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期 总第142期 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1 2009 General No.142 基于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孙 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经济系,哈尔滨150025) 摘要:企业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危机。如何应对危机,变危机为转机,让企 业在危机中求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管理;构建;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09)01—0021—02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金的“巨人”投资房地产后,由于严重缺乏行业经验、融资 能力,企业很快因“失血”而负债累累。 2.客观因素引发的危机 战争和自然灾害(如SARS疫情、水灾、火灾),遭受外 来恶意破坏或恐怖袭击,限制性政策法规出台,行业门槛 的提高,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恶意侵权等等。 3.公众误解引发的危机 这种危机多半是因为企业忽视公共关系,在敏感问题 1.企业危机管理的界定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 行的信息收集分析、计划措施制订、问题决策处理、自我总 结评价、管理动态调整的全过程。 2.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及时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 失程度。危机处理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减少组 织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信誉损失、形象损失、发展机遇 损失等多方面。及时的去处理危机能迅速控制事态的发 展,引导公众的看法将组织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及时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使组织形象得到升级, 上信息失传、失真,公众不明真相,而导致谣言四起、负面 舆论泛滥,甚至发生严重行为冲突;企业对突发危机处理 不当,或是舆论引导者的煽动,也会在公众中产生不利的 舆论冲击。 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组织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每一个组织都极力塑造组织形象的美好,这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完成的工程,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循序渐进。 企业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处理得当会使组织形象得以提升, 三、构建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 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 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危机管理也是这样,它的 过程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即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处理、危机的总结。 1.危机的预防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而不在于处理危 机。要预防危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 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经常联系,保持 良好关系,企业内部双向沟通顺畅,消除危机隐患。企业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善则会使苦心经营 的组织形象毁于一旦,从此一蹶不振。 (3)及时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适时化解危机,变危机 为契机。成功的组织和失败的组织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在 于是否出现了组织的危机事件,而是在于出现危机后所采 取的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成功的企业可以借助于危机事 件创造有利的经营因素和条件,适时化解危机。“危机” 两字,着力在“机”字,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 局面,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 二、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引发的危机 的全体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 作的组成部分。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 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产生,即使危机产生了,也会把损失 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制订危机处理计划。首先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同时要根据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事先制订出防范和处理危 机的计划。一般包括主导计划或原则、不同管理层次的部 门行动计划两部分内容,危机处理计划可以使企业各级管 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危机,可以根据计划从容 决策和行动,掌握主动权,对危机迅速作出反应。 服务质量差遭到投诉后引起公众关注,设备重大故障 或出现安全事故等素质危机;投资失误,企业高层人士集 体跳槽,大范围劳资纠纷等经营危机;融资无着导致资金 链断裂的信贷危机;不履行合同,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等商 誉危机。比如,80年代末9O年代初靠“汉卡”淘得第一桶 收稿日期:2008—11—13 第三,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现代企业是与外界环境有 作者简介:孙聪(1980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 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体系,预防危机必 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危机预警系统,随时收集产品的 反馈信息,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跟踪调查加以解决。 一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研究。 21— 第四,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这种危机管理框架结 的执行情况系统地调查分析。 构,不管应付何种类型、规模与性质的危机,都清楚地限定 了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和目标。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 部分是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对外工作,由信息整合部、信息 对外交流部和咨询管理部组成;第二部分是决策系统,决 策系统由危机管理者统帅,负责处理危机的全面工作,他 必须有足够的权威进行决策,一般由首席危机管理者,如 公司的经营决策层担任,也可由中级或基层管理者担任, (2)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 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 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 (3)修正。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 出修正措施,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 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并以此教育员工,警示同 行。 但是这时必须由高级决策层授予其较大的权限;第三部分 是运作系统,运作系统由部门联络部和实战部组成,其中 (4)前瞻。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 部门联络部负责联络公司内部受危机影响的部门与不受 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危机产生的沉重压力转化为强大 影响的部门,是正常经营地区与受危机影响地区的联系纽 带,而实战部则负责将危机管理者的策略计划翻译成实战 的反应策略和计划,并通过专业知识来实施这些计划。 2.危机的处理 虽然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危机,预防危机的措施也 可以做得相当周密,但是危机诱因的复杂和多变,危机仍 是防不胜防,任何企业都难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因此,危机管理的另一一项职能就是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 把危机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危机处理过程中要 注意以下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如果初期反应 滞后,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 突变性和紧迫性,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 此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应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企业要想取得长远 利益,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 利益,企业发生事故必然会给公众造成一定的损失,危机 处理人员在同公众接触中,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表示同情 和安慰,拿出实际行动表明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尽量为 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弥补损失,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 象。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危机发生后,应尽快 调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 媒体,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 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使用互联网、电话、传真等 形式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 应对措施等内容,信息应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 关公众的访问,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 表达歉意、表明立场。 (4)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如危机终止策略、危 机隔离策略、危机排除策略、危机利用策略。发生危机时, 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 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 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 门等;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 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随时接受媒 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3.危机的总结 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制定 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 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 (1)调查分析。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22一 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 系列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四、对于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 危机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它是一项 长期的、复杂的、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外的共 同努力。 第一,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法制法规,构筑良好的企业 危机管理外部环境。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结构合理,生产 要素都进入市场自由流动,市场统一开放,市场竞争充分 而规范,市场信号完善而准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调控手 段规范、透明,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为及时准 确地预溟4危机、解决危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建立快捷、高效的危机管理组织机制。解决危 机,要求人们迅速决策、快速行动。为此,组织机构必须精 简、协调,规章齐全,职责明确;应增设危机管理部门,调查 预测企业危机,制定危机管理目标方案,审查各部门危机 目标执行情况,增强组织预防、处理危机的能力。 第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企 业不是生存在真空中,它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公众关 系。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本着诚信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加 强与外界的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广大公众的 信任与支持。良好的公众关系对于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 转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培养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危机文化可以 激发企业全员的工作主动性、责任感。人的智慧高于一 切,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危机预防的 有效性毫无疑问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宋炳辉,金瑛,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粟玉香.公共关系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4]张玉波.企业如何避开危机的暗礁[EB/OL].中国文化 传播信息网,http://www.ccdy.cn/2004. [5]吕涛,杨魅.企业危机管理初探[EB/OL].中国营销网, http://www.seUcn.com/2003. [责任编辑:盛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