒作”,迅速扩张、延伸,进而裂变式传 播,很容易导致失控的群体极端行为,演变成大的社会事件, 甚至政治性问题。 自己的言行负任何责任。 二、微博裂变式传播下权力过滤机制的“零状态” 布热津斯基曾在他的《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 乱》一书中预言,在21世纪的开始时将会发生媒介失控。如 今媒介失控初见端倪,但却不是布热津斯基所预言的电视媒 微博的负面信息之所以更容易形成裂变式传播,主要有 介失控,而是以电脑为基础的网络媒介面临失控。微博的裂 变式传播更使过滤信息的权力机制面临崩溃。 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平台。 举 个典型的例子,2011年6月,四JII会理县人民政府公共信息 据T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微博用户已达1.95亿, 网民更是高达5亿之众。在最能体现“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 网络时代里,微博汇聚着海量的民间意见,整合着海量的智 力资源,让公众围观、参与、判断和选择,微博完全改变了公 共舆论的结构。过去公共议程或者热点话题均由精英和记 者设定,民众只关心各自关心的问题。如今,“每一个人都可 能是通讯社”、“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记者”,这种“市民记者”往 往成为了公共话题的设置者。另一方面,在当下社会转型 网在发布了一条题为《会理县高标准建设通乡路》的新闻,配 图使用PS技术将三位领导放到了公路上面。第二天下午, 会理县政府迅速开微博连发三条贴文致歉,并贴出两张领导 考察现场原图。 {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在对“悬浮照”事件评价时 指出:“政府遇到公信力危机并不是末日,冷静应对,及时发 布权威信息和作出合理解释,开诚布公地承认错误会得到网 民的理解。只有承认错误、直面问题才可能完全化解危机, 甚至变危机为机遇,重新赢得公众和社会的理解和信任。”从 深层次分析,“悬浮照”事件得以圆满解决的核心原因在于政 府管理部门能“从善如流”,尊重互联网民意,在社会管理中 打通了舆论场,构建了官民对话平台。这个事件让我们看 到,在微博中,公众围观的参与性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 拓展,它直接介入公共事务和话语决策的传播过程,不仅丰 期,在利益群体分化,利益博弈规则却不够透明和公正的情 况下,自媒体成为民众利益表达唯一比较顺畅的通道,借助 微博,各种民意和民怨也随之宣泄出来。 在传统的传播媒介中,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 传递的作用。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以传播,怎样传播以及传播 多少,把关人说了算。它的传播效应及影响力度难以驾驭, 使过滤信息的权力机制几乎处于“零状态”。 富了公共领域功能,也成为政府部门在传统信息发布渠道之 外的有益补充。 面对负面信息在微博中的裂变式传播,微博信息该由谁 来把关?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我们还能期待像传统把 关人一样采用传统的手法,担负对信息的检查、筛选、加工以 及导向的功能吗?无疑,期望在人力资源上进行微博的“把 关”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就技术层面而言,技术专家 因此,政府在应对微博负面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时,应当 抱一种理性的公共舆论精神。著名的公共舆论研究专家李 普曼早就指H{,公共舆论来无影去无踪,往往让人无从捉 摸。但这不等于说公共舆论没有价值,公共舆论的价值只有 在其自身筛选中才能凸显出来。若公共舆论有朝一日成熟 到完全理性,那就变成舆论一律了。公共舆论只有在构成这 一至今仍在尝试,但即便能够实现对信息中关键词的过滤,也 不可能实现对信息的真伪鉴别,以及在信息传播数量上的合 理控制,更不可能对信息进行加]_和评价。 微博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实为一种无奈之下的抉择。 舆论诸冲突的看法的相互碰撞中,才能逐渐浮现理性或成 如果说,网络之于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是“解放了人的 嘴巴”,那么,微博则在事实上为每个人的社会喊话装上麦克 风,而且这种“喊话”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的,每个人既 是媒介也是传播者。这种信息的裂变式传播造成了巨大的 熟的公共意见。_- 那么,在新的舆论环境下,面对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我们 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利用微博这把双刃剑呢? 三、微博裂变式传播助推公共治理方式转型 微博裂变式传播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记录,它彰显出网 络大众的思维习惯与沟通方式。南京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何 同彬认为,网络表达在技术上趋向便利,网络组织和发动能 力越来越强,网络曝光与监督成为常态,这表明中国网络环 社会影响力。 微博的出现,使过滤信息的权力机制崩溃,也使得微博 管理比其他网络应用更为困难。特别是当微博日益成为突 发事件传播舆论中心时,亦对政府部门依法处置公共突发事 件的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提出挑战,如何做到主动、及时地 对全体网民公开信息,将成为政府所面对的微博应用和管理 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肖舒楠.调查显示超6成中国网民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EB/ 0I J.(201O-08-03).http://www.ahradio.COrn.cn/news/sys— tem/2010/08/03/O00860654一O1.shtm1. 境趋向宽松,公民言论自由得到进一步保障,也折射出现实 社会民主的进步。 然而,面对微博的裂变式传播,特别是当涉及与执政党 不一致的议题时,总有些官员沿循着一种敌我截然划分的思 路来对待这种不一致,总是要叫人划分界限、站对阵线,甚至 将微博与传统媒体对立。 事实上,微博为官民的沟通搭建了新路径和新平台,建 构了一种“意见生产机制”新模式,从而使政府多了一条听取 民意的途径和渠道。微博信息聚焦了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难 [2]古斯塔夫・勒庞.Crowd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0:28. 点、疑点,把潜在的社会问题披露出来,直指公共政策议程的 “核心”。公民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关注,提出民意诉求、阐发 政策理解、提m不同意见、表明白身立场。政府官员通过这 些信息可以倾听更广泛和更真实的民意,从而制定有效的措 [3] 邵鹏.媒介失控:谁来挽救网络传播的混乱局面?[EB/OI ]. (2009-03-19)http://www.aisixiang.com/data/25622.htm1. [4]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I,1 .(2011-12).http://wenku.baidu.com/view/6e86aO7b5ac- fa1c7aaO0ccc8.htm1. 施去应对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治理方式在悄悄 的转型。 2011年12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1年新浪政 [5]任剑涛.微博论政是与非:微博参政助推执政方式变革.[EB/01 ] (2011-10-09).http://news ccidnet.com/a ̄/951/20111009/ 2891557—8.htm1. 务微博报告》,指出目前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 微博,尝试通过新媒体不断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微博已 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