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都江堰一游作文3000字
暑假里,妈妈带我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那天,天上的乌云像染了墨汁的棉花一样,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雨,蒙蒙细雨如丝丝银发摇曳,像根根筝线抖动。但丝毫没有淋湿我兴奋而高兴的心情。
我们一进门就来到了观澜亭,登临远望,古堰雄姿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涛滚滚,直泻宝瓶,全都江堰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的壮丽图景。
沿着观澜亭的攀梯向下走就来到了二王庙,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瞧,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大殿及后殿内有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庙内石壁还刻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漫步其间,似入先都。
参观完二王庙,我们登上了全长约500米的安澜锁桥,安澜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索桥以混凝土桩以承托,用粗如碗口的钢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我好不容易才过了使人心惊胆战的安澜锁桥,来到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先说说鱼嘴吧,它如同一只鱼的嘴巴,听导游说它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十分
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在鱼嘴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因具有泄洪排砂的显着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来到鱼嘴的另一头就是鱼尾,斜对着的就是宝瓶口,它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取名为离堆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
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
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