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神经外科习题集

2023-03-24 来源:钮旅网
神经外科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⒈中间清醒期 是指脑外伤病人伤后因脑震荡立即发生原发性昏迷,在血肿未形成之前意识就已恢复,以后由于血肿的形成和发展,使颅内压增高,再度进入昏迷状态,这之间的一段清醒期,称中间清醒期,多系硬脑膜外血肿所致。

⒉颅内高压征 当成人颅内压力持续高于2kpa(200mmH2O),即为颅内压增高,亦称颅内高压征。 ⒊脑疝 当颅内压增高时,导致各分腔压力不均衡,可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处通过生理裂隙或孔道向压力较低处移动,造成该处的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相应的症状谓之脑疝。

⒋小脑幕切迹疝 临近小脑幕的颞叶钩回移位,疝入小脑幕裂孔内下方,故又称小脑幕裂孔疝或颞叶钩回疝。

⒌枕骨大孔疝 临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部分疝入枕骨大孔,故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⒍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处出血,血液沿着眼眶部流至眼睑或球结合膜下,出现淤血斑,形成特征性的眼镜样血肿。

⒎脑震荡 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但无明显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⒏逆行性健忘 脑外伤病人清醒后,对受伤的经过及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物不能记忆,而对远事仍能回忆。

⒐闭合性脑损伤 虽然头皮破裂,颅骨骨折,但硬脑膜仍完整,脑组织未与外界相通。

⒑去大脑强直 脑干损伤的重要体征,表现为四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伸直性强直,躯干呈角弓反射状态。二、填空

⒈(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项主征。 其中(视乳头水肿)是诊断颅内压增高重要的客观依据。

⒉如要中止冬眠低温治疗,应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 物)。

⒊为颅脑损伤病人监测生命体征时应先测(呼吸),次测(脉搏),再测(血压),最后测(意识),以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

⒋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 阳性)

⒌颅脑手术后血肿多发生在手术后(6~24)小时内。⒍对颅高压患者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

命体征)变化。

⒎正常成人颅内压为(0.7~2kpa)(70~200mmH2O),儿童为(0.5~1kpa)(50~100mmH2O)

⒏冬眠Ⅰ号合剂配方为:(杜冷丁100 mg)、(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

⒐冬眠Ⅱ号合剂配方为:(杜冷丁100 mg)、(异丙嗪50mg)、(氢 化麦角碱0.6mg)

⒑冬眠Ⅳ号合剂配方为:(杜冷丁100 mg)、(异丙嗪50mg)、(乙 酰丙嗪 50mg)

⒒正常瞳孔直径约2~6mm,两侧等大,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如两侧 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一般受压部位多在(瞳孔扩大侧)。如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应差,为脑干损伤的特征。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应消失,伴深度昏迷,是病人(临危)的征象。

⒓诊断颅盖骨骨折主要依据(X线摄片),颅盖骨折发生率较高,约 是颅底骨折的(3)倍,颅盖骨折分为(线形)和(粉碎凹陷)骨折。 对 凹陷深度超过(1cm)的骨折,须及早采用(手术)疗法。 ⒔头皮分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 层)和(颅骨骨膜)5层。出血与感染容易扩散的是(帽状腱膜下层)。

⒕颅底骨折多为(内开放性)骨折,其特征性的表现是(脑脊液漏)按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种。以(颅中窝)为最常见。 ⒖颅脑损伤时成人每日输液量不应超过(1500~2000)ml,滴速以每 分钟(15~30滴左右)为宜,以防(脑水肿)加重。

⒗颅脑损伤时应注意观察的肢体活动内容是(有无自主活动)、(活 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瘫痪程度)等。

⒘深昏迷病人应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

三、是非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⒈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正确:颅内压增高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 合征。

⒉视乳头水肿是诊断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依据。(+) ⒊急性枕骨大孔疝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

正确:急性枕骨大孔疝病人呼吸和循环障碍出现较早,瞳孔变化和意识障碍相继出现,多突然发生。

⒋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忌做腰椎穿刺。(+) 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昏迷后有中间清醒期。(-) 正确: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因颅内压增高或因脑组织挫伤急性出 血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昏迷状态。 ⒍脑震荡为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它既无组织结构上的损害,也不出现神经功能缺损。(+) ⒎瞳孔变化对颅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同眼征提示颅内相应 部位的病变。(+)

⒏病人行脑室引流术毕回病房后,护士要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 上引流瓶,并将引流瓶悬挂于床头,高度(指引流瓶的最高处距侧脑室的距离)为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⒐脑室引流术后要注意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以不超过100ml为宜。 (-)

正确:脑室引流术后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 ⒑冬眠低温治疗时,降温标准以腋温32~34℃为宜。过低(32℃以下)易发生心肺并发症,并可因病人反应极为迟钝而影响观察,过高(35℃以上)则治疗效果不显著。(-)

正确:冬眠低温治疗时,降温标准以肛温32~34℃为宜。

四、单项选择题

⒈颅底骨折病人,忌做腰椎穿刺和耳鼻堵塞,其目的是:(A)

A.防止颅内继发感染B.防止颅内压增 C.防止头痛 D.防止脑疝形成 E.以上都不是 ⒉下列哪项不是脑震荡的表现: (E) A.头痛、头晕 B.逆行性健忘 C.眩晕、呕吐 D.脑脊液检查正常 E.颅内压轻度增高 ⒊病人颅脑损伤后出现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应首先考虑: (A)

