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成 果 名 称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课程专题教学模式
成 果 完 成 人 周森林 李岩 吴华眉 孙绪民 王建志
刘丽威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 荐 组 别 人文社科类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 荐 时 间 2016 年 7 月 5 日
教 务 处 制 二○一六年六月
.
文档
.
文档
一、成果简介
获奖时间 2014.6 2014.5 2014.12 2014.12 2015.7 2016.4 成果起 止时间 主题词 获奖种类 校多媒体课件竞赛 校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 校思政课教学比赛 首届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 第五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微课优秀成果 校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优秀奖 奖金数额(元) 5万 授奖部门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高校工委 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发展论坛 山东科技大学 成果 曾获 奖励 情况 三等奖 起始:2012 年9 月 完成:2016年4 月 成果导向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教学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模式 首先,结合“05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性质的界定,以及我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制定了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总体成果目标。而全部9个教学专题也都分别制定知识和素质能力两类两级具体目标、成果的具体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成果目标体系。 其次,紧密结合学习成果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我们按照“原理”的课程逻辑将教材的七章内容优化和整合为三大模块9个专题。基本原则是: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专题内容,将高度思想性的内容具象化为与能力结构相互映射的知识结 .
文档
构,同时,距成果目标较远的内容则果断舍弃。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化解了“原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理论性和思想性和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要求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解决了“原理”大学课程和中学教育“步步高”的关系问题。 再次,以学习成果为目标,构建“参与型”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专题学习成果的类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影视教学等,设计了“现场问答与点评”、“小组讨论”、“今天我主讲”、“经典阅读与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构建“参与型”课堂。 最后,建立了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的学习评价考核机制。项目组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建立了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的学习评价考核机制,强调全面、正确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收获的长效、动态的课程成绩。根据我校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7:3的要求,平时成绩注重结合每个专题的成果目标进行考核,具体比例如下:考勤(20%)、作业(20%)、课堂表现(发言、小组讨论等,30%),文献阅读与写作(30%)。而期末考试约50%以综合论述为主,着重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概括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论述能力,突出成果导向的要求。 ②建设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 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按照专题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组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制定了专题教学大纲和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师再根据个人的教学特点,对课件和教案进行了完善和个性化修订,使之更符合专题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要求,精心建设了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以及思考与练习、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 ③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围绕如何通过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如何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理论素养、创新能力等成果目标,课题组在总结教学实施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关研究报告和一系列的教研论文,其中,公开发表了6篇。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首先,解决了“原理”传统教学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偏离和忽视了“原理”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运用理论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解决“原理”课程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度,教学缺乏吸引力、渗透力、实效性不高,以及不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问题。 最后,解决了“原理”传统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评价学生应该是否达到本课程学习要求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功利性学习问题。 .
文档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加强研究,转变观念 项目组深入研究了“原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教学规律,通过课程调研,深入总结、分析了“原理”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和症结。项目组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教学围绕教师的“教”,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接受,较少注意学生“学”的问题,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教学实效性不高;另一个是忽视“原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更多强调“是什么”、“为什么”显性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怎么样”、“如何用”等深层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忽略“我要信”的意义世界的构建。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深入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对“原理”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意义体系”。基于这种定位来指导“原理”课程改革 (2)深入调研,局部试点,合理推广,科学总结 针对要解决的教学问题,项目组采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首先,通过师生座谈、问卷调查、走访校内外专家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我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和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深入分析我校“原理”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在深入研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方案制定后,合理选取一定教学班级进行试点,并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总结完善改革方案,并逐步在全校的教学班级全面实施。通过以上措施,努力保障问题合理解决。 (3)组建团队,协同分工,统一调度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不同特长的教师彼此配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因此,我们组建了教学团队,利用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和特长进行了明确分工,分解改革任务。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等形式,统一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通过互听互评课、观摩教学、课程调研、期中教学检查等方式了解改革进度、反馈教改效果,采取统一考试,集体阅卷、检查平时作业、论文等的方式保障教改的同步性。通过以上措施,保障教改顺利在全部班级中展开,使全体学生受益,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推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
文档
3.成果的创新点 本成果的特点在于,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原理”课程的专题教学,其主要的创新点在于: (1)革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理念,成功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运用于原理课程教学,改变了原理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和素养”,“重过程轻结果”的状况,从而将“原理”课程教学重新纳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要的轨道上来。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大胆采取案例法、研讨式、影视法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强化由“教”到“学”的角色的转变。通过使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地位。 (3)创新评价考核方式,强调结果考核转向过程考核,改变学生功利性学习的状况。教师采用问题点评、随堂提问、读书报告、课堂发言、论文写作等多样化评价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 “原理”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上升 “原理”课是四门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性最强、抽象度最高。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觉得课程枯燥难懂,实用性不强,说教过多,因而存在“平时不努力,考前记一记,考后全忘记”的功利性学习的问题,造成教学实效性不高,不能有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自教学改革开展以来,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着较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直观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改革之后,强调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考核难度有较大提高,学生无法考前突击,需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项目组调查后发现,“原理”课程学生不及格率反而大幅下降,平均成绩较以前提高约10-20分左右,学生重修率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运用理论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提供了学生的文献阅读与写作、团队竞争与合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个人及团队。 (2)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师获得多项教学表彰 教学改革也反向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对“原理”课教师教学的认可度明显改善,教师的课堂测评稳步提高,“原理”任课教师近年来的教学测评分基本都在90分 .
