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知识分子,理应具有正确的科学的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凭自己的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理想思维多于感性认识,凡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有自己的思想。然而,事与愿违,当今大学生,从众心理盛行,人云亦云,人往亦往,“随大流”没主见,遇事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彷徨等待以观他人。把众人的共同思想当作是真理,把众人的一致行为当作潮流。于是即便是有主见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真理,赶趟潮流,被迫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而去追随众人的言行。当代大学生“哈韩”,被冠名以“脑残”,都是他们从众心理所致。
关键词 大学生 从众心理 群体压力
引言 从众是指个体的认识、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的现象。也就是通常说的“随大流”。因为个人在 中的表现,往往受到群体内无形压力的影响,这种压力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上与群体的多数人趋于一致。从众变现为:真从众、权宜从众和假不从众。从众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有日益盛行之势,如此发展下去,大学生将会丢失自己,成为堕落的一代,严重降低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是极大的损失。为此,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行为的解释与控制,正确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独立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大学生从众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
学习从众。学习仍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学习本是相对独立的,学习方法方式的选择理应完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然而,在学习上出现了从众现象,从众现象课分为两种:一种是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鼓动、相互鞭策,集体考研或集体考取某种证书等积极的学习从众;另一种是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的从众。学习生不认真努力学习,考试时一起作弊,认为作弊是正常现象,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的从众心理。使得大学校园中违纪作弊现象肆虐。无论是积极的从众学习,还是消极的从众,都是不合自身实际的,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消费从众。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为频繁。大学生由于心理没有完全成熟,虚荣心较强,攀比之风、请客之风盛行。各种消费,大到电脑、相机,小到日常生活用品,都存在着相互攀比的行为,甚至是不很实用的电子词典,都能找到攀比从众的消费痕迹。讲名牌、讲排场、比阔气已形成风气,平时穿衣买鞋,都要求名牌,同学过生、聚会都要大讲排场,即使是身无分文,也要借钱来赠送礼品,请吃请喝。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同学,其实并不愿意大手大脚花钱,但是迫于形势,也只要打肿脸充胖子,只求跟上“潮流”。
影视和娱乐从众。大学生的社会化不足,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科学的审美观与欣赏观。面对众多的影视作品与娱乐节目,无法凭着仅有的艺术欣赏水平,即使遴选出适合自己的节目。往往受大众传媒与他人宣传的影响,选择别人推荐的却并不适合自己的节目,勉为其难的去观看,事后却跟人一道说:这节目真好看,下次还要看。实际却比较反感这类节目,由于众人都去看了,自己不去就显得自己落伍了,显得另类跟不上时尚潮流。韩剧的流行,这种从众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择业从众。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择业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多地考虑当前的现实利益,比较盲目。看到别人找什么工作,哪一行挣钱多就盲目地跟随潮流,在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时变选择热门职业或拒绝一些职业,使得社会上出现
了热门行业、抢手专业,人们趋之如鹜,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道德从众。从众心理还影响着或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数量与质量,表现为大学生道德行为上存在着普遍的从总现象。大学生参加献爱心募捐,志愿者、义务支教等活动,也会被他们的行为所影响,看参加的人数多不多,多就参加,不多就不去,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作用。许多大学生对别人损坏公物、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行为,见怪不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道德的负面从众”。
二、大学生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社会化不足,心理不够成熟稳定,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是从众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时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大学四年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当前但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很少有面临处理社会复杂关系的机会,容易脱离实际。而且阅历浅,过于理想化,辨别是非能力,自控能力差,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理性与感性同时存在。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观发展倾斜,理想与现实矛盾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与态度,很容易受群体行为的左右,产生从众现象。
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对其从众的影响。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生活在学校这一群体中,过着群体生活,长期与许多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学校这个群体是他们这一阶段的首要群体,因此,大学群体对个体的从众压力要比其他群体大,潜移默化地被周围人的言行所影响,遇事随波逐流,总口一致。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与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影响着其从众行为。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发展成熟,感情易波动,情绪不稳定,判断能力差,自信心不足,性格懦弱,易受暗示,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而且大学生处于求学时期,没有成就可言,言行会受到老师和家庭限制,个体的相对地位不高,属于弱势群体,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特别重视群体的评价,对群体舆论敏感,这就导致大学生面临着较强的从众压力。
从众行为的公开性是引起大学生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落户到千家万户,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与大众行为的公开化程度,电视传媒的广泛发展,对新闻事件即使全面详细地的报道,也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共鸣。报道的人物事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判断力与独断力,做事时会被更多非客观因素干扰与左右。互联网与电视传媒的发展,使得从众行为的公开程度加大,人们作出的独立行为变少,而大学生接触互联网与电视传媒的时间很多,使得他们模仿他人的方式为人处世。
三、结束语
单就从众而言,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要辩证地看待从众行为,要尽量引导人们减少不良的从众行为,增加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从众行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坚定的态度立场,不要随波逐流,丧失自己的主见,要完善人格,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与自控能力,做自己的主人。
参考资料: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梁瑛楠.大学生从众原因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