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March 2014,Vol 20,No 2 ·doi:10.3969/j.issn.1007-9688.2014.02.032 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曾军梅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介入科,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颅内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及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面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688(2014)02—0244—02 分析病例数据,发现穿刺操作 全 不当、压迫方法不当、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龄在单因素分析后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好发于青壮年,其严重后果是蛛网膜下腔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血和交通性脑积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 介入医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已成为治疗颅内 动脉瘤的一种新技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程短,死亡率 和致残率低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可是由于术中各种血 管鞘、导丝的应用,术中、术后不当操作以及观察不及时, 加上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导致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增加。为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探 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 理,我们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2008年3月至 2011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患者病例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穿刺操作不当、 压迫方法不当、高血压、高龄在单因素分析后的结果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使用抗凝药物、动静脉瘘、 血液高凝状态、患肢制动时间在单因素分析后的结果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 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颅内动脉瘤介入 栓塞术后的患者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26—78岁, 平均46.8岁,65例无并发症,恢复良好;16例出现并发 症,其中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9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 下肢动脉栓塞1例:脑血管痉挛4例。并发症发生率 2.11%。 1.2并发症情况 17例发生并发症中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9例;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2例;下肢动脉栓塞1例;脑血管痉挛5例。 3讨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早期, 介入治疗仅适用于动脉瘤形态和部位不适合手术夹闭或 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穿刺操作不当11例;压迫 方法不当9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9例;血液高凝状 态3例;患肢制动时间过长4例;高龄13例。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计算各因素的比值 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以P<0.05表示差异 临床状态较差的患者。随着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 进,介入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 要方法。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提高无疑有赖于新 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部位 的出血和血肿,下肢动、静脉血栓,术后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包括: 3.1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 原因分析:(1)反复穿刺操作和压迫方法不当;(2)栓 作者简介:曾军梅(1972一),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介入护理。 塞术后患者躁动,压迫沙袋的重量、压迫的位置改变或敷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3月第20卷第2期 ·245· 料移位;(3)回病房后患者的体位、下肢的摆放、制动不良; (4)高血压和穿刺后过早活动也会引起出血、血肿。预防措 施包括(1)操作者技术娴熟,正确操作。出血后压迫止血操 作简单,但需要注意细节,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 较难找准止血点。因此,拔管时应压住血管穿刺点,而不只 是皮肤穿刺点。(2)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24 h,高血 压患者、躁动及凝血功能不良者视情况适当增加包扎时 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手法、导丝刺激等有关,扩张血管弹 性回缩,引起远端血管挛缩…,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 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 12—24 h发生。预防措施:(1)术前30 min给予尼莫地平泵 注。尼莫地平是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 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 。 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用微量泵遵医嘱持续注射,根据 血压调整参数.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保持足 够的血容量及一定的血液稀释。(2)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 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 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发现立即应用尼莫地平泵 注,根据临床症状随时调整药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 间,躁动者适当使用约束带;高血压患者血管张力大,针眼 较难愈合,加压包扎后仍有渗血的可能。又由于穿刺的位 置是动脉,容易出血,过早活动会引起局部出血,因此,高 血压患者应该长时间完全制动。(3)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 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由于术区被掩盖,穿刺部位易 被忽视观察、导致小血肿变大或者出现出血情况。本组有 1例患者心电监护发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检查发现患 者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约达500 mL,经积极止血、补充血 瞳孔变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本组5例患者发生脑血管 痉挛,经积极有效治疗均未有后遗症发生。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当中,心 容量等治疗,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改善。(4)护士 应做好休息及活动的宣教。并发症的处理包括(1)皮下血 肿:对小血肿徒手挤压使其消散,如出血量大,早期予局部 理护理工作也不能忽视。对患者讲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术常规知识,仔细、详细地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 积极与护士配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并发症的 患者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积 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数据显示,穿刺操作不当、压迫方法不当、高血 压、高龄在单因素分析后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 注意穿刺操作方法,压迫时注意观察针眼情况,掌握好压 迫力度、时间。能够有效减少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患者年 龄过高或有高血压,更需要提防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脑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 症的原因.能在发生并发症时更好地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 冷敷,后期给予热敷理疗等。(2)出血:停用抗凝药物,重新 压迫直到无出血后绷带加压包扎.之后随访有无出现其他 症状。 3.2下肢动、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较多,如患者年龄偏高、血液的高凝状态、患 肢制动时间过长、压迫穿刺部位时间过长等因素,本文下 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与患肢制动时 间关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结果与一般概 念有差异,可能与例数少有关。 预防措施:护士术后每15 30 min触摸足背动脉搏动 一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了解原因之后,还可以积极开展预 防措施,减少发生并发症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宝民,王君,李生,等.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 动脉狭窄[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3):195—197. [2]陈宏玲,刘振川,陈明慧,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 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0— 621. 次,如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减弱、肢端苍白、皮肤温度下 降、下肢疼痛,应警惕下肢血栓栓塞的可能,及时报告医 生。并发症的处理:形成下肢动、静脉血栓可以给予抗凝、 溶栓、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因为抗凝、溶栓药物具有引起身 体某部位及脏器出血的副作用。所以护士必须严格掌握药 物的使用方法、给药途径、剂量、时间。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为减轻患者疼痛,经常更换体位.向股动脉穿刺侧翻身60。 或向对侧翻身20。~30。,保持穿刺侧髋关节和小腿伸直,对 侧下肢自由屈伸_2_。 [3] 王丹玲,赵丽萍,杨晓艳,等.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破裂 动脉瘤患者3H治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 (3):49-50. 3_3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中、术后常见 (收稿日期:2013—03—15) . L . 上.. IL . 屯. L .喜lL舢. L .S .S屯 (上接第239页) endowed by the heaa rhythm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Heart Brugada Syndrome by Catheter Ablation Over the Anterior Rhythm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05,111(1):65. [4] 曹玮,程中伟,陈太波,等.典型Brugada综合征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l,25(6):566—567. Right Ventricular Outlfow Tract Epicardium[J].Circulation, 2011,123(12):1270-1279 [6] 郭继鸿.Brugada综合征诊断治疗的再认识[J].中国实用 内科杂志,2006,26(1):14. [5] NADEMANEE K,VEERAKUL G,cHANDANAMATTHA P, et a1.Prevention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Episodes in (收稿日期:2013—06—19)