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言语: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产物,及说话人说话和说出来的话。言语和语言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简单地说,言语是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体系(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综合)。言语和语言的联系表现为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言语是个别,语言是一般。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所以,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而没有语言也就没有言语。言语总要带上一定的个人因素,但言语活动实际上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社会活动。
格:用不同的形态反映出词语在语句中功能、地位、意义的语法范畴。常见的有主格、宾
格、领格、工具格、方位格等。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不同的格,有些语言中形容词和数词也有与名词相应的格。俄语中有六种格,英语中有属格和通格两种。
数:用不同的形态反映词语的数量概念的语法范畴。语言中常见的有单数、双数和多数,
双数和多数可通称为复数。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是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有些语言中动词、形容词或冠词也有数的形态变化,与名词的数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俄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形式。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表示复数时也可以不加“们”。
性:用不同的形态反映的词语属性概念的语法范畴。通常有阴性、阳性和中性。性是主要
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有些语言形容词和冠词也有性的分别。性是一种语法类别。作为语法类别的性,与事物自然性别有一定的联系,表示动物的名词的性与动物的自然性别大体上相应,但也有不相应的。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
体:用不同的形态表示的词语动作进行状态意义的语法范畴。每种语言中的体可以是不同
的。常见的有普通体、完成体、持续体(进行体)等。如英语中“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动词原形表示普通体等。
语言符号: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发现并认识的,以语音形式为能指和以语义内容为所
指组成的符号关系。而这种关系之间本没有联系,人类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将这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关联起来,并大量地利用它来表情达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假定的和任意的。进而形成了这种最复杂的符号系统,即语言符号。
孤立语:根据世界语言形态的有无及其变化,从词法形态划分出来的语言种类之一。又叫
词根语,主要特征是没有形态变化。以虚词和词序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如汉语就是比较典型的孤立语。汉语的名词不管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都不改变词形;动词不管是作谓语还是其他成分,也不改变词形。主语、宾语一般靠词序来区别,时态意义一般用虚词来表示,如“了、着、过”等。除了汉语外,壮语、苗语、彝语、越南语、缅甸语、马来语等也是孤立语。其中越南语是最典型的词根语。
屈折语:根据世界语言形态的有无及其变化,从词法形态划分出来的语言种类之一。特点
是广泛使用形态变化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其中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语音交替),如take\ook,foot\\feet等。德语、俄语、法语、英语都是这种语言。屈折又分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两种形式:内部屈折是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sing(唱,原形),sang(唱,过去式)。外部屈折是通过附加词缀来表示形态变化,一个词缀往往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如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work(工作,原形),works(工作,现在时,
单数,第三人称)。其中词缀-s在名词后面表示复数,在动词后面表示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印欧语系各种语言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
二、谈谈语言的组合和聚合的关系
语言层级系只是提供了一种将有限变成无限的可能。使这套装置运转起来的,是语言符号另外两种动态的属性。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组合与聚合。所谓组合,就是语言单位在某个层次上排列,语言单位在排列产生的关系称之为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排列中依循的规则,称之为组合规则。所谓聚合,就是语言单位在一个特定层次上根据结构和表意的需要进行替换,语言单位在替换中发生的关系称之为聚合关系,语言单位在替换中依循的规则为聚合规则。 例如,“红花”是一个符号的链条,“红”和“花”两个语言单位构成了组合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大、小„„”,能出现在“花”位置上的有“光、旗、豆、茶„„”,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
三、举例说明语法中常见的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从形式着眼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与分类,可以从词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和句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两个方面来考察。
词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有语音交替、附加(词缀和词尾)、重音移动、声调、增补与零形式、重叠等六种。语音交替又叫音位交替或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如英语中的一些不规则动词:build\\built、send\\sent、think\hought。附加是定位黏着语素,作用是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如汉语中的“画”与“画儿”,英语中的final\\finally。重音多指音节中的重读位置,又称词重音。重音的变化常常会引起音位的改变。英语中重音的变化可用来区别词类:`record\\re`cord记录(名\\动)`export\\ex`port输出品(名)\\输出(动)。声调是发音时改变一个声带松紧状态而得到的不同语音模式,在有声调的语言中可以构词,也可以构形。如汉语中的“妈、麻、马、骂”就是利用[ma]的声调变化组成的词。增补就是利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中的good\\better\\best;零形式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表示与变化形式不同的语法意义。如汉语中表示人时复数用“们”,单数则不用。重叠就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个\\个个、推敲推敲”。
