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0-01-28 来源:钮旅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8期189

·临床监护·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

马依娜,王思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 妇儿科,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6年间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发生死胎的孕产妇主要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伤心、恐惧、痛苦、愧疚以及不愿面对现实等,对其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后情绪较为稳定,心理状态普遍好转。结论 对发生死胎的孕产妇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从悲痛中走出并早日康复。

关键词: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48.163

本文引用格式:马依娜,王思.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189-190.

0 引言

死胎是指在妊娠时间达到20周后,胎儿在孕产妇子宫内死亡的情况[1]。死胎对于孕产妇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大的,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产生相关的心理疾病,对孕产妇本身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孕产妇出现死胎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尽量帮助其排解负性情绪,走出死胎的阴影[2]。我院选取了2012年至2016年30例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其心理状态特点以及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6年间30例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年龄最大者36岁,最小者22岁,平均(28.4±5.1)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30例患者中患有妊娠高血压4例,患有心脏病1例,患有糖尿病2例,胎儿畸形2例,不明原因21例,患者自觉胎动减少或是消失前来我院进行产检时发现死胎17例,患者前来我院例行产检时发现胎心胎动消失13例。30例患者在年龄、BMI等方面的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发现患者死胎后于2周内进行引产,对23例患者进行利凡诺羊膜腔内穿刺注射引产,对7例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30例患者均引产成功,之后给予患者收缩子宫、止血以及抗感染治疗[3]。

1.2.2 孕产妇心理状态分析:通过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①确认死胎时患者表现出难以置信,认为诊断有误而要求医生再次进行检查并确认,期望没有发生死胎;②在确认胎儿确实已经死亡后,患者情绪低落并产生自责心理,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或是自己麻痹大意导致胎儿死亡,因此内心极度悲伤并觉得非常愧疚与自责;③待患者情绪稍稳定后,医护人员告知需进行引产手术治疗时,患者常会表现出对治疗的担忧与焦虑,担心自己不能再次受孕或是受孕难度加大等,同时还会担心下次妊娠再次出现死胎的情况;④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患者在引产完成后,仍无法接受现实并可能因此产生幻想或抑郁等精神性疾病,此种情况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1.2.3 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后,需要据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走出死胎的阴影并恢复正常的生活,具体的对策如下:①确认死胎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的向患者讲解大概的情况,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需要尽快进行引产以避免对患者自身继续造成伤害,尽量减轻患者受到的伤害并降低其再次妊娠失败的风险;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列举再次妊娠成功并顺利生产的病例,让患者树立起再次妊娠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按照医

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自我心理情绪排解,从而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③引产时注意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疼痛或是不适感的原因对患者进行解释,使患者尽量配合治疗以确保引产成功,同时还需要注意治疗患者其它的合并疾病,设计好处理紧急状况的应急方案,从而尽量避免出现意外;④引产后根据患者个人的心理状况安排病房,切不可将患者安置在有母婴同住的病房,避免患者触景生情而引发心理抑郁或是幻想,减轻患者受到的打击,有条件的话可将患者安置于单间病房内,并嘱咐家属注意照顾患者的心理情绪。1.3 评价指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与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

2

采用χ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χ±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的SAS与SD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表1 30例患者治疗与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分)项目SASSDS治疗与干预前(30例)68.7±6.867.6±7.0治疗与干预后(30例)50.2±4.850.8±5.2t12.173910.5523P0.00000.00003 结论对于妊娠期的孕产妇来讲,腹中胎儿的健康是最为要紧的事,而死胎则是对孕产妇心理打击最大的一种情况,当孕产妇得知胎儿死亡后,其第一时间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相信、不接受事实,心里一直抱有胎儿仍然存活的想法,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相关的心理疾病。在我院本次回顾性分析中,30例患者在得知死胎这一消息后,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否定医生诊断的情况,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经过医护人员耐心的解释后,均能够比较理性的接受现实,极少数患者在经历医护人员较长时间的解释以及自我确认后才接受了这一事实。同时,患者表现出来的心理情绪变化因个体差异而又有所区别,较理性的患者经历了最初的情绪低谷期后能够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整个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患者情绪稳定;而部分情感较为脆弱、打击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过渡期,经过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不断安慰、劝解以及鼓励后才慢慢接受现实,最终也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引产及后期治疗。

因妊娠中晚期死胎孕产妇的主要问题在于心理情绪低落,并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临床的护理对策主要是心理护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190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48

·临床监护·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陶伟红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上海 宝山 201908)

摘要:目的 分析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时使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在对急诊科中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应用全程护理方法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48.164

本文引用格式:陶伟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190.

0 引言

在急诊科中,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分析在急诊科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中,即使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了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取得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研究对象上,为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内,在急诊科中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47.58±28.42)岁。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为(47.19±27.81)岁。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48.27±27.7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的护理。对观察组需实施全程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强化和急救中心的联系:首先需要加强和急救中心之间的联系情况。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前,可以让120指挥系统将现场情况发送到急诊科中[2]。急诊科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做好相关准备,找出对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和急救设备等。另外也可在急救之前做好全面性的准备,以期对抢救患者争取出更多的宝贵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急救准备效果。

1.2.2 快速有效的分诊:在分诊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对急诊科中的危急重症患者,可以选择有着至少5年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分诊工作。同时在临床分诊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实施及早的处理,避免患者临床症状更佳严重[3]。并将其病情等信息进行全面性的收集,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达。急诊室得到了这些信息后,可制定出更加准确有效的护理计划,从而对患者可起到更加完善的临床护理效果。1.2.3 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在急救措施上,需采取及时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急救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在此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师做好相应的工作[4]。并且可保证的各项急救措施的准确性和即时性等。抢救护士需让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若无法起到这一效果,可让患者接受吸氧治疗。另外可建立起静脉通路,护士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了较大理,通过采取综合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心中的郁结能够被及时解开,自责与愧疚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加上家属的理解、安慰与鼓励,患者大多都能走出悲痛,重新面对生活。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30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我院所采取的护理对策是行之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变化,可以立即告知给主治医师,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1.2.4 做好交接工作:将患者送到病区后,可做好交接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交代好其病情,并做好抢救药物和导管标志的交接。在交接工作完成后,可在交接单上签名。尤其需注意到交接时可将细节进行关注,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1.3 疗效标准。在对两组抢救完成后,需要收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再将数据进行收集完成后可实施统计学的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应用χ检验和率(%)分析计数资料,若数据的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2%,差异显著(χ2=6.818,P=0.00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差异显著(χ2=9.783,P=0.002)。

3 讨论

急诊科中主要是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抢救和护理的科室。由于危急重症患者的特点,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往往有着发病急、起病快、预后差和死亡率非常高等特点。因此急诊科中的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往往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很多患者并不能够抢救成功,出现死亡等情况。

因此,在急诊科中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对急诊科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在急诊科中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69-670.

[2] 田玲.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

信息,2016,29(34):142-144.

[3] 李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

信息,2016,29(24):183-183.

[4] 韩巧利.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

学信息,2016,29(32):132-132.

参考文献

[1] 叶凤英.孕妇死胎的心理状态评估与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82-82.

[2] 卢秋云.晚期妊娠死胎孕妇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

研究,2012,10(18):68-68.

[3] 曾亚梅.死胎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

学院学报,2011,32(19):3250-3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