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古楹联的民族性及审美价值
摘要: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黟县楹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
典型。它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传承。同时,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与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创造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黟县古楹联 民族性 审美价值
Abstract : The couplets hung in front of a hall are the unique product of Chinese culture,Yixian conplets have
long history and content substance, it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Chinese natural culture .their nationality embody they inherit Confucianist culture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mbine with handwriting and construct art, creat high aesthetic value.
Key word: the hall couplets of Yixian; nationality ; aesthetic value
黟县位于黄山主峰西南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境内重峦叠嶂,清溪回流,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全县完整地保存有一大批明清建筑群。在这些建筑中,到处可以看见悬挂于门、厅、壁、柱上的的各色楹联。这些楹联集中地反映了黟县百姓的生活习俗、为人的信条、治家的根本和精神的追求。它们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2006年12月,安徽省将黟县古楹联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本文我们将从民族性和审美价值两方面来对这些楹联进行探讨。
一、黟县古楹联的民族性
民族性指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特性,它包括该民族共同的心理机制、价值标准、道德体系和礼仪规范。中国汉民族的文化模式形成于秦汉时期,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模式,宋代以后,更加强化了儒家的文化模式,因此,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黟县古楹联的民族性直接体现在它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做人
旧时黟县人无论是读书的官僚,还是弃儒的商人,都想把中国传统礼教和训诫,浓缩成简洁的文字,写在楹联上,悬挂于厅堂客室中,让子子孙孙牢记楹联
1
上教导,恪守做人的标准,朝夕与其相见,无疑胜于整日喋喋不休的口训家教。
(1)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2)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3) 须知难得皆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 (4)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5)忠厚留有余地多,和平养无限天机。 (6)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 (7)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8)藏精明于浑厚,养刚大以和平。 (9)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10)勤俭温恭获寿者相,和平忠厚载福之基。
儒家提倡好学,而儒家的好学精神包括两个部分,即做人和读书。其中做人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说的都是如何做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对待长辈要尊敬,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对待朋友要真诚,对待他人要宽恕仁爱,做官要清廉爱民。 上面所摘录的黟县楹联中,(6)(7)两则强调的是孝,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民族,《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孟子》强调对老百姓“申之以孝悌之义”,黟县楹联秉承这一民族性,并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1)(2)(4)强调的是一个“让”字,(5)(8)(9)(10)提倡的是仁爱敦厚。黟县楹联有相当一部分是告诫子孙如何做人的。
(二)读书与立志
古人十分推崇读书与立志,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看重读书与立志也就成为了中国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11)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12)读圣贤书明体达用,行仁义事致远经方。 (13)传家礼教谆三物(三纲),华国文章本六经, (14)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2
(15)忠孝持家远,读书处事长。 (16)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17)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读书朝夕学问性天。
(18)书作良田何必嫌无厚产,仁为安宅由来自有亨衢”
上面所列举的黟县楹联中,几乎每则都谈到了读书立志。古人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第(11)则楹联说“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第(18)则说“书作良田何必嫌无厚产”;第(16)则说“嚼诗书其乐无穷”。古人讲的读书,自然是读圣贤书。古人认为只有读好圣贤书,才能明体达用,才能处事长。
(三)经商与持家
黟县人自古在外经商者多,对于以外出经商为第一生机的黟县人,深知告别故土,远离家乡和亲朋故旧,独自异地谋生,将遇到无法估量的困难和艰辛。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必须深谙处事做人的哲理,否则将无立足生存之地。故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对下辈进行这方面的教诲。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要求外出谋生创业的子孙一要吃苦耐劳,不怕小惊小险,也不要斤斤计较小亏小损,只有先付出才有大回报,只有吃小亏才能赚大钱。二要遇事能忍耻含垢,淡看荣辱,埋头创业,积极进取;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一往无前。认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黟县的先人既有外出经商的,也有因深感外出经商不易而安于耕种或志在仕途的。因而有人家以这样的楹联教导自己的后代要认真种田、读书,要勤俭持家。
(19)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2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做马牛。
(21)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22)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谋于后嗣学礼学诗。 (23)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勤劳俭朴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祖先都要求后世子孙勤俭持家。上面列举的楹联中,例(19)(21)(22)(23)都强调了勤俭持家。例(20)则直接取材《增广贤文》,告诫人们要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教育后代。凡此种种,无不透视着汉民族的民族本体性。
3
二、黟县古楹联的审美价值
楹联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文学品牌。其审美价值本身就是其它文学样式无法比拟的。黟县楹联的审美价值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文面的形式美,深远的意境美以及它多样的风格。
(一)文面的形式美。
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这一些特点本身造就了楹联的文面美。黟县古楹联常常悬挂于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或厅堂两侧对应的立柱上,装潢精美、高雅大气,它们与中国书法美妙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国书法草、隶、篆、行之大成,博大精深,韵味无穷,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有些楹联通过书法字体的变换和生动的形象来传情达意。如上文提到的“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是悬挂于西递一民居楹柱上的。此联内涵哲理,寓意深刻,是宣扬经商之道的好联文。在书写时主人在“辛”字上多加了一横,“多”字少一点却落在了“亏”字上面,这绝不是主人的疏忽和失误,而是启迪后世子孙:多一分辛苦,就能获得多一份快乐;不要怕吃亏,要学会吃亏,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
(二)悠远的意境美
文学作品中的诗、词、赋,特别讲求意境。景、境、事、物触动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并且通过作者的形象思维,将它在自己的作品中再现而为读者领会、接受,从而引起无限的想象,这就构成了一种不受年代、地域限制的情感上的共鸣与交融,这就是意境。而由赋派生出来的楹联,除了讲究对仗工稳,声调谐协之外,也同样应该重视意境的创造。古往今来的许多名联,所以脍炙人口,历久犹新,并不在于它的对仗工稳、声调谐协,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一定的意境,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留下有余不尽的回味。黟县楹联中有很多风景名胜联,如“松风闻放鹤,花雨夜鸣琴”;“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萝月挥琴梧风捻土,蕉雪悟画竹雨读诗”;“皓月当空若镜临水,春雨润木自叶流根”等,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抒怀,都创造了极其悠远的意境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同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它们与风景名胜相得益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4
(三)风格的多样美
黟县楹联风格各异。从内容上看,有写景咏物联,有叙情抒怀联,有评人论史联,有言志联,有格言联。从语言上看,更是风格多样,有的诙谐纤巧,有的明快奔放,有的庄严深沉。从体裁上看,有四言、五言、七言、十言甚至数十言不等,鸿篇巨制,长达百言的也有,每一联都是字字玑珠,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表现力,给古朴的环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给游人以高品位的艺术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观赏之余仿佛置身于久远的历史文化长廊之中,深感徽文化的源远流长,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政府. 安徽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安徽日报 ,2006 一12 一18 [2] 倪国强. 黟县民间古楹联集萃[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附:作者简介
王琼,女,湖南长沙人,文学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文系。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