句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有词语选择、语序、语法词、形态、语调等五种。
四、举例说明语言中的交际功能
语言中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为常见的功能,又可分为语言祈使、语言沟通、语言表现和语言发泄四个方面。
语言祈使就是用语言形式来完成的命令、禁止、愿望和要求。语言祈使是言语发出者通过言语行动影响言语接受者并产生预期言语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有直接祈使和间接祈使两种方式,语言祈使所引起的反应语言反应和行动反应两种。如“你是谁?”“小红。”\\“去吃饭。”,于是捧起了饭碗。
语言沟通分为信息对流(通过言语活动交换信息,如“白菜什么价?”“八毛,你那儿呢?”“七毛八。”)、知识传授(如老师上课)、行为协调(如在齐步走时喊的“一二一”的号子)、情感协调和语道协调(如“今儿的工作谈话就到这儿,下来说说个人问题。”)多种形式。 言语表现是通过语言内容、语言形式、语言场合的表现使语言主体存在的价值得到认同与提升的语言信息交换模式。比如《红岩》中华子良的形象几乎全是用言语表现来塑造的。 语言发泄是通过语言形式使语言主体的情感与情绪得以释放的言语方式。比如心情不好时去KTV唱歌,登到山顶朗诵《蜀道难》等。
五、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和结果
语言分化是指同一语言分化为两种以上互有分歧的语言变体或语言的过程。语言分化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表现。
原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2,心理因素的影响;3,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 结果:1,社会方言;2,地域方言;3,亲属语言。
六、谈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语言成分的借用是指一种语言借用其他语言中的某些语汇成分、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借用语汇成分。如汉语从上古到现代,历史上的很多时期都有不同民族语言的词语借入。汉朝以前如“单于、胭脂”、“玻璃、师子(狮子)”等;汉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的借用词如“佛、菩萨、罗汉、罗刹、夜叉”等。
随着语言的进一步接触,语法和语音也可能发生借贷现象。例如西上班那傣语因吸收汉语的借贷词而增加了一个复合元音[au],白语原来的语序是“主语+宾语+动词(SOV)”,后来借入了汉语的“主语+动词+宾语(SVO)”的语序,原有的语序反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大使用了。
七、举例谈谈语言接触的几种特殊形式
语言接触除了自然接触与强制接触以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形式。一种表现为语言远征,一种表现为对自然语言接触的隔离。
语言远征表现为两个互不接壤的语言跳跃式接触,具体有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形式,混合语为洋泾浜的发展形式。洋泾浜(Pidgin,又译“皮钦语”)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处于通商口岸的当地人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变形的外语。这种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具有杂交的特点。一个社会的孩子们一旦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就形成了克里奥尔语,也叫混合语。克里奥尔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尔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对自然的语言隔离表现为利用人造语言,也就是国际辅助语来替代人类自然语言交际。从17世纪起,不断有人设计国际辅助语的方案,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这种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等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制的,它用了几百个词根,采用拉丁字母拼写,发音清晰、重音固定、语法简明(只有十六条规则,任何一条都没有例外),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他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是第一语言。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分析语:根据世界语言形态的有无及其变化,从句法形态划变化的丰富程度分出来的语言
种类之一。在句法关系中,不用形态或少用形态表达句法关系的语言叫做分析语。这种语言一般依靠语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来表示句法关系,如汉语、英语、法语等。
综合语:根据世界语言形态的有无及其变化,从句法形态划分出来的语言种类之一。这是
主要以词形(形态变化)来表示句法关系的语言,例如俄语、德语等。
克里奥尔:克里奥尔语又称混合语,是洋泾浜的发展形式。在一个特点社会里,孩子们把
洋泾浜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时,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在最初和洋泾浜的语言形态可能没有什么不同,但随后作为母语传递,成为一个社会唯一的交际语,它就开始逐步扩大词汇,严密语法,迅速发展丰富起来。
洋泾浜:洋泾浜(Pidgin)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
地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处于通商口岸的当地人与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打交道时在语言上相互妥协而使得双方能够勉强交流的临时性工具,具有杂交的特点。它要么随着社会的变化消亡,要么发展成为克里奥尔语。
任意性:任意性是说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
之间是一种设定性关系,所以同一符号形式表示事理完全根据使用者之间的主观抉择而共同规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1,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mei],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美、没、梅”,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可以”;2,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如表示“水”这个意义,汉语是“shui”,英语是“窝头”(water)。
递归性:是转换生成语法的一个重要规则。递归一词是从数学中借用的。递归指往返循环,
重复出现。某些基本结构可以在转换生成句子过程中重复使用,或层层套用,这就是递归性规则。有了这种递归性,基本结构中的项就可以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相当于原来的那个项。比如“我喝水”是主谓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偏正结构的递归把宾语中的“水”扩展成“矿泉水”“刚买的矿泉水”“他刚买的矿泉水”等等。结构规则的递归从理论上讲可以是无穷的,上面的例子不管扩展到什么地步,它的作用还是等于“我喝水”里的“水”。
