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中国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082班 5601108081
易杰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壮举。60年间,我们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一个又一个的壮举表明了中国这头东方的雄狮再度从沉睡中醒来,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国在这60年里的成就仅从我的家乡—彭泽的变就可以知道了。在这60年里,我的家乡—彭泽也取得了不小的改变。听父辈们说,以前要到县城要走一两天,有时下大雨,还要坐船才能走过去。相当的闭塞。住的是瓦房,生活环境相当差,医院和学校也相当少,农村家庭里,孩子很多,经济负担很重,只有一两个孩子才能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其他的孩子只能在家做农活。而如今的一切都变了,家家住上了楼房,实行了计划生育,每家只有一两个孩子,都能去学校。医疗和教学的条件也跟上了时代。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县城之间建起了水泥路网,交通变得发达了。如今的家乡依然在高速发展中,每年从学校回去,都会发现家乡有不小的变化。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这样的变化会依然存在,人们的生活会越变越美好。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1997年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澳门的回归及10年的发展香港和澳门用勃勃生机和繁荣稳定告诉世人,一路走来的步伐是多么坚定;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方针不仅得到了香港澳门同胞的拥护,而且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中国人向世人证实了自己。
2008年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60年里面,虽然我们也碰到许多的困难,如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这60年里,中国的成就是不能用这一两个事件来概括的。我们在经济、教育、卫生、等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这60年里中国的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1952—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加到30多万亿元,实际增长76.8倍,年均增长8.1%。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21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电脑、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冰箱、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00斤左右,在人口比1949年增长1.5倍的基础上,实现了人均占有量的翻番。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5.6倍,比新中国初期更是增长了上百倍。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服务业发展迅猛、规模扩大,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52年的84倍。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1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2.67倍,铁路时速也实现了从43公里到350公里
的跨越;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长度已超过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08.5倍,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经过60年的大规模建设和调整,我国产业层次不断升级,结构不断优化,关系趋向合理。1952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1%、20.8%、28.2%,2008年调整为11.3%、48.6%和40.1%,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东北振兴呈现良好态势,中部崛起战略付诸实施,东部率先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充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GDP的60%左右,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的70%以上。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计划规划、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调控手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导力量。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1979—2008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万亿美元,从1993年起已连续1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
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境外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2000—2008年,我国累计境外投资1310.4亿美元,年均增长6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节约能源约2.9亿吨标准煤。按照2005年的可比价计算,全国单位GDP能耗已由1978年的每万元3.745吨标准煤,减少到2008年的1.10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保护不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十一五”前三年,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8.95%和6.61%。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扎实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2008年达到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5倍;194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2008年达到4761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08年的37.9%和43.7%,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属于富裕型,农村居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2007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47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1.6%。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只有30多个专门科研机构,全国自然科学研究者不足500人,到2008年,科技人员已达4200万人,整体科技实力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8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6年。200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7年;全国中小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左右上升为
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超过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8.3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国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0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人/10万人下降到34.2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14.9‰;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成就巨大。
中国的交通也发取得了相当大的变化。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
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今天我们可以更加自豪的说出:“我是中国人!”因为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落后与贫穷的代名词。今天我们的中国拥有世界尖端的科技,拥有世界第三的军事实力,拥有爱好和平不称霸的政治外交体系,拥有不可小觑的经济实力,拥有数十亿海内外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民。六十年,我们的先烈,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母他们用付出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同样未来是属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我们会谆寻着他们的脚印,继承他们的优良品质,继续开创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