文档
以上。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项目组成员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学校青年讲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次;校微课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省微课比赛二等奖1人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文科组优秀奖,王建志获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教学上的优异成绩使成员获得了多项教学表彰,王建志老师获得2016年的校“教学拔尖人才”称号;周森林、孙绪民、李岩等老师还分别获得了“优秀教师”、“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园丁”、“山东科技大学课堂教学理论改革奖”等荣誉称号;“原理”教学团队2013年获批校级教学团队等等。 (3)校内外同行专家充分肯定。 “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还获得校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与校教学督导孙燕玲教授、王师范教授等专家多次交流过程中,他们对本项改革予以认可,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聊城大学、枣庄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同行高度评价本项改革成果,并表示将在本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索和借鉴这一模式。 (4)改革成果广泛推广,示范作用显著 项目组成员孙绪民老师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百工程”骨干教师,《山东科大报》深入报道教学事迹和教学改革经验,起到了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与成果相关的6篇教学论文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岱宗学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引起了一定反响。 本成果从2009年校群星计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开始进行研究,主要依托2013年“名校工程””公共基础课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将本项成果向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渗透,项目组成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校群星计划项目。山东省思政课重点招标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建构》(2014)、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5)等等。通过这些教改课题,不断完善并推广本项目的成果。
.
文档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姓名 周森林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1.主持2009年度校“群星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主持2013年度校公共基础课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成果。 2.主持并参与制定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原理”课程学习成果目标主 要 贡 献 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主持了专题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和教学视频等资源库建设;在相关班级上开展课程调研、分析调研成果,实施教学模式的实验、推广和总结分析教改效果。 3.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的跟踪。 3.主持教改成果“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 本 人 签 名: 2016年 7月7 日 第二完成人姓名 李岩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1.参与相关教研项目的论证、申报; 2.参与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的设计与制作; 主 要 贡 献 3.参与教学模式的试点和推广 4.参与教改成果“的经验总结,公开发表相关教研论文3篇。 5.开展教学观摩和参与教学竞赛。 本 人 签 名: 2016年 7月7 日 吴华眉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第三完成人姓名 .
文档
1.参与相关教研项目的论证、申报; 2.参与专题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资源库建设 3.参与教学模式的实验、推广和总结。 主 要 贡 献 4.参与教改成果“的实践经验总结,公开发表相关教研论文1篇。 本 人 签 名: 2016年 7月7 日 第四完成人姓名 1.参与相关教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参与课题组成员任务的分配、协调、实主 要 贡 献 施工作。 2.参与“‘原理’课程学习成果目标体系”的设计; 3.参与实施教学模式的实验、推广和总结。 4.参与教改成果“的实践经验总结,与他人合作公开发表相关教研论文2篇。 本 人 签 名: 2016年 7月7 日 第五完成人姓名 主 要 贡 1.参与教学案例、专题教案、教学视频、试题库的设计与制作; 2.参与教学模式的试点和推广 3.参与教学竞赛。 王建志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孙绪民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
文档
献 4.参与课程调研和课程信息跟踪 本 人 签 名: 2016 年 7月 7 日 刘丽威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1.参与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的设计与制作; 第六完成人姓名 主 要 贡 献 2.参与教学模式的试点和推广 3.开展教学观摩和参与教学竞赛。 4.参与课程调研和课程信息跟踪 本 人 签 名: 2016年 7 月7 日
.
文档
三、推荐、评审意见
该成果深入调查和剖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依托进行专题教学改革推 荐 单 位 意 见 是高校“原理”课改革的现实选择。该成果探索了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以及依托该理念制定“原理”课程的学习预期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新专题教学模式;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成果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同意参加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推荐。 推荐单位盖章: 2016年 7 月 8 日 校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评 审 意 见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