二、举例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套符号系统。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语言是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结果; 2,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3,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谈谈所谓“动物语言”的问题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蜜蜂、海豚、黑猩猩等动物都有自己的交际手段,有些交际手段还相当复杂,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它们没有人类这样的语言。首先,动物界用于交际的声音或体势不具有可切分和可组合性,因此无法向人类的语言那样用有限的声音来表达无限的意义;其次,动物界的声音或体势,只是对现场情景刺激的反应,不能表述过去或未来的事件,不能叙述异地所发生的事情,因此,不具备语言的基本属性。只有人类才拥有语言,“动物语言”只是个形象的说法。
四、试说明语言的线性特征和特点
语言受其表达条件限制,只能在时间上依次展开,而不能像图画那样在一个平面上展开,也不能像雕塑那样在三维空间里展开。这就形成了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从而形成了语言符号的一维特征,即线条性质。语言的这种性质,主要是由其介质表达条件决定的,因为音只能一个一个地发,在同一时刻,人一张嘴发不出两个音来。其结果是人们听到的是一串音流,人们就是凭借这串音流来表情达意的。同时,语言符号还通过不同的音色、音长、音高、音强、停顿体现其线条性的很多变化。这是从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语言的线性特征,从而使其在线性范围和限度内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五、举例说明音位对立与互补的性质
对立与互补是音位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性质。对立,既指的是音位与音位之间的一种关系,也指一个音位中的变体与另一个音位中的变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所谓对立,就是可以区别意义。例如英语中“[_in]”这样一个语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替换,就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语音形式,说明[p]、[b]、[t]、[d]处在对立关系中。互补指的是一个音位内部变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把它们归入一个音位,使其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如汉语普通话中的[a]的四个音素(分前、央、后、半低)。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音感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入一个音位。如汉语普通话中[k]和[ng]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它们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六、谈谈汉字跨方言交际的特点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越时间、跨越地域的特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七、举例谈谈语境的作用
语义环境从宏观上按照性质分为客观语义环境和主观语义环境,从语义环境的表达形式上看,又可以分为隐性语义环境和显性语义环境。它的作用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生成,即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与交际环境中完成的。比如第一次见到“狼”的时候,发出了一个“lang”的语音,正好与“狼”这个意义结合了起来。 (二)同化,即无论过去的语言环境赋予一个词什么样的意义,一旦进入特定的交际环境(每个交际环境都是具体的),则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将这个词所有的意义同化到与这个交际环境相统一、相协调、相一致的状态。比如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党”、“小姐”等词汇的限定。 (三)异化,词义的异化也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完成的。对于一个既成词义偏离原来的位置,这是异化和同化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在语言环境中对于词义的限定,这是同化;而相对于原来的意义则是异化。比如在不同的时代对于“小姐”、“革命”等的不同解释。 (四)增生,这是在语义环境中对于旧有语言形式增添词义和创造新词来负载新义两个方面的通称。比如汉语中“站”,在现代公共交通兴起后就有了“站台”的意思。
(五)表达,语境和语言形式一样具有表达作用。有些作品整篇只有一个场景,而这种场景所能引起的感受,是靠接受者在自己心中体验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八、举例说明语法形式与语法手段的关系
语法形式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方式与材料,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手段是从形式着眼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与分类,可以从词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和句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两个方面考察。 词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有语音交替、附加(词缀和词尾)、重音移动、声调、增补与零形式、重叠等六种。语音交替又叫音位交替或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如英语中的一些不规则动词:build\\built、send\\sent、think\hought。附加是定位黏着语素,作用是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如汉语中的“画”与“画儿”,英语中的final\\finally。重音多指音节中的重读位置,又称词重音。重音的变化常常会引起音位的改变。英语中重音的变化可用来区别词类:`record\\re`cord记录(名\\动)`export\\ex`port输出品(名)\\输出(动)。声调是发音时改变一个声带松紧状态而得到的不同语音模式,在有声调的语言中可以构词,也可以构形。如汉语中的“妈、麻、马、骂”就是利用[ma]的声调变化组成的词。增补就是利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中的good\\better\\best;零形式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表示与变化形式不同的语法意义。如汉语中表示人时复数用“们”,单数则不用。重叠就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个\\个个、推敲推敲”。
句法中使用的语法手段有词语选择、语序、语法词、形态、语调等五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