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灌云附中高三考前30天突击 01
《红楼梦》1-10回
制作:李钢 复核:王文标 2016-05-07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宝玉来看宝钗,黛玉也来看望。然后薛姨妈留大家吃茶,宝玉要喝酒,薛姨妈就拿好酒来给大家一起喝。而宝玉偏偏想喝冷酒,宝钗劝说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心生醋意,借雪雁送手炉来冷嘲热讽一番。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1
D.宝玉的那块玉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八个字。
E.贾府的“四春”分别是: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E.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选出以下不正确的两项( )( )
A.第1回,贾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因这层关系,才得以复职候缺,补得金陵应天府一职。
B.第1回,元宵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C.第2回,林黛玉念书时,凡书中有“敏”字,都念做“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贾雨村并未如此教她,当时只觉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直到冷子兴告诉他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敏,他才知其中原因。
2
D.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里,先后见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由两个舅妈带着,分别见了大舅舅贾赦,二舅舅贾政。吃过晚饭后,才见到宝玉。
E.第4回,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3.选出以下不正确的两项( )( )
A.第5回,宝玉在秦氏的卧房中午休,梦游“太虚幻境”,到“孽海情天”的“薄命司”中,先将“又副册” 厨门打开,看到其中两幅画和字,不解;开“副册”厨门,看见画着桂花、池沼,还有字,还是不解;再去取“正册”来看,未及看完,就被仙姑带去游玩。
B.第6回,王成的祖上与王熙凤的祖父连了宗认作侄儿,此事只有王夫人及凤姐之父知晓。王成的亲家母刘姥姥见女儿女婿过得萧条,便有心去认这门亲,但因从未见过王夫人,只得带着外孙板儿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通过周瑞家的才见到王夫人,王夫人送她二十两银子,她给了周瑞家的一两银子,以示答谢。
C.第7回,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落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D.第8回,宝玉从梨香院回到自己的住处,晴雯告诉他,他在宁府叫人特意送过来给她的豆
3
腐皮包子,因她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被李嬷嬷拿走了,说是给孙子吃;宝玉问起早起沏的枫露茶,得知被李嬷嬷喝了,大为生气,打算把这个乳母撵出去,在袭人的劝解下,方才作罢。
E.第9回,贾宝玉与秦钟一同到贾家学堂上学,金荣借机欺负秦钟,说了不少闲话。贾蔷素与贾蓉要好,他要为秦钟出气,便怂恿宝玉的书童锄药给金荣一点教训;在锄药的鼓动下,贾兰贾菌也动了手;宝玉的三个小厮也操着家伙加入了战阵。
二、填空题
1.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 ,品的酒叫 ,听的歌曲名叫 。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 “小黛玉” 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 、 。
3.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 ,探春的父亲是 ,惜春的父亲是 。
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 说的。
5.贾雨村正欲下令捉拿薛蟠时,当时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而今的门子暗中递给他一张 。
6.甄士隐书房闲坐,偶做一梦,最后来到“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贾宝玉到秦可卿房中,看到有一联“ ,人情练达即文
4
章”。
三、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概括说明它的作用。
2.《红楼梦》常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同样问读书的问题,黛玉却给出不同的回答,试分析黛玉变化的原因。
答:黛玉远离父亲,寄身外祖母家,寄人篱下的遭遇以及黛玉本身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得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她从贾母的语气中听到贾母对女子读书的不屑,因而当宝玉再问同一个问题时,她改变了自己的回答。
4.简述《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过程。 (提示:背景+过程+结果)
5
答: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答:
《呐 喊》
一 正误判断
1.《呐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取名为\"呐喊\",意在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以鼓舞\"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
2.《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 ( )
6
3.《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
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
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
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
8.《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
7
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是他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同名。
B.鲁迅先生一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共由14篇小说组成。
C.在《呐喊》的l 4篇小说中,《不周山》原也收录其中,后被收录到《故事新编》,并改名为《铸剑》。
D.《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1 9 1 8一1 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E.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就是讨老婆,这是他自然本能的要求,说明他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
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就是要画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8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而形成的,在今天这种性格已经不存在了.
C.《药》是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题就是通过夏瑜被杀这一线索,艺术地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鲁迅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他善于抓住他们的思想精神的不觉悟、不抗争的这些病态的灵魂进行剖析。每一篇都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改良社会、改变国民性而呐喊。
E.《呐喊》中的小说大多数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取法外国’’,但也注意到了首尾照应交代等写法,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三 简答题
1.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阿Q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
2.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
9
3.赵白眼、麻子阿四、豆腐西施、驼背五少爷、红鼻子老拱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
4.华老栓、陈老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药》《狂人日记》《风波》《明天》《社戏》。
5.“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答: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
6.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社戏》《风波》《狂人日记》《鸭的喜剧》《药》。
7.《故乡》中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10
答:
8.《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
答: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9.你认为鲁迅写作《呐喊》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答:①唤醒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②“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红楼梦》1-10回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应是英莲被拐走后甄家被烧毁;D 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父亲还在,并非父母双亡;E 应是贾母让黛玉到荣国府的)
2.DE (D.去贾赦处是由邢夫人领着;去贾政处,王夫人已在正房候着。林黛玉并未见到两个舅舅。
E.不是投奔亲戚,是送宝钗进京待选;薛蟠起初不愿意住在贾府,因母亲执意在此,贾家又
11
殷勤相留才住下的。)
3.BE (B.王夫人嫁入贾家之前曾与之见过面;刘姥姥到贾府未曾见到王夫人,只见到王熙凤;周瑞家的没要那一两银子。E.不是锄药,是茗烟;金荣的朋友飞砚相助,却落在贾菌的书桌上,打碎了水壶,溅了一书墨水,贾菌抓起砚砖要打回去,却砸在宝玉秦钟的书桌上;贾兰只是劝说,没动手。)
二、填空题
1.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红楼梦 2.袭人、晴雯 3.贾赦 贾政 贾敬
4.贾宝玉 5.护官符 6.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洞明皆学问。
三、简答题
1.这两件事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2.暗示情节主题的梦境,有:第五回贾宝玉在侄媳妃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还有十三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儿托梦,所说的预言,起到揭示全书主旨的作用。
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梦境有: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林黛玉梦见被父亲接回家中、许配他人,表现了她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哀。
12
5.答:“不离不弃,芳龄永继。”(1分
薛宝钗“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2分
作用:(参考点)可以从世俗的金玉良姻之说入手,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也可以从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的姻缘入手,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3分,言之有理即可。)
呐喊
一、正误判断
2.作者并没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 3.《明天》\"应为\"《风波》\"
6.“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8.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9.《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二、选择题
13
1.D E(D项,《祝福》不在《呐喊》集中;E项,阿Q的革命目标是盲目的。)
2.B C(B项,今天仍有这种性格存在;C项,小说是双线结构,主题也是两个方面。)
三 简答题
2.答:《阿Q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3.答:《阿Q正传》《风波》《故乡》《药》《明天》。
7.答: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是“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说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