A.硬脑膜外血肿 B.硬脑膜下血肿 C..脑内血肿 D.颅底骨

折 E.脑干损伤 ⒋下列应立即手术的颅脑损伤是: (B) A.脑震荡 B.硬脑膜外血

肿 C.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耳漏 D.颅盖骨线形骨折 E.脑挫裂伤

⒌急性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B) A.肢体偏瘫 B.头痛、呕吐 C.意识障

碍 D.少尿或无

尿 E.视网膜出血 ⒍颅脑损伤病人抬高床头15~30cm的目的是: (A)

A.减轻脑水肿 B.有利于伤口愈合 D.有利于呼吸道通

畅 D.病人舒适 E.防止误吸

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由于机体代谢率低,对热量及水分的需要也相 应减少,液体输入量每日不宜超过: (A)

A.1500ml B.18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⒏有关头皮损伤不正确的叙述是: (B) A.头皮裂伤出血多不易自行停止 B.头皮血肿因皮下血管丰富,故血肿较大 C.帽状腱膜下血肿有波动

感 D.骨膜下血肿局限于某一块颅骨的范围内 E.头皮损伤合并感染可引起颅内感染

⒐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 (D) A.头颅X线片 B.头颅超声波检

查 C.脑电图检查 D.临床表现 E.头部外伤史

⒑头皮撕脱伤清创术哪项是错误的? (E) A.争取在6~12小时内清创缝合 B.皮瓣未完全脱离可清创缝合 C.皮瓣完全脱离但挫伤不严重可缝合 D.大片头皮缺损应作自身游离植皮

E.头皮组织抗感染力强,感染创面可缝合 ⒒小脑幕孔疝疝入的脑组织是: (B) A.小脑蚓部 B.颞叶钩回 C.边缘叶海马回 D.枕叶枕极 E.小脑扁桃体

⒓枕骨大孔疝疝入的脑组织是: (B) A.大脑枕叶 B.小脑扁桃体 C.小脑蚓部 D.丘脑底部 E.延部

⒔硬膜外血肿的出血多见于: (C) A.颅骨板障静脉破裂 B.椎动脉破裂 C.脑膜中动脉破裂 D.颅内静脉窦破裂 E.脑皮层浅血管破

⒕颅内转移癌最常见的原位癌是: (A) A.肺癌 B.乳癌 C.绒毛膜上皮癌 D.

肾癌 E.胃癌

⒖最常见的脑脓肿是: (A)

A.耳源性脑脓肿 B.血源性脑脓肿 C.颅内外伤性脑脓肿 D.隐源性脑脓肿 E.鼻源性脑脓肿

⒗颅脑损伤行冬眠低温疗法错误的护理是: (B)

A.用药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物理降温后用冬眠药物

C.病人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动 D.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2~34℃ E.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⒘脑脊液漏禁忌耳鼻冲洗、堵塞或腰穿是防止: (D)

A.脑疝 B.头痛 C.颅内压下降 D.颅内继发感染 E.昏迷

⒙颅内损伤病人的卧位取抬高床头15~30cm的目的是: (E)

A.预防呕吐性窒息 B.利于呼吸道通畅 C.保证心排出血量 D.病人舒适 E.减轻脑水肿 六、问答题

⒈简述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要点。

(1)通常用药半小时,病人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后开始降温,多采用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为每小时1℃,降温标准以肛温32~34℃为宜。

(2)病人要安置在监护设备、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齐全的单人房间,专人护理,保持病室安静、避光,室温控制在18~20℃。

(3)给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动病人,以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4)治疗前要进行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并记录,以作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如血压低于8.0kpa应停药终止治疗。

(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成人输液量限制在1500ml/d。 (6)若终止冬眠低温治疗,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一般可自行复温,对体温不升者可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⒉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后出现神经性高热的原因是什么?

(1)若颅脑损伤或开颅术累及下丘脑前部,即可出现神经性高热。丘脑下部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

流经此区的血液温度改变0.5℃就能激动体温调节中枢。当下丘脑前部损伤时,累及散热中枢可出现持续性高热。

(2)脑干损伤后交感神经麻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另一方面汗腺分泌功能下降,皮肤血管麻痹,大量体热蓄积体内不能及时发散,反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热,形成恶性循环,终至产生持续性高热。

3.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

(1)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2)由于病侧大脑脚及动眼神经首先被牵拉压迫,病侧瞳孔先短暂缩小(动眼神经受刺激),继之逐渐扩大(动眼神经逐渐麻痹),与此同时病变对侧肢体逐渐瘫痪(椎体束受压)。

(3)继续发展的结局是: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发作,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并导致继发性枕骨大孔疝,呼吸衰竭先于心跳停止。 ⒋枕骨大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为颈后疼痛,颈后局部压痛,颈硬,强迫头位等,这是由于颈 1~2神经根受压所致。 (2)多无意识障碍,瞳孔很少变化,亦无肢体瘫痪,但呼吸障碍明显而突出,甚至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可发生呼吸骤停,这是与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区别。 (3)慢性枕骨大孔疝的病人可长期没有脑疝的症状。在剧烈咳嗽、大便秘结、用力挣扎、医疗过程中腰椎穿刺快速放出脑脊液或压颈试验等,颅内压突然上升而致呼吸骤停,应尽量避免发生。

⒌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时治疗与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保持耳道和鼻孔清洁,禁忌填塞、冲洗或滴入药物,尽量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和咳嗽,取床头抬高15°~20°角或患侧侧卧,禁忌腰椎穿刺,应用抗生素,若超过1个月仍未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⒍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瞳孔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须密切观察,并作记录。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应差,为脑干损伤特征。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应消失,伴深度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对颅内血肿尚有定侧意义。 ⒎头皮血肿的特点有哪些?

(1)皮下血肿的特点:血肿较小而局限,周围组织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