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

2022-02-14 来源:钮旅网


论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

09行政管理 0990202035 刘亚飞

【摘要】近年来,全球频发公共危机事件,政府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已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而危机管理最初的来源是企业,因此,探究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异同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为了有效的进行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一是危机、政府危机管理及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界定;二是两种危机的特点;三是危机的影响;四是两种危机的应对模式对比;五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危机,政府危机管理,企业危机管理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期,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就是美国两房公司的倒闭,雷曼兄弟的垮台,是企业危机事件导致了大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如何更好的应对企业危机与政府危机,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危机管理与政府危机管理,就必须深入对比两者的关联与区别,同时互相借鉴各自应对危机的方法。本文试从政府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各自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对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问题进行解读。

一、 危机与政府危机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界定

危机研究的先驱C.F赫尔曼曾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决策取向型”定义,其优点在于强调了危

机情景中决策的困难。而罗森塔尔认为这个定义过于狭窄,他认为危机是一种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景。我们中国学者的观点通常认为危机,就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的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状态下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危机管理的概念来源于企业,是指企业对于自身发生的危机事件的管理。随着危机事件的升级,影响范围的扩大,危机管理超出了单一组织的能力,社会对政府应承担起危机事件管理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就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政府危机管理内涵则指政府是一个广义政府,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危机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但不局限于政府,且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其目的是将危险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想方设法识别和预测企业自身内部及其外部经济与社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将对企业产生潜在危机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确定因素,并采取有效行动和手段防止企业危机的发生,而危机发生后,企业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处理企业危机,使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并且总结企业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

二、 危机的特点与分类

公共危机的特征,一是突发性,突然发生,没有征兆或人们忽视其征兆;二是高度不确定性,危机的发生时间、走势及后果都往往无规则,很难用常规知识加以判断和分析;

三是威胁性,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四是紧急性,危机发生后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以防止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五是危机的性质是非程序性决策;六是危机具有双重性,有危险也存在机遇。

企业危机具有动态性,企业如果因外资环境或内在结构的变化产生危机,则危机绝不会是静止的,会随着企业处理的效果而变化。企业危机也具有突发性、威胁性、紧急性和双重性等与公共危机相同的特点。

三、 两种危机各自的影响

公共危机的影响,一是造成资源的损失,并由此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和发展计划的延缓;二是造成发展计划的打断,是发展的资源从所计划的领域转移到危机的回应和重建方面,从而使发展从长期的考虑转到满足近期的需要;三是影响投资的气候和环境,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投资气候和环境以降低投资的风险,而危机会引起失业、一直消费的需求、导致经济的滞涨等,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四是政治的不稳定性,危机的出现无疑是对国家政治和政府治理的挑战,不适当的政府政策、政府管理的失误、政府对危机缺乏有效的回应、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政府责任的丧失等等皆会造成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对政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当然,危机的发生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如果政府处理理性的话,危机出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压力往往会转化成变革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公共危机的出现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职能。

企业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一是使企业的声誉受到明显损害,同时也会使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的声誉受损,相关人员的职业生涯也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二是它损害企业的信用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责任和信心,例如“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奶制品行

业的信任危机;三是导致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对企业及其领导团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四是导致企业的销售下降,并由此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五是导致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下降,迫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动。

四、政府和企业对危机的应对模式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危机管理中的预控机制不健全,不能对危机进行及时的预测,没有一个预警平台;二是危机中的管控机制不健全,管控部门设置分散;三是恢复机制缺乏,危机的事后处理不妥当;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权责不分明。

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应建立一套政府危机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整合、资源整合、行动整合等危机管理要素的整合来进行危机管理,它应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有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的危机管理之组织系统,二是有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权责分明的危机管理体制,三是有相互协作、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四是有现代化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五是有广泛的应急支持保障系统,六是有健全的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企业危机管理系统分为三个过程,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一是企业危机防范、监测和预控,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观察、捕捉企业出现危机前的征兆性信号,制定危机应急计划,进行危机演练。二是企业危机的决策和处理,以最快的速度七点企业危机管理应急计划,借助信息传播系统,依靠有效的传播和沟通工作来削弱企业危机。三是企业危机的总结,包括危机后的调查、评价和整改。

五、政府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关系

政府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其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所遭遇的危机的不同,应对模式的不同。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它所做应对危机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持公共秩序,而企业作为一般盈利组织,它的目标是盈利,它所应对危机的目的也是为了盈利,为了利润的不受损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运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愈加紧密。

因此,在危机管理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例如制度化原则,都应制定应有的危机应对计划,信息公开原则,使公众了解危机的状况,在危机的预防上,政府与企业也应建立可以互通信息的预警平台,以此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政府与企业,有着其本质的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危机管理中做到互相支持,相互依靠,以求做到更好的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解读政府危机管理》作者:刘文光 摘自《行政管理研究》

【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09行管<危机管理>课程笔记》

【3】《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作者:张成福

【4】《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作者:曾国平 许峻桦

【5】《企业危机动态管理模式》作者:赵定涛 李蓓 摘自《管理科学》第18卷第3期

【6】《企业危机及企业危机管理》作者:贺正楚 李自如 全裕吉 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